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闻牌游戏语言解读:第三章》幕后乐声 间外弦音


然而即使是长夜,也有人奋不顾身去作火以点亮世间。于是,一个故事也因此踏上了它的旅途——


应原作者需求授权搬运 cr:靛嗣缘结

“音乐是戏曲的灵魂!”
——松【拨弦】
哎呀……终于到了我最喜欢的音乐部分了。正式开始之前,先讲一些小东西。
(虽然也没有很严格地在执行但总之)在第一篇解读中,其实很早地圈定了整个解读的大体范围。“月夜幻响到浮生方醒”当时是这么说的。而定下这个范围背后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秘闻之间第一大章的剧情(除后续更新的内容外)和后面两大章的剧情实在不是一个风格,而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这个理由:

结合本期主题,聪明的观众一定猜到了我想说什么:
“月夜幻响是第一首《幻境千年华》登场的版本。”
而这个版本的主题机制是什么呢?
“幻境”。
在之前的两篇解读中也反复提到过,百闻牌的背后有一套高度一致的语言体系。而这套高度一致的语言体系,正是我如此喜爱它的、最大的理由。另一方面,高度一致的语言体系意味着经得起更多的推敲。当我尝试将一些本不该运用在手游上的解读手法去分析百闻牌的种种细节时,总能找到一些朦胧模糊的线索。一个又一个这样的线索聚集起来,最终一点点串成了这一系列成文的解读。实在是非常令我感到欣喜的事情。
另,在文章的开头就作一些暴论: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过,天梯的匹配界面具有多个形态,其中一个是这个样子的:

是“紫藤花”与“苍松”呢(笑)
虽然二者都是日本文化中的常见意象,但在这次的阅读之后,您或许也会和我一样产生一个错觉:在这样一个有一套强大的、固定的语言体系贯穿始终的游戏中,说不定在2022年年末才最后完结的、藤与松的故事,或许在其19年(甚至更早)立项时就早已埋下种子。
至于其他,在开头能明确说出来的也就只有——百闻牌的音乐与剧情之间的联系,比大家想象之中的还要紧密,以至于到了一种难解难分的、抛开剧情就没有办法去讲音乐的地步。因此在本篇内会不可避免地要讲到《夜之乐屋》主题故事的关键剧情。因此,这篇解读其实更加推荐已经自己阅读过这个故事的观众来观看。当然如果不介意剧透,或是本就只想浅尝辄止地去了解《夜之乐屋》这一主题故事,那也可以正常阅读。只能说,希望这篇解读能让各位增添一些或初次,或再次阅读《夜之乐屋》主题故事的兴趣。那样的话,就是最好了。
以及最重要地,《幻境千年华》与《琉璃千年之梦舞台》这两首歌的主要内容,我们留到下期再讲。因此这一期解读,注定不能完全囊括百闻牌中所有最重要的几首乐曲。不过没有关系,我想,《夜之乐屋》主题故事中音乐能够被挖掘出的信息,对不曾注意它们的人来说,本身就已经是一种惊异。无论如何,慢慢咀嚼总是更有助于消化的(笑)
那么,解读正式开始咯。

不知道大家是什么时候开始第一次注意到百闻牌的音乐的呢?
是不夜之火或喧哗烩战版本或欢快或休闲的登录界面,还是预告新式神登船的版本PV,抑或《夜之乐屋》主题故事中的两首歌曲,又或者,在最早的时候,在一切的开始,您曾经静静看着那位晴明大人随着曳摇的弦乐与风帆在船头眺望?
无论如何,在本篇的伊始,我要向大家提出一个问题:
《夜之乐屋》主题故事中的《暗色幽梦》(《むばたまの夢路》)一曲,究竟有几个版本?

