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青春|点亮每一颗星星,不辜负每一份期待


本期导读:用镜头记载大事小情,用声音传达所悟所思。百变的是音画,不变的是我们记录青春的初心。《志青春》栏目以朗读、视频的形式,讲述有温度、有情怀、有力量的志愿故事。志青春,愿常在。
作者:李嘉晴,中共党员,哈尔滨理工大学第23届研究生支教团密山分队队员,服务于黑龙江省鸡西市密山市连珠山镇中学。


一年时间匆匆而过,我有收获,亦有成长,而今七月的风恰如来时般温热,里面藏着我与密山、与连中、与小朋友们的故事。

2021年8月31日,我清楚地记得那一天,终于,我来到了这里,连珠山镇中学。这里的一切对我来说有些陌生但又很亲切,因为鸡西也是我的家乡,踏上这片土地的那一刻,我突然有一种生于斯、长于斯、学成归来回报于斯的感动。曾经无数次幻想过自己支教的地方是什么样子,但是直到那一刻它才真正变得具象起来。在与伙伴们会合之后,团市委领导以及各位校长们的热情招待,让我本来有些拘谨激动的心不由自主地平静下来,更让我对一年的支教生活充满期待。我相信这一年一定是一次付出真心与收获真情的旅行。

在连中的日子里,生活变得非常规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每天从早忙到晚,却也因此看到了很多原来不曾注意的风景——最耀眼的凌晨日出,绚烂的黄昏火烧云,也感受了连中的春秋冬夏。随手拿起手机给美丽的连中留下记录,已然成了我每日的习惯。


相遇
在我的满心期盼下,终于迎来了我的第一节课。当我第一次以教师的身份走上讲台,激动、紧张等各种情绪一起涌了上来。看着台下一个个虎头虎脑的小朋友投来好奇的目光,我强打着精神,努力地模仿着我印象当中老师的言谈举止,学习着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大家好!我叫李嘉晴,是你们这一学期的政治老师。你们可以叫我小李老师,想来你们对我有很多的问题要问,那么就给你们五个问题的机会。”在讲台下叽叽喳喳的讨论声中,我们的故事开始了。

相识
每个学生都有着自己的特点,在我看来他们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可爱又可气。节日里的祝福、平日里的照顾,我反而像是一个被他们爱着的大孩子。我们的故事有好多,一时间竟不知要从哪里讲起。
他们很调皮,经常会神不知鬼不觉地出现在办公室的窗户外或是在操场上大喊我的名字,会在课上说悄悄话、做小动作,但只要一个眼神甩过去,就用小手把自己的嘴捂上,表示不会再说一个字。会在早自习奋笔疾书的补作业;会不按时交作业然后再说出提前准备好的各种理由;会想尽办法、说尽好话只为了能让我少留一些笔记;会为了逃避跑操,主动来我办公室背知识点,平时一下课就喜欢屁颠屁颠儿地跟在我后边去办公室。在和他们斗智斗勇的日子里,我逐渐学会了如何处理与他们的关系,逐渐成为了他们口中的小李、嘎晴、晴姐。


他们很可爱,会在早上从我出寝室开始就跟你打招呼,一直到办公室一路都收到小朋友们的“Hi!早上好!又见面啦!今天又美丽啦!”会硬塞给我小零食说:“别的小朋友有的,你也要有。”会偷偷地放早餐在桌上,小纸条写着“记得多吃饭,别还我!”会在生日的时候准备惊喜,一定要我吃上她自己动手做的小蛋糕,也会在表现好的时候问你要奖励,一个棒棒糖就能让他们开心许久。会在考试之前问:“老师,多少分你会觉得很满意呀!”然后下定决心考100分作为分别的礼物。会在讲公开课的时候鼓励我:“老师别慌,我们绝对完美表现。”他们每一个温暖可爱的瞬间让我明白,支教从来不是单方面的付出,而是双向地给予。

