趁着年轻,别走弯路
年末了,想写点大专题。题材很多,思路很少。
但有个喜欢我以前在公司站内评论的,与我异地相隔加了我微信的前同事,她的一些话让我想到了不少事情。于是就拿出来说说。
这篇文章,是给那些比较随遇而安的孩子写的。如果你本身出生在比较富裕的家庭,不会接触到偏底层的工作,或者你虽然出身贫寒,但一直有着努力让自己家人过好的志向,且在一个还不错的行业得到了相当不错的发展,那你就可以关掉这篇文章了。
您要是也比较讨厌罗里吧嗦的听一堆没啥意思的别人的故事,那么,你也可以关掉这篇文章。
我讲话没啥重点,但重点肯定都囊括在话里。
理论上,这篇文章的内容,是给像我一样找不到方向,且随波逐流,自我欺骗的人写的。
如果能看进去,起码可以在遇到这方面的事时,明白一点套路,避一避雷。
写下它的原因,是因为大多数这类人要么在自我感动中,不会写文章说自己。
要么已经认清了自己,觉得写这种玩意丢人。
我是脸皮比较厚的那种,就无所谓了。其实文章的内容很短,大概是关于中低端酒店服务业的。我觉得延深到别的服务业也未尝不可。
当然我没提及别的行业,是因为我自己的视角局限在服务业这一块。我知道有比它更苦的,但我不知道那玩意到底有多苦。自然也无从下笔。

服务业与不尊重你的个别顾客
从前,我觉得人与人是平等应该互相尊重的。但事实是,没有人在心里会把底层服务员当成人来看。大多数人的逻辑是,我花钱购买了产品,就应该得到相应的服务。
但是问题在于,你会发现网上吵得最大声的那些人,除了产品本身有问题而发怒的部分人,另一部分人对于服务的要求是苛刻且超标,双标且破坏本身规则的。
这里的尊重,当然指得不是互相行礼磕头,以敬语称呼对方。而是最基本的在你详细解答对方的问题时,对方充耳不闻,反倒在遇到这类问题时,下楼对你破口大骂,问你:“当初为什么没有告诉他?”
举个例子:“我要标间?”“您是要这个‘双床房’(顾客口中标间一般指双床),还是这个‘大床房’。”“双床,双床,快开吧。”等到你开完房间,拿着房卡匆匆出门,然后回过头来,顾客下来开始喷人“你怎么开得房?你怎么开得房?这不是两张床的吗?我和我媳妇你给开个两张床?”
所以,我得出的结论是,想要得到尊重。那你就换个好职业,别在服务业混了。言语作为传达信息的介质,它能传达的意思本身就是有相当的损耗的。但在这个行业里,所有的误解,其实全部都会归咎于“你没把话说明白。”
当你遇到那些冰雪聪明的顾客,你甚至伸出一根指头,他都能完全理解你的意思。
当你遇到那些又蠢又坏的家伙,哪怕你做出了比平时更多的解释,他还是要来骂你,甚至投诉你,扣你的奖金。
虽然平均一百个顾客里面只有一个奇葩,一千个顾客里,只有一个大奇葩。但你遇到了,能破坏你一整天的心情。
记得我今年年初的时候,曾经在罗森试岗过一天,遇到了个老娘们(按照妆容来讲,应该叫仙女),带着她的孩子。我以正常的速度给她扫码,她和我说:“快点,你能不能快点。”
我继续扫码,准备结账。她说,你背后的那个饮料给我拿一个。我回头,指了下,问:“是不是这个?”她张嘴就是催,“快点,你能不能快点?你怎么这么慢?”
后来我看着她出门,和孩子慢悠悠地走着,似乎也没什么事情。
如果是二十出头的新人,可能会责怪自己速度太慢,反应不够机灵吧。但我三十多岁了,我的第一反应是,我的确有问题,有问题在我这个年纪,不应该在这还干这种活。让一个脑袋不正常的玩意数落,还得被动陪笑。
我是个特别记仇的人,这种事,这种人,我会记很长时间。哪怕很久之后会将之忘记,遇到相同的场景,也会想起这些人的音容。就像凝望着这些人的遗像,虽已褪了生时的颜色,但在脑中浮现时,总有那么几分不吉利。
服务业的就职套路
在互联网大厂的员工们在为自己的996工时争取权益时,大部分酒店前台的工作时长是平均每天8小时,且昼夜颠倒,且全年无休。我还听说什么莜面村的员工是一周7天,每天15小时,还是他们老板自己爆料的。
好工作起码能给你发声渠道,能让大家知道你,你很辛苦。
垃圾工作的话,你能干就干,不干我这儿还有一堆人等着排队呢。
真的有很多人排队吗?
