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补退坡、成本高企,河北保定公交首批纯电公交停运


作者:高恒
编辑:吴辰光
近期,有网友在人民网领导留言板上询问,保定市停运的公交线路还有望恢复吗,如果恢复要等到什么时候,什么时候购买新公交车,该网友还表示“现在韩庄街市民家门口唯一一辆18路公交车一直停运,出行没公交车可坐,我们一直在期盼公交能正常运营。”
保定公交公司直言,自2020年初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公交客流运量骤降,公交运营收入不足正常经营的30%,并始终处于低迷状态,公司经营资金异常紧张,暂无力恢复包括18路在内的临时停运线路运营。公司只能根据现有运力情况,重新统筹调整线路车辆配置,以向客流集中线路倾斜、向上下班高峰时段倾斜为原则,最大限度地保障更多的市民出行。
此外,保定公交公司称,此前首批购置的纯电公交动力电池已超出质保期限,存在安全隐患,被迫全部退出营运,公交运力安排受到了严重影响。
实际上,保定公交公司停运纯电公交在国内并不是首例,此前已有部分城市的公交公司停运情况发生。
2022年7月12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下发《“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中指出,推动公共服务车辆电动化替代,计划到2025年城市新能源公交车辆占比提高到72%。
在这个大趋势下,公交公司该如何在国补退坡的情况下实现可持续发展将是重点。
失去补贴难盈利
除了国补退坡,营收受限外,保定公交公司还面临首批纯电公交电池已超出质保期限的问题,以至于被迫全部退出营运。
2015年,保定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实施意见》,确定要在2015年实现超过2200辆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运行规模,其中市县两级公交车达到1000辆。
当年保定公交公司购入了651辆首批纯电公交,而2015年也是新能源汽车补贴的高峰期,8至10米纯电公交补贴40万元,10米以上的纯电公交可以补贴50万元,地方还有50%的配套补贴,一辆车平均下来能获得不少补贴。
当时保定公交公司官网发文称,用已经使用了3年原价仅几十万元的燃气车更换一百几十万元的纯电动公交车,又有谁不会说这是一个“美梦”呢?为使这个梦想变为现实,总公司完成了购置纯电动公交车的资金国家补助一部分、省里补助一部分、其余部分由公司现在使用的燃气黄海公交车冲抵的车辆置换思路,购置和置换了591部纯电动公交车,实现了保定公交“气改电”运力升级的飞跃。
据河北新闻网报导,这批纯电公交车每一辆国家补贴50万,省政府补贴50万,剩下的近40万用旧的燃气公交车抵。
据悉,首批纯电公交中大部分都是黄海客车的产品,根据黄海客车2015年10月的公告显示,有一批来自保定公交公司的订单,共计591辆,包括200辆DD6851EV1纯电动公交车和391辆DD6901EV1纯电动公交车。
河北产权市场官网站显示,2022年6月11日,保定公交公司将200辆报废电动车挂牌出售。这200辆纯电公交生产商为黄海客车,型号均为DD6851EV1,与前述订单型号一致。同年7月13日,这批车成交,评估价1098.18万元,实际成交价格1160.18万元,200辆车平均的报废价格约为5.8万元。
根据现行的管理规定,公交客运汽车使用13年报废,这批纯电公交连一半的使用年限都未达到。
实际上,保定公交公司所面临的问题其实早就有迹可循。
2022年8月23日,就有网友在人民网领导留言板给河北省保定市委书记党晓龙留言:保定公交公司由于21年和22年因车辆电池质量问题和成本原因分别停驶了DD6851EV1、DD6109EV1、大部分ZK6120CHEVG1和全部亚星车辆,又因各种原因停运数十条公交线路,导致现在市民出行极为困难。
2022年11月15日起,保定市公交公司宣布8条公交线路采取临时停运措施。这8条公交线路分别为7路、26路、36路、38路、53路、105路、108路、207路。
彼时的保定公交公司对上述问题的答复均是疫情影响客运量骤降,导致营收不足,目前资金状况异常紧张,同时还面临着电车电池、燃气车超使用年限等问题近900台公交车辆已不具备安全运营条件,被迫全部退出营运等问题。公交运力安排受到了严重影响,以公交目前经营现状能保证现运营状况已实属不易。
在今年4月23日,有网友在保定市人民政府留言板下留言称,在变压器厂二区101路,50路等公交车能不能往西延申几站,以方便江城和哈罗城的人出行。
对此,保定市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办公室回应称,经保定市公交公司核实,公司亏损严重,资金已经断档,经营举步维艰,自2023年5月2日起,公司被迫重新调整公交运力安排,运营公交线路从原先的72条缩减为49条,以公司目前经营状况维持现状已属不易。
未来该如何发展?
实际上,保定公交停运在全国并不是首例。今年2月23日,商丘市公共交通有限公司就发布公告称,拟于3月1日起暂停运营商丘市市区公交线路。原因同样是受疫情冲击、国家新能源补贴政策调整、财政补贴不到位等多种因素叠加影响,导致目前公司亏损十分严重,经营异常困难。不过此后经当地协调,恢复运营。
2022年8月,河南郸城县公交发布停运通知,因驾驶员工资连续数月无法发放,郸城公交决定全部停运。此后虽经当地协调,公交已经恢复运营,但公司依然惨淡经营。
同年8月,湖南耒阳8家公交公司联合发布公告称,在8月25日停运公交,后经政府部门协调,避免了停运发生。
2020年4月23日,财政部、工信部、科技部、发改委发布《关于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指出,为加快公共交通等领域汽车电动化,城市公交、道路客运、出租(含网约车)、环卫、城市物流配送、邮政快递、民航机场以及党政机关公务领域符合要求的车辆,2020年补贴标准不退坡,2021-2022年补贴标准分别在上一年基础上退坡10%、20%。原则上每年补贴规模上限约200万辆。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表示,政府补贴减少对公交公司的影响非常大,公交公司在收入减少的同时,运营成本却相对较高,这就难以维持正常运营。在这种情况下,公交公司可能会减少公交线路,或者被迫退出营运。
“对此,公交公司应该加强经营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和运营效率,以增加乘客数量和收入。其次,公交公司应该合理安排班次,避免过度拥堵和浪费资源。此外,公交公司还应该加强车辆维护,保证车辆安全和运营效率。最后,公交公司可以寻求其他收入来源,例如广告投放、场地出租等,以增加收入。”江瀚说道。
此外,江瀚指出,新能源公交车在使用期间虽然更划算,但到了后期需要换电池则是一大笔成本,这种成本以及后期环保的处理问题需要综合考虑。一方面,政府可以继续提供相应的补贴,帮助公交公司解决后期成本问题。另一方面,公交公司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降低后期成本,例如选择更经济的电池方案、加强车辆维护等。同时,环保处理问题也需要得到解决,例如找到合适的电池回收渠道,进行环保处理等。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则认为,公交公司的低迷或者亏损,关键在于乘坐人数的大幅减少,公交的收入大幅的降低。随着新能源电动化的深入,新能源乘务车比电动公交车效率要高,成本要低,所以电动公交的竞争核心原因在于整体的综合成本偏高,效率太低,消费者远离公交,逐步转向私人出行。在他看来,目前是私人交通替代公共交通的一个大的趋势,而并不简单是一个电动公交的问题。
“目前来看,最大的问题还是公交车的产品没有实现全国统一,大市场没有一个标准化的产品的推出。整体看,个性化、高成本、腐败性比较严重,带来了公交的高成本和灰色问题比较严重,所以公交市场很难得到规范发展。”崔东树告诉坤舆商业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