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中国文化 - 二十四节气

2022-04-17 10:25 作者:安静的蜗牛zzzz  | 我要投稿


 



二十四节气与七十二候

中国最早的结合天文、气象、物候知识指导农事活动的历法是源于黄河流域,完整记载见于公元前2 世纪的《逸周书·时训解》。以五日为候,三候为气,六气为时,四时为岁,一年二十四节气共七十二候。各候均以一个物候现象相应,称候应。其中植物候应有植物的幼芽萌动、开花、结实等;动物候应有动物的始振、始鸣、交配、迁徙等;非生物候应有始冻、解冻、雷始发声等。七十二候候应的依次变化,反映了一年中气候变化的一般情况。

五天一候,一年365天(平年)为73候,为与24节气对应,规定三候为一节(气)、一年为72候。

每一候均以一种物候现象作相应,叫“候应”。72候的“候”应包括非生物和生物两大类,前者如“水始涸”、“东风解冻”、“虹始见”、“地始冻”等;后者有动物和植物,如“鸿雁来”、“虎始交”、“萍始生”、“苦菜秀”、“桃始华”等。

正月

立春初候,东风解冻;阳和至而坚凝散也。 二候,蛰虫始振;振,动也。三侯,鱼陟负冰。 陟,言积,升也,高也。阳气已动,鱼渐上游而近于冰也。

雨水初候,獭祭鱼。此时鱼肥而出,故獭而先祭而后食。二候,候雁北;自南而北也。三候,草木萌动。是为可耕之候。

二月

惊蛰初候,桃始华;阳和发生,自此渐盛。 二候,仓庚鸣;黄鹂也。 三候,鹰化为鸠。鹰鸷鸟也。此时鹰化为鸠,至秋则鸠复化为鹰。

春分初候,玄鸟至;燕来也。 二候,雷乃发声:雷者阳之声,阳在阴内不得出,故奋激而为雷。 三候,始电。电者阳之光,阳气微则光不见,阳盛欲达而抑于阴。其光乃发,故云始电。

三月

清明初候,桐始华;二候,田鼠化为鴽,牡丹华;鴑音如,鹌鹑属,鼠阴类。阳气盛则鼠化为鴽,阴气盛则鴽复化为鼠。 三候,虹始见。虹,音洪,阴阳交会之气,纯阴纯阳则无,若云薄漏日,日穿雨影,则虹见。