或许大多数读者立即都会想到的是官方PV中的版本。玩过游戏的各位也会注意到《夜之乐屋》主题故事临近结尾部分时,藤姬与不知火也合唱过一个版本的《暗色幽梦》,被命名为《むばたまの夢路 〜やがて白む暁へ 》(由于的确没有中文的完整译名,我更倾向于称其为《暗色幽梦:长夜终晓》,后文也会沿用这一名称)。或许在那时就有很多人注意到了这两个版本之间巨大的不同。
但至于剩下的部分,我们先不急着回答,这个问题的答案可能会超乎大多数人的预料。从这里开始,让我们放慢脚步,一同再次走入《暗色幽梦》,以及《夜之乐屋》主题故事的世界……
(事先声明:由于作者个人在乐器辨别方面能力仍存在一些缺陷,下文提到的所有乐器都不能保证100%的准确,还请各位多多海涵,如有错误,欢迎指出与友善讨论)
要讲到《夜之乐屋》主题故事,就不得不提到其故事中一个虽然没有浓墨重彩地着重描写,却又重要到在讲这一切之前必须介绍的、构成其故事骨架的内容:多重世界。
在《夜之乐屋》主题故事中,很明显地存在两个世界:一个蜃气楼(整个游戏的主舞台)所在的【蜃楼界】(由于《夜之乐屋》主题故事之外的所有故事以及设定上的各种事件都在这里发生,也可以将这里称之为【主世界】。后文沿用【蜃楼界】一称,不再多作解释),和“梦中的杏原”所在的、讲述着不知火故事的【梦中界】。
故事前半的大体可以概括为,不知火想取回自己所失去的舞步而寻找了各种方法,最终成功造访了传说中“能满足一切心愿”的夜之乐屋,从而在整个故事中第一个进入了梦中界;又因为一些(暂时还不能详说并且这段剧情也没明确提到的)不明原因,导致蜃楼界与梦中界发生了不完全的融合、不知火的幻影不断在整个蜃气楼的各个地方不停出现。而故事后半真正的主体,便是蜃楼界的众人通过藤姬的力量正式进入梦中界,改写故事、拯救不知火的剧情。
梦中界的不知火故事,其时间停留在本家(即阴阳师)官方CG《离岛之歌》* 中,阿离因为忤逆杏原城城主而被幽禁在离人阁之中的节点。
(*:其实也同样建议希望畅读本篇文章但对剧情故事并不甚了解的各位读者也去看一看这个故事,B站可以搜到。《夜之乐屋》实际的发生时间是在《离岛之歌》之后,但实际解释起来非常复杂,不在此赘述。可以简略地理解为不知火穿越但并没有回到原来的时间和地点,而是一个与之高度相似的梦境,并且暂时被封印了原本时间线中在该时间地点之后的所有记忆,ry)
也正因如此,在缘结神等人的帮助下,为了向阿离传达后日逃跑计划的信息,贺茂义心泛舟于离人阁下的海面上,以笛音吹响了一首乐曲——

在这一刻,背景音乐中最靠前、最有辨识度的乐音,只有这清越的笛声。而这段旋律,恰好能够对应上《暗色幽梦》官方PV中1:56-2:53的一段。
为什么要刻意强调这一点呢?
因为在《阴阳师:百闻牌》中,与剧情高度相关的音乐往往都被赋予了一个属性——“有所指”。
并不是指音乐在指向什么线索,或是进行某种暗喻,而是指在这样的乐曲中,每一种乐器的乐音,都有在指代一个名词词性的概念。贺茂义心吹起竹笛的这一刻,所配的音乐是笛子版本的《暗色幽梦》,而此间最突出的笛音,代表的正是贺茂义心本人。
这样说可能由于过于抽象而导致难以理解。简而言之,这一版本的《暗色幽梦》,表现了贺茂义心在海面上吹起竹笛的场景,而曲中的笛音,则单独代表了贺茂义心这个角色。先是乐曲本身,再是构成乐曲的每一种乐器,又到每一种乐器所奏出的每一段旋律,都在像文字一样诉说着故事。这样的技艺,在《夜之乐屋》主题故事中,又与插画、剧情紧密结合,最终真的将一个梦幻绮丽的世界呈现于观众眼前。
或许现在畅谈这个结论还有些为时尚早:只通过这一节选版本,怎么能说明它背后有如此连贯的完整语言体系呢?是的。这一版本简短而突出,正如画中主体只有贺茂义心一人,站在台前的乐音也只有笛音一种,因此我也特意将它第一个挑出,作为接下来几个版本的引子。
在《夜之乐屋》主题故事完结之后的四个月,繁花入梦版本也正式登陆。与之一同实装的,是名为“剧场”的玩法。玩家可以在这里完成剧场委托,然后获得收藏品、装饰属于自己的“紫藤之匣”。

不过要介绍的并不主要是这些。之所以提起它,是因为在这小小的剧场之中,竟然藏有《暗色幽梦》的三个不同版本。

第一、第二个版本是最容易被发现的:进入剧场主界面之后,便会看到默认的主演藤姬,接着在一段前奏之后,会听到藤姬演唱的、缺乏几种乐器伴奏的《暗色幽梦》。而如果将主演切换为藤姬以外的角色,便会听到没有人声的另一个纯音乐版本。
第三个版本虽然也并不难发现,但或许很少有人将它实际认作第三个版本——虽然它的的确确是和其他版本都有所不同的。



打开剧场委托界面、收藏品兑换界面或收藏品布置界面,三者之中的任意一者,在“向紫藤之匣靠近”这一动画表现之后,仔细辨别,便会发现背景音乐产生了一定的变化:大小提琴的声音变得闷沉靠后,让整首曲子听上去显得朦朦胧胧;人声消失,让它不再是一首“歌”;前两个版本中并不存在的“二胡”与“笛”,在此时此刻却走向台前,奏起了属于二者的乐章。笛是贺茂义心,那么二胡便是……?
答案呼之欲出。
其实在PV版本的《暗色幽梦》与故事结尾版本的《暗色幽梦:长夜终晓》之中,就早已经留下小小痕迹:前者为不知火作主唱,因此伴奏为二胡开头;后者为藤姬作主唱,大小提琴的乐音也早于二胡出现——是的,二胡代表不知火,而大小提琴则是藤姬的代言。
于是我们又将眼光投向这小巧玲珑的剧场。第一第二版的人声存在与否,逻辑相当明显:歌者离开了便自然没有人在唱歌了。而第一第二版与第三版之间的区别,所表达的内容便集中在了“向紫藤之匣靠近”这一动画表现上。

