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挂将旗的骑士长,蒙彼利埃号轻巡洋舰战纪(一)
这是属于无名的她们的故事
1940年初,在欧洲各个战场形势的突变下,美国人新一代的轻巡洋舰克利夫兰级在有前一型圣克鲁斯级作为经验蓝本的前提下,经过无数次设计与修改,其第一批共四艘同级舰的建造合同订单终于被交付给了纽约造船厂。
但是,就在首舰克利夫兰和二号舰哥伦比亚基本已经确定按照先前设计开工的时候,海军总委会突然发难——考虑到欧洲战场上空中单位的作用,克利夫兰级原本的防空武备和器械自动化程度貌似还有待商榷。
而军械局方面则对mk12联装127mm舰炮表示了绝对的拥护,并对5英寸和6英寸炮弹的管理问题表示疑问,后来又有船政局再次加入口水战,几方争执不下之际,克利夫兰级的命运到底会如何......
......然而建造准备进度一切正常
三个月后,克利夫兰级的首舰正式在纽约造船厂的船台铺下第一根龙骨。


“第三位骑士”
4-5个月后,船政局在建造过程中临时插入了新的内倾船体技术,用他们自己的话来说,这种技术会加宽舰体,在略微加大吨位后,稳定性会有一定程度的增加,并且舰内空间也会拓展,但是基本的装甲带布置可以保持不变,于是这项技术最终被用到了完成度较低的三号舰上——尽管后来发现并没有如那天花乱坠的说法一般提升多大的稳定性,但是防空武备的数量却意外得到了增加。
而三号舰的名字叫作蒙彼利埃(Montpelier),其名字来源是一个被誉为“冬季疗养胜地”的依山傍水之城
1942年2月12日,蒙彼利埃如期举行了下水典礼,由蒙彼利埃市长夫人莱丝丽·赛耶·科里女士于舰首处击碎香槟

又经过了七个月的舾装和整顿,1942年9月9日,蒙彼利埃终于得以在首任舰长莱顿伍德(Leighton Wood CAPT)的带领下正式服役

而就是这舾装的七个月里, 太平洋上的战争走向可谓是跌宕起伏,美日双方经历数次大大小小的海战后,在数千数万人成就的无数奇迹下,刚刚经历珍珠港惨痛事变、在战略战术上都处于全面被动的美国海军终于有了一丝喘息的机会,开始投入到对南太平洋的攻略中来。
而这时的蒙彼利埃只能抓紧一切时间完成海试,争取早日加入到所罗门海域惨烈的对抗中去


12月12日,所罗门海战开始的第五个月,蒙彼利埃再次拔锚,经夏威夷开赴前线
有个分队叫克利夫兰
时间来到次年1月,作为新人的蒙彼利埃长途跋涉来到了目的地努美阿,而她的两个姐姐克利夫兰和哥伦比亚早已在此等候多时,在姐妹相逢之际,蒙彼利埃也终于见到了她的第一任舰队指挥官——亚隆·斯坦顿·梅里尔上校

这时的梅里尔为数不多的舰队指挥经历也仅仅是以前做驱逐舰队指挥官时的经验,上校的军衔对于巡洋舰队指挥官这一职位不免略显稚嫩,但由于其杜伦大学海军系教授的身份,司令部还是选择了他担任新建的第12巡洋舰分队的指挥官。
新组成的CD12(Cruiser Division 12)成员全部为新式的三艘克利夫兰级,其中最新的蒙彼利埃号被梅里尔挑选为舰队旗舰和指挥官座舰,加上预计一个月后就要加入的四号舰丹佛,第一批次的克利夫兰级将全部加入同一个分队并肩作战,所有人都意识到,这支懵懂的克利夫兰舰队将在无数次厮杀中中得到最直白的战斗水平考验,这不仅是对新舰性能的实战考试,也是对指挥官能力的一次巨大挑战
一周后,三姐妹赶赴伦内尔岛,伴随着“东京快车”的越发猖獗,她们就地加入第18特混舰队,并开始执行对瓜岛的增援运输行动
处女战、伦内尔
18特混的指挥官格里芬少将制定了这样的计划:由TF18护航运兵船们在瓜岛登陆,完事之后就调转航向到瓜岛北部海域巡航,条件允许的话也可以参与对“东京快车”的拦截行动

