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选底板?弄清楚弧圈和快攻的凶稳关系
为什么寻寻觅觅,却难求完美的器材?就算花费很多心思和金钱,却依然难找到。其实这个事情的根源还是弧圈和快攻的难以平衡,当我们快攻击打的时候,我们希望出球的弧线尽量平直,出球的速度越快越好,希望它脱板快;当我们拉弧圈球的时候,我们希望板子的持球时间久一点,希望出球旋转强烈的同时速度还快。但实际上,现在的底板是不太可能完美兼顾弧圈和快攻的,也是很难做到又凶又稳的。
快攻希望脱板快,弧圈球希望脱板慢,这个本事就是矛盾的;而且出球质量高的时候,弧线必然是比较低平的,又凶又稳这个是很难做到的。底板和套胶毕竟不是人工智能,你想它脱板快,它就快,你想它脱板慢,它就慢,这个确实做不到的。目前的思路还是兼顾,就是让板子足够快的同时,还有足够强的旋转,让板子又杀伤力足够强,然后还比较稳定,或者让板子速度很快,但是牺牲一些稳定性。这就是为什么现在有个趋势,外置做得像内置,内置做得像外置,纤维做得像纯木,纯木做得像纤维,主要目的是处理好凶稳关系。
纯木当中的丹羽孝希纯木,七夹炭烧,它就做得有接近纤维板的速度,它搭配v15e的话,抓球感,速度,控制和力量都是相当出色的。它基本上没有短板,虽然速度和力量不如顶级纤维板,但在纯木之中是非常突出的存在。超级张继科,这板子刚性几乎是最强的那种,确实出球速度快,弧线低平,但缺点也明显,过于凶,不太稳,所以国家队和专业队基本上没人用。它的问题就是过犹不及,但如果主打中近台,不退台的话,超级张确实也算是一种狭义的神器。之前的字母968正手强,但反手弱,反手配啥胶皮都差点速度。不过2022版的字母968反手是崛起了,速度够快,弧线够长,终于弥补了短板。但提升了反手的同时,正手的旋转貌似是下降了,虽然底劲是没问题的,但打透难度似乎是提升了。w码的vis也在提速,似乎和22版968交相辉映,但也可能是为了做出差异。w版vis主打速度和力量,w码的樊振东alc是主打旋转和控制,蝴蝶的思路肯定是合理的。w码vis确实强得离谱,我当时试了欧米茄5tour打正手,它的海绵硬度是47.5度,但出球的速度快如闪电,当真是一道白光。
不同的底板,弧圈和快攻的效能时不同的,凶稳关系也是比较独特的,我们选底板其实更应该关注凶稳关系,弧圈和快攻的属性。一开始我选底板,就太关注威力,但这种其实是很狭隘的。随着技术的提升,随着对乒乓球理解的加深,我开始有了更多新的认识。
偏向中远台打法的底板,不要过度关注威力,要更多关注抓球能力,更多关注弧圈球的稳定性。真正的退台对拉,要取胜其实不能靠蛮力的,要靠落点的精确性。如果和初中级的对拉,你可能靠蛮力能赢;但如果和高手对拉,那就是比拼落点和稳定性了。比如林高远和许昕就曾经连续对拉几十板,拉了很多板才分出胜负,这就很能说明问题。业余球友可能以为对拉是靠的威力取胜,其实不是,是靠的落点。只不过纯业余的落点意识和步伐相对差,所以很难体会到对拉是靠落点取胜,而不是靠所谓的威力。另外也可以量化这个事情,假设vis最高速度是85公里每小时,林a最高速度是70公里每小时,中近台vis确实比林a更有杀伤力。但如果退台之后,vis的速度优势就直接被弱化,因为距离球台更远之后,无论是vis还是林a都很难直接拉穿对手,就必须打落点。
当你理解到退台不单纯靠威力的时候,这个时候境界就不同于初学者了。这意味着你的步伐和拉球已经有一些境界了,意味着你的拉球有较强的落点意思了。实际上,林a,vis和968都有国乒在用,他们之间是各有胜负的,用林a的周启豪还赢过用968的马龙,而且周启豪还更喜欢退台。当然了,周启豪肯定是用的特制狂飙,至于底板是不是选手注难说。但不管怎么说,这证明了外置alc退台并不处于明显的劣势。周启豪赢过马龙,这其实就很能证明我说的,中远台打法不只是单纯依靠威力,落点和步伐才是关键。
相对来说,中近台打法倒是好选底板,你如果是快攻,那就选快的,猛的就完事了。如果是弧圈结合快攻,也可以放心挑,因为中近台为主的话,大部分主流底板的威力都够用。中近台为主的打法,依据自己的打法处理好凶稳关系就可以了,选一支稳的,还是选一支凶的。喜欢猛冲猛打的,不在乎失误的,就选凶的;喜欢控制为主,或者防守反击的,就选一支稳一些的。总之,选底板,不能单纯看威力,那样容易影响技术的提升,影响对乒乓球的理解,太狭隘。
千万别低估器材的意义和价值,你在选底板的时候,其实就是在选择一种打法,在选择凶稳关系,是弧圈快攻,还是快攻弧圈。如果选的底板和套胶不搭配,最后会直接影响你的手感,导致很多无谓失误,这就得不偿失了。而往往那些底劲大的板子是很难配胶的,也是难以驾驭或者难以打透的。底劲大的板子其实就像烈酒,是完美驾驭,还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是提升还是给自己挖坑,有时候就在一念之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