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岁效应
不知道是不是被最近大家提到的35岁效应有感而发,还是突然感觉心血来潮,想写写我的35岁,我天生比较愚钝,对职业规划毫不敏感,想起以前还在学术界的博士同学如果想在退休前评到院士,每个年龄都该拿到什么title需要有精准的计划和目标,我从来没想过。毕业后生完孩子,才体会到自己很穷,只想保住工作拿工资。30岁时宝宝大了,断奶了从长沙来到上海从新开始找工作,33岁发现学术界我基本混不下去了,慎重考虑(不得已)进去工业界,35岁从乙方转到甲方,开始带项目,4年后发现自己还是挺有想法的。但是突然就快到40了,在上海滩的时间都随着浪奔浪流了,没有太大成就,但是也算安定下来了。每年三八节,付波娃的第二性就会卖的挺好,虽然绝对不是女权,但是工作中体会到不管有意无意,女人的价值被低估是现实存在的,相同能力的title绝对要低,待遇也低。没有资源的人会相互竞争得更激烈,女人和女人就是,往往我们不自觉就会比。好希望girls help girls!但是更希望男女互相帮助,一起成长。提醒自己,我能进到甲方是我特别尊重的一位女科学家。工作中也发现女人更公平,但男人更稳重,和男人一起工作会让人踏实,但是很难和他共享资源,你更是一个付出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