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运营思考,人性规则、交互成本等的总结应用~

2023-08-03 16:22 作者:八戒自由自在  | 我要投稿

挖掘每个平台的流量规则,不是要会使用,而是平台运营的思路要去搞明白——有哪些倾向,如何利用,鼓励什么,禁止什么,再设计出自己的运营方法来“偷火种”,如果只是学会使用,那平台一做改变,所学就没用了,就得一直学

社交平台的规则,不是关系网络,而是一点扩散,大V和大V之间基本少互动的,社交公开网络的规则一句话概括:屌丝围观网红,所以有利用评论置顶规则的,“偷”了流量:土豪花钱“调戏”网红,吃瓜群众贡献热度,捞了70万粉丝

并不是越高级越有关注,而是懂得规则、抬头看路的人,名气越大,这其实古往今来很多案例啊,所谓红利,不是人人都看得到的红利,而是经过研究、能被个人看到且抓住的红利

比如有段时间百度搜索会把贴吧板块置顶,那免费偷流量的方式,就是创建贴吧并一直刷文章,就可以引流了

比如美丽说当初摸索发现了豆瓣购物小组里的流量留存高,找到了用户画像,后来研究了豆瓣的导流规则,日活很快做到了1万

的确,如果不懂底层,看到美丽说的经历分享,还有之前叶教举过例子的海尔商城的分享,就会认为只要勤奋细致就能出奇迹?感觉很像朋友说,那个人能成功,我也一定能成功,我不怕吃苦。。。所以对很多人分享的技巧就不感兴趣,只有底层才是真正的王炸,能真正在所有经历中学习——看似大家都在每天生活,但其实底层是完全不一样的

核心数据:转化率,活跃度,边际成本,在推广前要需要观察用户,找到合适的用户画像,找到合适的价值提供方式,也评估出实际的用户受益度

足够好的活动抵得上10次付费推广——首先,什么叫足够好的活动,目标用户精准?

看转化图是这样的,用户标签清晰,触达用户方式清晰,用户画像标签清晰——对应用户行为属性标签,固定精准人群推送活动,用户参与活动,用不同的套路对待不同的场景或画像,运营获得数据——数据拿来优化用户画像,最后做好奖品资源对接

互联网黑色产业链的垃圾流量,作弊和一鱼两吃,AI的出现流量就更能以假乱真了,所以要先培养用户感知,才能在做推广的时候感知数据的问题,识别付费推广渠道是否有问题

最后的延展:线下流量

一种很普遍的神逻辑,线下不好做线上一定好做,我们熟悉的领域不好做看别人做的好那边一定好做,更脱俗的说,别人碗里的饭看着香。。。

线上线下闭环的新零售,线上展示、销售做引流,线下仓储、销售和体验,也能给线上导流

盒马生鲜,阿里用热力图来选址新零售线下店,社区新零售做的仓储送货上门,快递员推荐拉群、线下邻居推荐裂变,这是一种逻辑但是待验证,毕竟现在邻里不相识啊。。。

运营矩阵的导流,首先跑通后,每个渠道的作用不同,A渠道导流、B渠道刷信任度、C渠道说服,最终指向转化,但不是转化环节,如何评估渠道产出、很难度量渠道影响,比如广告,很难评估说哪个广告起了作用

总结:设计流量机制,用户画像是一切的起点,找到用户聚集点,测试渠道是否有效——验证,不要一味的就选热点比如小程序什么的,触达客户的渠道去思考业内好的实践——投资小收益大里面是用了什么底层,自己能不能找到这样的好方法

增长上要下笨功夫研究流量的游戏规则,要入门买个课就能上,但是应对变化要掌握底层

如何给用户超预期的产品,要洞察用户,在交互成本上去打破,寻找新的红利路径,在这里运营和产品打通,运营到后来也可以做产品~

流量课结束,运营四节课也是就此结束,的确也有很多想思考总结的

首先,运营的本质,是用机制驱动用户做出想让他们做出的行为,那么驱动的机制是什么?是人性,如何了解驱动性,数据,数据也能用来迭代机制,是复盘的依据,最后,用户是谁?是符合用户画像的人群

在我看来,本质跟销售是一样的,运营机制是以物驱人,物是机制、媒介,数据的背后的用户画像之人,而销售流程是以人驱人,销售流程是方法,背后也是人性,驱动性也是用数据来评估,并且用数据来指导迭代销售流程,是复盘的依据,客户是谁?是符合客户画像的公司或者个人