在你我独一无二的紫藤之匣中,小小的剧场之上,正上演着不知火的故事。而这,也正是《夜之乐屋》主题故事的主要剧情。在与剧场的走近离远之间,我们从现实的世界也进入了幻梦的世界,沉醉于那美妙动人的故事之中。梦境之外是藤姬,梦境之内是贺茂义心与阿离。这也正是第一第二版与第三版之间的差别,实际所在表达的东西。
或许有观众会问:既然第一第二版缺少二胡与笛,第三版中大小提琴又变得低沉模糊,有没有这些乐器一同同台的版本呢?
答案是有的。并且是除了官方PV的《暗色幽梦》与《暗色幽梦:长夜终晓》以外的版本。
它就藏在这里:

藏在这幅名为《重叠的世界》的、描绘缘结神在【蜃楼界】除不知火外所有人之前第一个进入【梦中界】,与贺茂义心一同到达梦中的杏园时场景的画里。
在舞台上的幻梦,与现实发生交错的瞬间。
至于《暗色幽梦》本体,游戏中是并没有官方PV中那个欢脱热闹的版本的。有的只有《暗色幽梦:长夜终晓》这一始终没有在宣传时提到的版本,藏在故事的末尾,二人相别、不知火从梦境脱出的那个结局中。就像是“追求之人”才能独享的“秘宝”那样,等待着与每一个真正自己读完这个故事的读者相遇。
也正因如此,在本文开头初提一个与音乐看似不相关的“多重世界”概念才显得那么重要:音乐中的几乎每一种乐音都在与【蜃楼界】或【梦中界】产生互动。放在某一场景之下的整首音乐,其实是圈定了范围的舞台;而后于其中登场的每一种乐器,便是舞台上的演员。喜怒哀乐,悲欢离合,一一于舞台之中上演,也就构成了一段又一段的旋律。因此,如果要用一种方法形容这与剧情完美贴合的音乐,与其说它是为了剧情而创作的,不如说这些音乐简直就是从剧情这根主干上“长出来”的。这就是《阴阳师:百闻牌》的配乐所落入的、作为手游配乐,一个鲜有人能到达的高度。
在七个版本的重重叠叠之中,梦境与现实以音乐的形式相互融合交叠,再一次又一次地分开。七个版本的《暗色幽梦》,在以自己的语言讲述着《浮世幻梦·杏原》的故事。讲述了现实和梦境,讲述了复杂的感情,讲述了一个传说。不知现在了解到这一切的您,此时此刻又作何感想呢?
很遗憾,一方面并没有找到在头条文章中插入音频的方法,另一方面七个版本中至少五个也的确只在游戏本体中有收录——因为如果没有意识到它们“有所指”的特性,它们也的确只是变奏与不同乐器乐音的分解而已。因此只能让感兴趣的各位自己去寻找这些音频了。如果各位产生了想初次或再次亲自品味这几个版本之间差异的想法,也是极好的走近《阴阳师:百闻牌》的契机。
不过,到这里还没有结束。
细心的——或者说,在这之前就对《暗色幽梦》有所研究,又或者现在正在搜索并欣赏《暗色幽梦》的读者,一定还会发现:在所有版本的这首乐曲中,有一种贯穿首尾的乐器一直没有被提到。而且甚至,这种乐器还在最完整的版本《暗色幽梦·长夜终晓》中有着相当长的一段独奏,似有于落幕之时作续之意。
而这种乐器,正是三味线。
那么,三味线对应着谁呢?
……熟悉百闻牌的各位其实一定已经猜到了。因此在此处,我也再不过多地故弄玄虚。
手操三味线的乐师,于《浮世幻梦》之外却又参演的剧作家,坐镇夜乐屋的人形使
其名为——

更多内容,敬请期待下一期——《藤与松(上)》。

本期带来的是《暗色幽梦》的部分填词。之所以是部分,其原因如同上文所提到的一样:歌曲本身就有多个版本,各个版本之间差异较大,并且其实日语歌词也不尽相同,因此如果真的要将这几个版本所表达的内容提取出、作出差异,再浓缩到填词中,实在是一件相当耗费时间的事情。另一方面,在解读中分享填词的本意其实也只是让其起到一些“小彩蛋”的作用,之前一直在为了填词的完整去拖累解读的写作进度,反而有点本末倒置。因此,在这里仅放出完全敲定的、《むばたまの夢路 〜やがて白む暁へ》(网易云可用的7:35版本)内前奏中藤姬独唱部分的填词,希望大家喜欢。
🎶窕窕夜色 水遇月云🎶
🎶曳又摇 梦中世界 何等绮丽!🎶
🎶岛中幽夜 入梦矣 忆起了 舞步中寄托的思绪🎶
🎶轻舟小楫 洒流萤 照亮了 是谁的身影模糊别离🎶
🎶若 是以 真情相呼唤🎶
🎶于此蜃气楼中定有回音🎶
🎶~——~🎶
*本文章内图片皆出自《阴阳师:百闻牌》
*禁止无断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