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躁的性格学什么?
上周(3/24)一位学伴问说:急躁的性格学什么?
正常人,在现代社会中,会觉得浮躁,心情上盲动,通常是因为,个人有求知欲,但是社会上造作太过多余。通常,人自然有一种向上的心情,许多人不能和谐,便会暗中使力,剥夺他人,压诈善良。过去的曾经,现在的哪里,都没有对应到一种滋润与光明。让人觉得麻木,所以一直有浮躁或盲动的现象。又或者,说是心急?有伸手却摸不到,在蹬腿却不着地。社会上,推积了太多虚假的讯息,诡异的造作!没有回应到,真实的生命信息呀!撇开那些幽暗的欺压,猥琐的诈盗等等情形!
生命中的点点滴滴,只是单向的说明,有具体的示范,也都还不够。这些都比不上,主动来的有力。
来举个例子。明史中记载,王阳明出生的时候,父亲王华原先给他起了个名字,儿子到了五岁却都还不说话。就有人说了,这孩子的姓名吧,把他的命格给说破了。父亲突然察觉到严重性,便为子改名为守仁。之后会开口说话了。
如果先讲了答案,年轻的学子,一样会再问为什么,因为心中还不底定的关系。对于年长的,先讲了答案,就也疏于探询,人各有志,内容不关连自己,那也少有关注。简单的说,就是别人告诉你,是什么,都不如你自己去找到的为什么!
(更糟糕的是,社会上,有人会刻意制作假资讯,到处设陷阱。这种状况,在非农耕文明的世界里,就更为明显!)
因为,不先讲答案,你才会想要主动探寻。学记中,导而弗牵,开而弗达。这才是有效路径。
很多东西都是这样子!是你的精神世界,要去清楚这世界的客观存在。这个灯还没打开之前,很多人是摸到什么,就怀疑什么,对不对?于是充满游疑和焦虑,时间就一直在流失。
确认你心中的学习动机,持续稳定的现象,就会跟上来。这过程叫作立志。就是澄清生命在环境当中,所展现的真实模样。
这个问题,在成人身上很重要!在童子身上,倒是相对好处理。例如,女孩子行为举止粗糙狂放,想要她贞敬贤淑?父母就为她梳头美妆,美衣裳,女子对于精美的感应大,她自己都舍不得毁伤。那她自己就有了认真爱护的心情了。
还有一种是被动的现象,那就是从众心理,十个人用LV,一个人没有衣服饰品?他就会想换LV。商业社会,会争奇斗艳,在服装上掀浪吹风,导致焦点迷失,让那些没有自己的人,在别人设计好的想像中,找到肯定。让那些没有自信的人,有了口舌谈资。这些商业上的目标,通常不是要人清醒的。于是就会使得服装的教育功能被破坏。
回到,学儒的事件中。在认知生命的过程上,单向的复制,只会在初始阶段,小有作用。值得复印的是伦常,是社会伦理!其它的恐怕都不是!某种作法,说法上不上道?那最重要。也就是伦语中讲的。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又小人之过必也文。有心得的一定会说,会说的不一定真有心得。小人的过错也一定会涂抹掩盖。如此一来,辨别资讯的真假,就是心志成熟的必须阶段!行礼的容易麻木虚伪,假装的情意也常让人迷茫。惟乐(yuè)不能伪。行乐(yuè)的就假不了,因此能够鉴别。君子儒或是小人儒,不是同一种儒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