谷雨初候,萍始生,二候,鸣鸠拂其羽,飞而两翼相排,农急时也。 三候、戴胜降于桑,织网之鸟,一名戴鵀,阵于桑以示蚕妇也,故曰女功兴而戴鵀鸣。

四月

立夏初候,蝼蝈鸣;蝼蛄也,诸言蚓者非。 二候,蚯蚓出;蚯蚓阴物,感阳气而出。 三候,王瓜生;王瓜色赤,阳之盛也。

小满初候,苦菜秀;火炎上而味苦,故苦菜秀。 二候,靡草死;葶苈之属。 三候,麦秋至。秋者,百谷成熟之期。此时麦熟,故曰麦秋。

五月

芒种初候,螳螂生;俗名刀螂,说文名拒斧。 二候,鹃始鸣;鹃,屠畜切,伯劳也。 三候,反舌无声。百舌鸟也。

夏至初候,鹿角解;阳兽也,得阴气而解。 二候,蜩始鸣,蜩,音蜩,蝉也。 三候,半夏生,药名也,阳极阴生。

六月

小暑初候,温风至;二候,蟋蜂居壁;亦名促织,此时羽翼未成,故居壁。 三侯,鹰始挚。挚,言至.鹰感阴气,乃生杀心,学习击搏之事。

大暑初候,腐草为萤;离明之极,故幽类化为明类。 二候,土润溽暑;溽,音辱,湿也。三候,大雨行时。

七月

立秋初候,凉风至,二候,白露降;三候,寒蝉鸣。蝉小而青赤色者。

处暑初候,鹰乃祭鸟;鹰,杀鸟。不敢先尝,示报本也。 二候,天地始肃;清肃也,寨也。 三候,禾乃登。稷为五谷之长,首熟此时。

八月

白露初候,鸿雁来;自北而南也。 一曰:大曰鸿,小曰雁。二候,玄鸟归;燕去也。三候,群鸟养羞。羞,粮食也。养羞以备冬月。

秋分初候,雷始收声;雷于二月阳中发生,八月阴中收声。 二候,蛰虫坯户;坯,昔培。坯户,培益其穴中之户窍而将蛰也。 三候,水始涸。国语曰:辰角见而雨毕,天根见而水涸,雨毕而除道,水涸而成梁。辰角者,角宿也。天根者,氐房之间也。见者,旦见于东方也。辰角见九月本,天根见九月末,本末相去二十一余。

九月

寒露初候,鸿雁来宾。宾,客也。先至者为主,后至者为宾,盖将尽之谓 二候,雀入大水为蛤;飞者化潜,阳变阴也。 三候,菊有黄花。诸花皆不言,而此独言之,以其华于阴而独盛于秋也。

霜降初候,豺乃祭兽;孟秋鹰祭鸟,飞者形小而杀气方萌,季秋豺祭兽,走者形大而杀气乃盛也。二候, 草木黄落;阳气去也。 三侯,蛰虫咸俯。俯,蛰伏也。

十月

立冬初候,水始冻;二候,地始冻;三侯,雉入大水为蜃。蜃,蚌属。

小雪初候,虹藏不见,季春阳胜阴,故虹见;孟冬阴胜阳,故藏而不见。 二候,天气上升,地气下将;三侯, 闭塞而成冬。阳气下藏地中,阴气闭固而成冬。

十一月(冬月)

大雪初候,鹖鴠不鸣,鹖鴠,音曷旦,夜鸣求旦之鸟,亦名寒号虫,乃阴类而求阳者,兹得一阳之生,故不鸣矣。 二候,虎始交;虎本阴类。感一阳而交也。三候,荔挺出。荔,一名马蔺叶似蒲而小,根可为刷。

冬至初候,蚯蚓结;阳气未动,屈首下向,阳气已动,回首上向,故屈曲而结。 二候,麇角解;阴兽也。得阳气而解。 三侯,水泉动,天一之阳生也。

十二月(腊月)

小寒初候,雁北乡;一岁之气,雁凡四候。如十二月雁北乡者,乃大雁,雁之父母也。正月侯雁北者,乃小雁,雁之子也。盖先行者其大,随后者其小也。此说出晋·干宝,宋人述之以为的论。 二候,鹊始巢;鹊知气至,故为来岁之巢。 三候,雉雊;雊,句姤二音,雉鸣也。雉火畜,感于阳而后有声。

大寒初候,鸡乳,鸡,水畜也,得阳气而卵育,故云乳。二候,征鸟厉疾;征鸟,鹰隼之属,杀气盛极,故猛厉迅疾而善于击也。三候,水泽腹坚。阳气未达,东风未至,故水泽正结而坚。

七十二候的起源很早,对农事活动曾起过一定作用。虽然其中有些物候描述不那么准确,其中还有不科学成份,但对于了解古代华北地区的气候及其变迁,仍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由于当时确定物候的始见单位较小而气候的实际及地区差别很大,所以很难广泛应用。即使是现在,黄河流域物候现象已发生变化,其他地区的物候更是千差万别,必须不断发展物候学,制定新的自然历,否则一味地机械照搬古书是行不通的。

众所周知,24个节气,其中包括12个月,每个节气15前后天。而我国又将“五天”称为“一候”,“三候”为一个节气,所以一个节气又被称为“三候”。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将每个节气的“三候”根据当时的气候特征和一些特殊现象有分别起了名字,用来简洁明了的表示当时的天气等特点。我们不难发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所蕴藏的无限智慧。



<参考 http://114.xixik.com/jieqi/>

<https://www.zcool.com.cn/work/ZMjI1MjY2MDA=.html>

中国文化 - 二十四节气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