1月29日,由8艘驱逐舰、两艘护航航母希南戈和苏瓦尼、三艘克利夫兰级轻巡洋舰、重巡洋舰威奇塔和路易斯维尔、以及刚刚从参加萨沃岛海战后的大修中归队的重巡芝加哥组成的TF18舰队按照预定计划驶离埃法特岛港口,在下午2点左右完成护航行动后,格里芬便抛下速度较慢的护航航母和两艘驱逐舰,率领TF18剩余成员直奔图拉吉海域
19时19分,舰队多艘舰艇同时发现了东侧的空中目标——日本705航空队的16架一式陆攻和701航空队的15架96陆攻正在调整队形准备发动进攻
不久后,一式陆攻们发动了攻击,19点20分,空袭警报拉响,格里芬下令让舰队进行Z字机动,同时进行对空射击,一式陆攻的鱼雷全部打空了,其中一架在还未进入攻击位置时便被多舰集火击落

一式陆攻在短暂的攻击之后没有恋战,突破舰队防空火力向岛内方向撤退,原本激战的上空出现了短暂的平静,但是这小小的和平没有持续多久,19时38分,昏暗的夜空被几发照明弹映得雪亮——在7架96陆攻的照明支援下,其余96陆攻们发动了攻击,一架飞机发射的鱼雷从芝加哥尾流中穿过,之后,一架飞机被击落后落在了芝加哥附近的海域,机身熊熊燃烧的大火让芝加哥的舰影在黑夜中显得格外显眼,顿时吸引了大部分的攻击。
“很明显,他们似乎把我们当成了一艘战列舰”,芝加哥的防空军官贾曼中尉如此说道。芝加哥连中两雷,第一枚让三幅螺旋桨停转,方向舵卡在了左舷10度上,第二枚毁灭了轮机舱和一个消防室,全舰动力瞬间瘫痪动弹不得,旗舰威奇塔也中了一发鱼雷,但是却没有爆炸。由于夜幕的掩护,加上担心损失扩大,日军飞机盘旋几圈之后撤离了战场
由于芝加哥的情况过于恶劣,格里芬把舰队航向换成120,路易斯维尔号准备在三艘驱逐舰的护航下把芝加哥强行拖曳回圣埃斯皮图,企业号航母的TF16战斗群也在向芝加哥靠拢,并在上午8时为芝加哥提供了空中保护伞,一切似乎都在朝好的方向发展
正午12点,哈尔西下达了这样一通命令:让企业航空队和6艘驱逐舰继续为芝加哥护航,包括正在以4节速度拖曳芝加哥的路易斯维尔在内的5艘巡洋舰立即返回埃法特港
15时,坐镇蒙彼利埃的梅里尔奉命带队出发了,而拖曳芝加哥的任务被交给了从附近基地赶来的一艘拖曳船,一小时后,TF18舰队和两艘重巡成功撤回了港口。
几乎是同一时间,芝加哥再次被十余架一式陆攻空袭,虽然有来自企业的保护,但是芝加哥还是身中4发鱼雷,舰尾迅速进水,经多方抢救无效后沉没

这就是蒙彼利埃的首战,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热血沸腾,三姐妹都被布置在舰队的左侧而没有得到良好的防空战位,她连敌人真正的身形都没见到,只是跟着舰队放了几次防空炮,眼睁睁看着战友倒下却无能为力。
最新锐的她,壮志踌躇的她,引以为傲的6英寸速射炮在战场上却仿佛十几根烧火棍,别说建功立业,就连保护同舰队的队友都做不到。
战场就是如此,越是惨烈的战斗越容易把一艘战舰磨砺成真正的好钢,在前线战时吃紧的现在,作为大家的旗舰,蒙彼利埃必须尽快成为一个可靠的战斗力
2月7日,日军最后一批陆上部队撤离了瓜岛
9日,美军宣布占领瓜达尔卡纳尔,同时也标志着瓜岛战役的结束
“我们的旗舰”
一周后,正在港口训练的克利夫兰三姐妹终于迎来了同期开工的最后一个妹妹——年纪最小的四号舰丹佛,同时到达的还有新的作战命令,她们将前往拉塞尔海域支援登陆行动。
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她们第12巡洋分队的四艘巡洋舰将与第21驱逐舰队组成TF68,以特混舰队的身份参加这次作战,而梅里尔也因此由上校升任了少将军衔,毫无疑问的,梅里尔再次选择了蒙彼利埃作为舰队旗舰
2月19日,在出发的码头上,所有人都看到了他们的旗舰桅杆上第一次升起的将旗
随后,TF68驶出了港口

若干年之后,人们赋予了克利夫兰级“海上骑士”的美称,以歌颂其在战争中无一沉没的伟业
而此时作为“骑士长”的蒙彼利埃,正大步向未来驶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