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庄子《人间世》(三):尽人事以听天命
人过留名,雁过留声。一个人停止行走是容易做到的,但是在走过的地上能否留下痕迹就很难说了。人不过是茫茫宇宙中一个小小的生物,唯一值得庆幸的是人类拥有独立的思想。除此之外,人类和其他物质一样都有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人生的意义体现了宇宙中物质的一种存在和转化,因而人生应当顺其自然。我们应根据自己的爱好、能力、环境条件来选择和调整自己的人生,力所能及地为自己为他人为社会多做事情,“尽人事以听天命”,从而让自己有限的一生过得有意义!

这里庄子讲了一个叶公子高将出使齐国的寓言故事,叶公子高就是我们非常熟悉的好龙叶公,叶,读音应该为shè。叶公姓沈名诸梁,字子高,楚国的大夫,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封地在叶城(今河南叶县南),所以叫叶公。叶公是全世界叶姓华人的始祖,也是中国历史上有文字记载以来的叶地第一任行政长官。孔子率众弟子周游列国时,专程到叶地拜访叶公,因二人观点不一致,孔子的叶邑之行并未得到所期望的结果。于是他很快离叶北返。孔子的门人对于孔子此次叶邑之行非常不满。后来,一些儒士借用叶公喜欢画龙的故事杜撰了《叶公好龙》的寓言,把叶公喻作伪君子,也有学者认为叶公好龙故事中的龙就是指孔子,叶公有好礼的名声,将礼学大家孔子请来,结果发现两个人对很多问题的看法有比较大的差异,孔子也看出自己的治理理念得不到叶公的认可,故离开了叶地。

楚王委派叶公去齐国传达楚王的政令,临行前叶公向孔子请教:“楚王派我出使齐国,责任重大。齐国接待外来使节,表面恭敬而内心轻慢。平常老百姓尚且难以说服,何况诸侯国之间的协约呢!我心里十分害怕不能达到目的。先生您常对我说:‘任何事无论大小,很少有不通过言语的交流而获得圆满结果的。事情如果不能办成,必定会受到国君的惩罚;事情如果成功了,那又一定会受到来自明里暗地的中伤和排挤。事情办成或办不成都不会带来什么祸患,只有道德高尚的人才能做到。’

我的生活保持着粗疏而俭朴的习惯,从来没有奢侈过,即使是烹饪食物的厨师,也都是没有欲望的清廉淡泊人士。如今,我早晨接受国君诏命而晚上如饮寒冰,内心寒热交攻,烦躁忧虑不堪啊!我还不曾接触到事的实质,就已经有了忧喜交加的危机之感;事情假如没有办成,那必定受到国君惩罚。成与不成这两种结果,作为臣子,我都不足以承担责任,希望先生能够指点迷津,给予教导吧!”孔子说:“天下有两大方面必须引以为戒:一是天命,一是道义。子女敬爱双亲,这是人的天性,不需要任何理由;臣子侍奉国君,这是做人的道义,天地之间不会没有国君的统治,这是无法逃避的现实。这是必须引以为戒的大法。所以人们侍奉自己的亲人,无论什么样的境遇都要使父母安适,这是孝的最高境界;侍奉国君,无论承担什么样的事都要让国君放心,这是忠的极致。注重自我修养的人,悲哀和欢乐都不容易使他的心境受到影响,知道世事艰难,无可改变,而安然处之、顺其自然,这是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做为人君的臣子,原本就会有身不由己的事情。每遇大事都要能够把握事情的实质并忘掉自身的安危,哪里还顾得个人生死荣辱呢!你能够做到这样就可以了!

“另外,把我所听到的道理再告诉你:凡与邻近国家建交一定要有诚信,使相互之间和顺亲近。与远方国家相交,则必须忠诚遵守协约和承诺。国家间的交往必须有人相互传递信息和国书,而传递两国国君喜怒的言辞,乃是天下最困难的事。两国国君喜悦的言辞必定添加了许多过分的颂赞,两国国君愤怒的言辞必定添加了许多过分的憎恶。一般地说,过分激烈的话都类似于虚构,虚构的言辞其可信的程度也就值得怀疑。国君产生怀疑,传达信息的使者就要遭殃。因此,古代格言说:‘要传述平实的言辞,不要传达过分的话语,也就可以保全自己了。’况且以智巧相互较量的人,开始时平和正大,后来就常常暗使计谋,达到极点时就大耍阴谋、倍生诡计。

按照礼节饮酒的人,开始时规规矩矩合乎人情,后来常常借酒泄愤,一片混乱大失礼仪,达到极点时则荒诞淫乐、放纵无度。无论什么事,基本都是这样:开始时相互信任,到头来互相欺诈;开始时单纯坦诚,临近结束时便变得纷繁复杂。“言语,犹如被风吹动的水波;传述言语,必然会有差失。语言的风波容易造成动荡,传述的差失容易导致危难。所以愤怒发作不需要什么缘由,往往就是因为言辞虚浮或片面失当。猛兽临死时的叫声是不经选择的,气息急促喘息不定,躁怒急迫而迸发伤人害命的恶念。过分苛责,必然会产生悖逆之念以应付,而自己却不知道造成这种情势的原因是什么。姑且可以认为做了什么而又不知道原因,那么谁还能知道最终的结果!所以古语说:‘不要轻率地改变已经下达的命令,也不要勉强他人做力不从心的事,超过适当的限度就会走向反面。’改变成命或者强人所难都是危险的,成就一件美好的事需要经过很长时间,坏事一旦做出就再也无法悔改,所以行为处世必须审慎,至于顺应自然而使心神自在遨游,一切都出于无可奈何而蓄养神智,这是最好的。何必要有什么作为回报!不如原原本本地传达国君所托付的使命,这有什么难办的呢!”

庄子借孔子的口表达了这样一个思想,道德修养高的人就不会有这个疑惑,他知道做一个臣子的道义,就是要完成臣子的道义之事,作为一个臣子,本来就有不得已的事情。所谓“物来顺应,直下承当”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就比如在职场中,我们只需要做好自己,成长自己,切不可为了晋升去耍小聪明,免得最好落得聪明反被聪明误的结局,甚至为了利益,不惜损害同事的利益,这就更危险了。即使有人上位成功,但总有一天他也会因为不能“厚德载物”,从高处摔下来。所以,还不如一步一个脚印,凭实力晋升,才能走得稳、走得踏实。从另一方面来说,这也是最划算的、最正确、最安全的成长之路。

END
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
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
蓦然回首,邂逅经典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