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翁操与陈抟老祖


仙翁仙翁,得道仙翁,得道陈抟仙翁。开指第一首琴曲便是《仙翁操》,那么弦歌中所说的陈抟是何许人也呢?

陈抟(871年-989),字图南,号扶摇子,赐号"白云先生"、"希夷先生",亳州真源(今河南省鹿邑县,另说在今亳州市 )(或云普州崇龛县,今重庆市潼南区崇龛镇)人 。北宋著名的道家学者、养生家,尊奉黄老之学。
唐懿宗咸通十二年(871)出生于普州崇龛县(今四川安岳龙西)龙台驿灵山观。少读经史百家之书,宋庞觉《希夷先生传》说:“年十五,《诗》、《礼》、《书》、数及方药之书,莫不通究……唐士大夫揖其清风,欲识先生面,如景星庆云之出,争先睹之为快。”

唐僖宗文德元年(888年),陈抟受皇帝召见,赐号"清虚处士"。后唐长兴三年(932年),陈抟去京城洛阳应考进士,名落孙山,后由儒入道。《宋史·陈抟传》说:“遂不求禄仕,以山水为乐。自言尝遇孙君仿、獐皮处士,二人者高尚之人也。语抟曰:武当山九室岩可以隐居。抟往栖焉,因服气辟谷,历二十余年,但日饮酒数杯。移居华山云台观,又止少华石室,每寝处,多百余日不起。”后唐清泰二年(935年),隐居武当山九石岩,修学《老子》、《庄子》等。
后晋天福二年(937年),返古蜀,拜邛州天庆观都威仪何昌一学锁鼻术(即胎息内养气功)。文同《丹渊集·拾遗下》说:“闻是州天师观都威仪何昌一有道术,善锁鼻息飞精,漠然一就枕辄越月始寤。遂留此学,卒能行之。后归关中,所修益高,蜕老而婴,动如神人。”著有《胎息诀》、《指玄篇》等专著。后晋天福四年(939年),游峨眉山讲学,号"峨眉真人"。著有《观空篇》等。并拜麻衣道者为师,从事《易》学研究,著有《麻衣道者正易心法注》、《易龙图序》、《太极阴阳说》、《太极图》和《先天方圆图》等,现流传的著作托名者居多。后晋天福十二年(947年),陈抟同麻衣道者隐居华山云台观。常游历于华山、武当山之间。后周显德三年(956年),受后周世宗柴荣召见,任命"谏议大夫",不仕,赐号"白云先生"。

宋太祖元年(960),“太祖召,不至”,以示终生不仕之志。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年),宋太宗赵光义召见陈抟,应诏入阙,献济世安民之策“远近轻重”,即“远招贤士,近去佞臣,轻赋万民,重赏三军。”太平兴国九年(984),再次应诏入阙,仍表终生不仕之志。于是,太宗皇帝因陈抟儒道学术成就皆显赫,又不求利禄、不贪富贵、与世无争、无声无色,故赐“希夷先生”称号。宋太宗端拱二年(989年)农历七月二十二日,仙逝于华山张超谷石室,享年118岁。
宋徽宗政和五年(1115),陈抟故里弟子——钦真观道士谢道缘,去华山探得陈抟老祖墓穴,秘密盗回真身,安葬于普州城东南3华里之云居山。现墓塚完存,墓碑刻有“陈希夷先生”画像及《自赞铭》全文。

陈抟在中国哲学思想史和道教史上均享有崇高威望,成为老庄之后的道教至尊,人称“陈抟老祖”。他创作的易图秘传后世,成为宋代易学的先驱。《古文甄微》评价:“图南不徒为高隐,而实博学多能;不徒为书生,而固有雄武之略。真人中之龙耶!方其高卧三峰,而两宋之道德文章已系于一身。”
《自赞铭》
一念之善,则天神、地祗、祥风、和气,皆在于此;
一念之恶,则妖星、厉鬼、凶荒、札瘥,皆在于此。是以君子慎其独。
(安岳县陈希夷墓碑独存)
《糊涂歌》
糊里糊涂度年岁,糊涂醒来糊涂睡。
糊涂不觉又天明,复向糊涂埋心肺。
明明白白又糊涂,糊涂饮酒糊涂醉。
世人难得不糊涂,独我糊涂有真味。
《喜睡歌》
我生性拙惟喜睡,呼吸之外无一累。
宇宙茫茫总是空,人生大抵皆如醉,
劳劳碌碌为谁忙,不若高堂一夕寐。
争名争利满长安,到头劳攘有何味?