说人性和数字是一切的底层,人性最初是假设,数字是验证,不停迭代,就能变成有参考性的机制或者流程

用来思考下现在的工作吧,首先在数据上公司没有意识,人性上呢,关系的处理、信任的建立,自己从刚开始就有错,而且扭转成年人的意识实在很难,自己现在要重新构建信任先,这需要很多的时间,然后有机会用实力来证明数据和流程对于发展的重要性,这只能是个水磨功夫

那这个路径之下,需要双方共识,个人的底线,就是朝着自己想去的地方打磨,自己的时间、精力是最重要的资源,成长性第一,历练的机会也很重要,工资其实是比较靠后的

自己岗位的业务引擎,流量-转化-持续跟进-成交,我做的转化总结里,现在可以新增一点内容了,对行业的业务的人性的理解,真的是有收获的

那暂时自己的时间比较自由,工作中自己想要的锻炼、收获和客观的业绩也是能支撑的,暂时就这样,一天天的好好度过,如果师兄那边业务跑通真需要过去了。。。我觉得应该得明年了?这些不确定的就先这样吧~

那在具体的关系上,自己的交互成本有哪些可以优化的,自己提供的价值有什么?

曾经自己是争个人存在感为关系主导的。。。。捂脸羞愧下,现在呢,第一个是时间分配,把时间分配给哪些比较重要的关系,第二个是在关系中,去感受和观察对方想要什么,自己能给什么,关心、认可、存在感,不吹不黑不干涉,寻找和感知成长点

自己的交互成本,体验、品质、成本、效率几个维度,应该算是给别人更好的体验吧

另一个收获是人性规则,人性里反应出的人的特质或者正常情感,喜欢新鲜,喜欢简单,喜欢付出少收获多——不劳而获、想占便宜、害怕失去占便宜的机会,损失比得到更难受,争自恋位,迫切想要成功,喜欢收集,相信背书,从众,喜欢习惯了的,喜欢稀缺。。。

再提炼一下,喜欢付出少,有时间、精力和钱几个维度,无论是占便宜,不劳而获,喜欢简单,喜欢习惯了的,迫切想要

又喜欢得到多,但是多巴胺是有阈值的,所以喜欢新鲜感,喜欢稀缺,迫切想要成功,但轻易得到的就不珍惜,喜欢收集,

但又不喜欢损失,害怕失去占便宜机会,被剥夺会有超级反应,

通过幻想来满足成就感,慕强,争自恋高位,相信背书

群体性,所以有从众,身份认同

这分类应该差不多,想付出少,得到多,不喜欢损失,厌恶被剥夺,过度的自恋维度,群体性

这样需要记忆的分类就少了:自恋,群体性,少劳多得——那就两个矛盾,自恋又社会,少劳想多得,get~

那与人相处的时候,要不断的练习使用人性规则,并且后续熟练组合使用,能一次用4个的话,那就是很高手了^_^

机制,人性,数字,最后是流量——用户画像是起点

用户画像,目标用户,这也是非常广泛的概念,个人如果作为“产品”,自己根据天性、长板、喜好等,定自己的方向和目标,那么结交何种关系,就有用户画像了

必要的几个场景,工作,生活,人脉圈,其中心是个人,关系是为了更好的自己和更好的人生体验,不是为了关系而关系,我的人生目标状态,真的就是能规律的生活,健康的身体,适度的玩乐,不断的凝练认知架构,能提供更大的价值,拥有时间杠杆

真要靠关系赚钱。。。。对我也太痛苦了。。。

所以,我的用户画像,非常起明。。。

但就个人来说,目前能力吧,做个销售没问题,但真要能很看懂小公司问题并用恰当的方式推动解决,自己也做不到,所以必须调整自己适应公司,但自己想去的方向是必须要继续探索的

那关于亲密关系,也不是为了关系而关系,感觉+理性,这种跟天赋的寻找一样,需要运气,运气呢,足够多次的尝试,跟概率一样,是可以遇到的^_^

要说迷茫感,这么多年的各种尝试,已经比较少了,反正每年都知道这一年自己要做什么,然后去做,下一个阶段自然知道要做什么,就这样,问题不大

最后的导流,对个人那就是如何链接人脉了^_^,这个自己已经有经验了,所以,运营课就这样结束吧

over~

运营思考,人性规则、交互成本等的总结应用~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