相知
他们温暖了我生活的点点滴滴。看到他们,总能勾起我自己上学时候的回忆,也会羡慕他们的朝气蓬勃和肆意青春。他们会在课后围在我的身边,和我讨论班级里面的小“八卦”,和我讲他们的小心事。课上我是他们的老师,课后我是他们的朋友。记不清有多少次上课刚刚进入教室,小朋友们的欢呼鼓掌大声地说:“老师,我们最喜欢上政治课了!”记不清有多少次课间我刚要离开教室,凑过来到我身边说:“老师,祝你今天心情更美丽!”或是在操场上碰到我大声地说:“老师,今天怎么没有政治课呢?要不你把自习的课全都占了吧!”

走之前一遍又一遍地问着:“老师,能不能跟校长说说再教我们一年呀?你能不能别走了呀!你别走了呗,我们舍不得你。”他们总会问我:“老师,等你回去了还会记得我们吗?”每当这个时候我都会笑着说:“那还用说。”他们不知道的是,他们早已成为我的牵挂,是他们让我平凡或不平凡的支教生活熠熠生辉。

这一年,是我的战友们,让我成为更好的人。密山小分队,来自不同学院的六个小伙伴,我们是一个团队,是朋友,也是家人。虽然服务于不同的学校,但是只要是有时间我们就会一起聚在密山,说说近段时间的生活,说说小朋友们的趣事,互相鼓鼓劲。生活不仅仅在三尺讲堂,还有点点滴滴,在站上这个岗位之前,我们都没料想到“老师”二字背负着这样沉甸甸的责任和压力。初为人师的我们,有很多可以进步的空间,有孩子、家长们的期望,有服务学校和母校的信任,所以我们一行人忙碌着、前行着,只为用一年不长的时间,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情,正所谓“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六七年级组就像是一个大家庭一样,“孩儿”是金老师口中的我,“小李”是李老师口中的我,“嘉晴”是许老师、董老师、薛老师口中的我。他们一次次地用行动诠释着温暖,是他们让我这个新手教师看到了为人师的温情、善意与责任担当。他们会以过来人的身份向我传授教学经验,会时不时地问我适不适应、习不习惯,同学们有没有听话。他们给予了我最大程度地信任与照顾,也提供了机会让我勇敢地去尝试。遇见你们,是我的幸运。

太多的第一次在这一年中悄然发生,让我逐渐爱上这片沃土。第一次站上讲台、第一次监考、第一次出考试卷、第一次以老师身份参加家长会、第一次过教师节……这一年,与其说我陪伴他们长大,不如说我们在相互陪伴、共同成长。我们感叹着原来所谓漫长的一年,也就这么不知不觉地走到终点了。“故事的开头总是这样,适逢其会,猝不及防。故事的结局总是这样,花开两朵,天各一方。”一年很长,长到每一张试卷的成绩好像都历历在目;长到教学楼的每个角落好像都有我们的身影;长到让我无法忘记一张张天真无邪的笑脸和在这里的一切记忆。一年很短,短的好像我刚打开糖果的包装,却只剩下淡淡的清香留在我的唇边。

这一年的支教故事很简单,简单到每天都在做着同样的事情;这一年的故事也很精彩,精彩到每次谈起来总有不一样的心情。我参与他们的成长,见证他们的烂漫,而他们也为我留存下那初为人师时最青涩的模样。我以一个过客的身份在这些小朋友们的人生中匆匆走过,许多年后他们会如何回忆我,我又会如何回忆起这段经历。支教生活已经结束,但这里却将永远承载着我的所有支教记忆。
95个孩子就像95颗星星,每一颗都有属于他们的特点,连珠山中学把我们汇聚起来,点亮了属于你我的星空,而我们未来也会在各自的天空中散发灿烂的光芒。

End
出品:志青春工作室
来源:微信公众号“哈理工研究生支教团”
朗读者:徐铭鸿(武汉设计工程学院)
编辑:刘璇(华中师范大学)、倪熙悦(扬州大学)
插画:千库网
责编:王倩倩
校审:盖奕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