世人不识梦醒关,黄梁觉时真是愧。
君不见,陈抟探得此中诀,鼎炉药物枕上备。
又不见,痴人说梦更认真,所以一生长愦愦。
睡中真乐我独领,日上三竿犹未醒.
《辞上归进诗》
草泽吾皇诏,图南抟姓陈。
三峰千载客,四海一闲人。
世态从来薄,诗情自得真。
乞全麋鹿性,何处不称臣。
(录自《宋诗记事》)
【附记】《渑水燕谈》:“太平兴国初,诏赴阙,久久辞归作。”
《答使者辞不召》
九重特降紫泥宣,才拙深居乐静缘。
山色深庭供画幛,松声万壑即琴弦。
无心享禄登台鼎,有意求仙到洞门。
轩冕浮云绝尘念,三峰长乞睡千年。
(录自《五代诗话》)
【附记】太平兴国九年(984),春,宋太宗赵光义派朝廷使官陈宗颜带着诏书和御诗前往华山召陈抟进京。于四月十五抵达陈抟住所云台观,向陈抟宣读了诏书之旨,并递交了御诗,其诗云:“华岳多闻说,知卿乃姓陈。云间三峰客,物外一高人。丹鼎为活计,青山作近邻。朕思亲欲往,社稷去无因。”抟接过诏书和此诗,对陈宗颜说:“贫道栖真物外,修炼山间,无意求名,有心慕道,不愿出山做官。”因而写下此诗,以明其志。
《辞召诗》
坐逢圣代即尧年,草泽愚人又被宣。
自笑形骸无懒散,才疏安敢望朝天。
调和四气凭烧药,修炼千方只要安。
黄阁高爵无意恋,闲居佳境胜为官。
【附记】自陈宗颜召抟不得,回京禀奏太宗,太宗极不高兴。但仍思陈抟,又于六月,派张素真为使,再去华山召抟。陈抟仍不愿出山做官而写了此诗相辞。
《退官歌》
道能清,道能静,清静之中求正定。
不贪不爱任浮生,不学愚迷多悭吝。
时人笑臣不求官,官是人间一大病。
官卑乃被人管辖,官高亦有人趋佞。
或往秦,或经郑,东来西去似蝇蚓。
直至百年不曾歇,算来争似臣清静。
月为灯,水为镜,长柄葫芦作气命。
出入虽无从者扶,左有金龟右鹤引。
朝日睡,常不醒,每每又被天书请。
时人见臣笑呵呵,臣自心中别有景。
天苍苍,地宁宁,长江后浪推前澄。
人生七十古来稀,岂有百岁任大臣。
恳请圣上复酌议,放愚归山乐睡城!