我所工作的酒店,大多是常年严重缺人缺编的,大概就是按照房量,应该放5个服务员的店铺,通常只有3个人工作。最多最多放4个人。
老板告诉服务员招不来人,但是只要你一走,总有人能及时顶上来。
这么来看,排队来干的人不少,但是节省成本对他们更加重要。
小标题1:年轻与升职
如果你很年轻,那么在这些人的描述之中,你是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只要听他们的安排,迟早能从初级前台升级为中级,然后高级,值班经理,店助,店长。
每当有一个从底层打拼的底层服务员升级为“店长”,总要被各个门店当作典型,在正规渠道和私下里被诸多人讨论。新入职的,还流淌着热血的人,总觉得这,就是自己的未来。
但我知道的几个升级为店长的人,要么是内部有点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的,要么是跟对了人,拍对了马屁的。我记得有个升上店长的值班经理,当区域总来视察时,像个狗一样在地上打扫卫生。平时喜欢拉山头,排挤不在山头里的人。
这一招非常奏效,当一个小群体被单独拽出一个大家共同的敌人,那么这个集体是最为稳定的。最初被攻击的是一个女前台,当我想帮助一下那个女前台,那个女前台就奇妙地被拉入她们一伙儿,我就成了那个被攻击的人。
第二个,我见过升为店长的人,是拍第一个人的马屁,但是当第一个人成为店长之后,就去别的地方开开心心的过日子,忘了自己的好姐妹了。而这位姐妹非常会做人,终于在另一个直营店店长手下熬出了头。大概花了5年时光,就成为了店长。
当然,我干了五年时间,眼皮底下就这两个成为店长的。我还有个哥们,也很会做人,但是没跟对人,他入职比我早,大概有了9个年头,现在虽然成为了值班经理,但还被画着店长的饼,等着接班呢。
当然,绝大多数,是从前台离职,或者在经理的位置上熬了3~5年,最后撑不住了,离开这个岗位的。
一般在酒店这个行业浪费了5年青春,属于这个人的黄金年龄段,酒店用你的活力与青春,给了你微薄的薪水。你认为自己的工作能力,工作经验,在这些酒店有所积累,想要向上发展。
但最后离开时,大多数时候,只有不真实感和迷茫感。
降职
当一个在酒店工作过的人,想重新到酒店工作,那么滑稽的事情就发生了。
最开始,我以为汉庭、全季这类品牌的店长,嘴里说得都是真话,但是本质他们只不过还是想控制成本。
汉庭要比你们怡莱更高级,你在怡莱是中级,在我们这只能是初级。从头学起,好好练起。
但我个人以全季高级前台的就职经历,去附近的汉庭面试时,给我的是中级待遇。
去机场的汉庭面试时,给我的是初级待遇。
遥想当年,我捏着一个店长的违规操作记录时,她给我开除后,还给我保送到另一个酒店,直升到了高级。
我那朋友,是位南方的高级值班经理,她去酒店面试时,居然给的条件是“高级前台”。
店长的话术,通常都是:“我们是高端品牌,XX品牌的店长来我们这里都是值班经理。你来了以后得重新适应,重新学习,如果表现得好,很快就可以晋升。”
这里,你就应该明白,这类服务业需要的根本不是能掌握酒店操作系统的人才,他们需要的只不过是一个年轻的,可以顶着这个岗位干活的人而已。
当你在这个体系之中之时,你会一边觉得高层的某些决定很弱智,一边默默地,完全接受了他们给你提供的,你长久处于其中的阶级体系。
这是十分可怕的事情。
而越久的沉溺于其中,便会越久的深信自己只值这点钱。
这或许就是沉没成本了。
关于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案,我实际上,没有方案。
学校提供的三方协议,在三个月的农忙后,裁撤掉了我们一大批大学生。
我面试过保险,听过他们滑稽的培训,找到了规则中的漏洞。比如多少年后本金奉还,那我钱放你这这么多年,还贬值了,该怎么算呢?再往后,我得知即使到了期限,有的文字套路也导致人根本无法把钱提出来。相关的新闻,你可以搜一搜。
我还面试过售卖保健品,检查了一下那玩意的批号,感觉不对劲就溜了。
面试链家时,被他们的狼性文化劝退了。我也不太会说话,一口一个哥,咱叫不出来。
去罗森面试兼职时,告知扣税相关的事情,大概是800以上收入,要代扣20%。规则我理解,但是,我都这玩意一周干五天了,我还能有啥额外收入。
“有全职吗?”
“只收兼职。”
大概是这么个情况。
最后,最后,听哥一句劝。如果你还是在校的学生,在面试时,在还有应届生身份时,一定不要怕麻烦,好好的查一查你要面试的公司。你和我的时代不同,现在网络已全面普及了,你去到天眼查查一查,能了解到绝大多数的信息。
千万别浪费了应届生的身份,总以“很多事要忙”为借口,耽误了最重要的这次应聘。
学校有“就业率”的要求,无论你签了谁,只要尽早签了就好。
但你的第一份工作,是要比学校的那个简单的小数点后的数字要重要的。
我手头还有别的约稿,可能今年结束前,我会做个《八恶人》的简要影评。并且把《暗黑地牢2》的游戏评测写完。就不多说了。
不论大环境,我们自身,一定要稳中向好!没有什么难事是跨不过去的!
只要还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