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布曼 (Taubman)钢琴方法的原则---第三课(前臂进出)

第三课:
前臂进出:
Durso先解释了什么是 in and out 进和出—手指、手、前臂有机、一体化地运动,在这里我简称为【手系统】,也就是说 in的时候【手系统】一体化朝着钢琴内部的方向移动,而out的时候【手系统】一体化朝着演奏者的方向移动。动作是由前臂发起,带动了大臂。一定要注意,大臂并不是动作发起,但是大臂要保持放松,能够跟随前臂运动。
为什么要用进出动作?避免键盘末端(朝向钢琴的那端)下键紧张,追求活动更自如。有些教师禁止学生使用这种运动,因为担心手指会被黑键卡住。
然而我们是需要进出运动的。因为每个人手长得都不一样,那么在键盘上的位置就应该有相应的调整。大指和五指先天要比别的手指头短一些,它们其实更需要【进出运动】。没有这个运动,弹琴的时候,可能手指会产生(非正常)独立、(过度)弯曲和(不自然)扭动。扭动是最常见的伤病之一。
C大调音阶举例子:如果没有进出运动,要么别别扭扭的,因为长一些的手指卡在黑键中——隔离/独立;要么为了强行把所有手指放在同一水平面而造成了2345指过度弯曲。
D开始的曲目例子(巴赫):从Bb到C# 这个动作过程中,五指和大指分别产生了不自然的扭动,非常的伤手。如果用这样的方法练习很长时间,肯定会受伤的。
用【进出运动】很容易解决:并不是一个手指头进出,而是【手系统】整个挪动。进出运动是整个系统一起向前或者向后,追寻的是一个自然舒服的位置,Durso又重复了之前错误的、过度扭动的弹法做对比。
进出运动需要打提前量:在弹第二个音的时候【手系统】就已经开始往前走了。
中间提到一段用唇膏来训练进出运动的轶事。
五指运动+进出运动:1. what is the motion?什么运动?2. How’s it done?怎么做到的?我们还需要知道,运动是什么时候发生的。如果我们用C大调的FGABC来说,五指弹C的时候,准备好要弹B,这时候右手向外(参见上节课的旋转),旋转,【手系统】从黑键区域,在【旋转回来】这一瞬间,用【出】的动作,然后自然落在B上;从B到A的时候,三指还在黑键区域,重复上一动作,【出】到A上。注意这里教授提醒,旋转的时候不要做进出,进出是在旋转回来的那一瞬间做。A到G,三指到二指是【进】;G到F也是【进】。这并不是在划动,而更像是一种走动(再次提醒:教授讲得很好,但请在靠谱的老师实地指导下进行!)。
前臂旋转+进出运动:Durso弹奏C大调,解释什么时候in(进),什么时候out(出),他建议从慢开始,逐渐掌握手系统的动作习惯:1【出】到2,2【出】到3的那一瞬间轻轻拉回来然后前臂再次推【进】到1,剩下部分的C大调音阶上行都是【出】。
每个音阶都不太一样,比如B大调可能弹起来最舒服,因为手系统不需要做很多的进出,而更多的是自然的向前或者向后。
进出运动在音程的应用:99.99%的情况下可以想大指是【进】的动作,看举例,教授展示了如果大指【出】的话会产生什么不舒服的效果。
当演奏者越来越习惯,这些运动会变得更像是下意识的。我们在弹曲目的时候要用学会的这些基础原则,解决曲目中的难点片段。举例舒曼,右手的跑动在黑白键中如果不用进出运动的话会产生奇怪的扭动,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刚开始就感觉到累了。看教授弹的,他的大指第二次演奏时,没有奇怪的扭动角度。他之后又用布格缪勒的阿拉伯风格去举例,右手掌我进出运动的话就不会僵硬。记住重点不是”我要表现我会进出运动“,而是”因为我会进出运动,所以我能弹很舒服“。
在琶音的应用,只要抓重点词即可:coming into 意味着【进】coming out to 意味着【出】,数字1234等说的就是指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