【附记】自陈抟随葛守忠进京后,在朝廷作客多日。太宗想委任陈抟为“谏议大夫”,但陈抟牢记老师“不话人间事”的教诲,始终不愿做官,并作此《退官歌》以表志向。
《对御歌》
臣爱睡,臣爱睡。
不卧库氈,不盖被。
片石枕头,蓑庆铺地。
震雷掣电鬼神惊,臣当其时正酣睡。
闲思张良,闷想范蠡,
说甚孟德,休言刘备。
三四君子只是争些闲气,争如臣向青山顶头,
白云堆裹,展开眉头,
解放肚皮,但一觉睡。
管甚玉免东升,红轮西坠。
(录自《诗林广记》)
【附记】《谈薮》云:“陈抟隐武当山,后居华山云台观,多闭户独卧。周世宗召入禁中,扃户试之,月余始开,抟熟寐如故。尝对御歌此诗云。”
《归 隐》
十年踪迹走红尘,回首青山入梦频。
紫陌纵荣争及睡,朱门虽贵不如贫。
愁闻剑戟扶危主,闷见笙歌聒醉人。
携取旧书归旧隐,野花啼鸟一般春。
(录自《诗林广记》)
【附记】宋人邵伯温《易学辨惑》云:“抟隐居华山,自晋以来,每闻一朝革命,颦蹙数日。人有问者,瞪目不答。一日乘驴游华阴市,闻太祖登极,大笑。问其故,曰:‘天下自此定矣。’遁迹之初作此诗云,岂浅丈夫哉。”
《题石水涧》
银河洒落翠光冷,一派回环淡晚晖。
几恨却为顽石碍,琉璃滑处玉花飞。
(录自《宋艺圃集》)
【附记】《五朝名臣言行录》说:“抟负经纶之才,历五代乱离,游行四方,志不遂,入武当山,后隐华山。”此诗可能是“举进士不第”之后所作。
《石刻诗并序》
因攀奉县尹尚书水南。小酌回,舍辔,特叩松扃谒高公。茶话移时,偶书二十八字。道门弟子图南上:
我谓浮荣真是幻,醉来舍辔谒高公。
因聆元论冥冥理,转觉尘寰一梦中。
(录自《老学庵笔记》)
【附记】《老学庵笔记》:“邛州天庆观,石刻希夷诗云。末书太岁丁酉,盖蜀孟昶时,当后晋天福中也。文与可《跋》云:高公者,此观都威仪何昌一也。希夷从之,学‘锁鼻术’。”
《睡答金励》
常人无所重,惟睡乃为重。
举世此为息,魂离神不动。
觉来无所知,知来心愈用。
堪笑尘世中,不知梦是梦。
(录自《诗林广记》)
【附记】元太常博士胡助《纯白斋类稿》中题《希夷像》云:“天下事已定,先生睡得浓。”陈抟墓碑对联。“先生不必仍长睡;天下于今永太平。”皆颂先生“睡功”最善。
《绝句一》
花竹幽窗午梦长,此中与世暂相忘。
华山处士如容见,不觅仙方觅睡方。
(录自《齐东野语》)
《赠种放》
事不关身皆是累,心源未了几时闲。
须将未了并身累,吩咐他人入旧山。
(录自《诗林广记》)
【附记】《诗林广记》:“种放隐终南,闻希夷之风,往见之。……希夷曰:‘君当有显宦。但名者,古今美器,造物者所忌。子名,将有物败之。’后真宗召见,待以殊礼。谒告归终南。恃思与王嗣宗相忤,卒为嗣宗所排。”
《绝句二》
华阴高处是吾宫,出即凌空跨晓风。
台殿不将金锁闭,来时自有白云封。
(录自庞觉《希夷先生传》)
《咏毛女》
曾折松枝为宝栉,又编栗叶作罗襦。
有时问著秦宫事,笑捻仙花望太虚。
(录自《翰府名谈》)
《赠张忠定》
自吴入蜀是寻常,歌舞筵中救火忙。
乞得金陵养闲散,也须多谢鬓边疮。
(录自《诗林广记》)
【附记】《古今诗话》云:“张忠定少谒华山陈图南,图南赠诗一绝。因皆不喻其意,后忠定更镇杭益,晚年发疮于鬓,移守金陵,遂薨。悉如其言。”陈抟之所以能预测到张将来会发疮于鬓,是因为张长期与胭花美人厮混,其胭脂的毒素会附着而生疮。又因张为金陵人,晚年必归金陵而养。可见陈抟懂医药、知五行、通相法,故能预测矣。
《题西峰》
为爱西峰好,吟头尽日昂。
岩花红作阵,溪水绿成行。
几夜碍新月,半山无夕阳。
寄言嘉遁客,此处是仙乡。
(录自《诗人玉屑》)
【附记】《闻见录》云:“抟隐居华山,太祖召,不至。”表明其隐居华山之志愿,不愿做官而作此诗。
《武当山诗》
万事若在手,百年聊称情。
他时南面去,记得此山名。
(录自《五代诗话》)
【附记】《五代诗话》,清人王士慎编。此诗后附云:“本朝张邓公改‘南面’为‘南岳’,并题其后云:‘鲜壁题诗志何大?可怜今老华图南!’”张邓公可能当时与陈抟同学,张已居官位而陈不愿做官,故以“可怜”讽刺之。
《赴召答葛守忠》
鹤氅翩翩即散仙,蒲轮争忍利名牵。
留连华岳伤心别,回顾云亭望眼穿。
涉世风波真险恶,忘机鸥鸟自悠然。
三峰才欲和衣卧,又被天书下日边。
(录自《五代诗话》)
【附记】继陈宗颜、张素真两次奉召陈抟未至,太宗实感恼火,堂堂天子竟唤不来一名道士!随身太监向太宗说:“葛守忠曾与陈抟相交,派他去召可能来。”太宗立即派葛守忠带上诏书和御诗前往华山召陈抟。其御诗云:“三度宣卿不赴朝,关河千里莫辞劳。凿山选玉终须得,点铁成金未见烧。紫袍绰绰宜披体,金印累累可挂腰。朕赖先生相辅佐,何忧万姓辍歌谣。”陈抟接过诏书和御诗,实感为难:如不顺从进京,恐遭“违君”之罪,只好听从葛守忠之劝,同意赴京,故写下此诗。
《别麻衣高道》
华岳峰前两路分,数间茅屋一溪云。
师言耳重知师意,人是人非总不闻。
(录自《因树屋书影》)
【附记】陈抟同意进京时,他的老师麻衣道者嘱咐:好自为之,并赠诗一首云:“独坐茅庵迥出尘,亦无衣钵日随身。逢人不话人间事,便是人间无事人。”陈抟与麻衣老师离别时,表示牢记老师的教诲,特和师诗意而作此诗矣。
《题华山》
夜半天香入岩谷,西风吹落岭头莲。
空爱掌痕侵碧汉,无人曾叹巨灵仙。
(录自《回树屋书影》)
《冬日晚望》
山鬼暖或呼,溪鱼寒不跳。
晚景愈堪观,危峰露残照。
(录自《翰府名谈》)
《与毛女游》
药苗不满笥,又更上危巅。
回指归去路,相将入翠烟。
(录自《翰府名谈》)
《华山游》
华阴高处是吾宫,出即凌空跨晓风。
台殿不将金锁闭,来时自有白云封。
《辞歌女》
冰肌为骨玉为腮,多谢君王送到来。
处士不生巫峡梦,空劳云雨下阳台。
《七 绝》
昏昏黑黑睡中天,无寒无暑也无年。
彭祖寿经八百岁,不比陈抟一觉眠。
《叹世诗二首》(其一)
千门万户锁重开,星斗排空静悄然。
尘世是非方欲歇,六街禁鼓漏初传。
(其二)
银河斜转夜将阑,枕上人心弄未闲。
勘叹世廛名利者,多应牵役魂梦间。
《喜英公大师挂锡太华》
暗喜莲峰作近邻,拨开云雾见师频。
有时问个艰难字,便沐周旋说与人。
唐李监应留后迹,汉蔡邕想是前身。
堪嗟继踵无徒弟,笔法收藏在渭滨。
《赠金励睡诗》
至人本无梦,其梦本游仙。
真人本无睡,睡则浮云烟。
炉里近为乐,壶中别有天。
欲知睡梦里,人间第一玄。
《石刻诗》
我谓浮荣真是幻,醉来舍辔谒高公。
因聆玄论冥冥理,转觉尘寰一梦中。
《俞公岩》
万事若在手,百年聊称情。
他时南岳去,记得此岩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