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败量产车系列2——阿斯顿·马丁Lagonda

说到007系列电影,相信大家会想到主角詹姆斯·邦德驾驶他的各种座驾的场景,其中让人印象最为深刻的是阿斯顿·马丁跑车。提起这个品牌,大家的第一反应是它造出来的跑车所拥有的那优雅造型,无论是上个世纪的DB5,还是如今的DB11,它们都向世人展示了阿斯顿·马丁的英伦气质。可谁会想到,这个英伦品牌在以前开发过一款极其失败的轿车作品,也就是后来阿斯顿·马丁Taraf的前身——Lagonda。


在上个世纪70年代中期,阿斯顿·马丁需要一款产品以缓解财政压力,公司的高层决定打破阿斯顿·马丁传统的2+2设计布局,选择开发一款四门全尺寸豪华轿车,将法拉利400,玛莎拉蒂Kyalami和劳斯莱斯Corniche为竞争对手。阿斯顿·马丁开发轿车的消息一推出,一些顾客便为这台新车支付了定金,这使公司的财政开始逐渐好转。在1974年的伦敦车展上,阿斯顿·马丁推出了他们的开发成品——Lagonda,由于是以手工打造为生产方式,这使Lagonda成为了当时世界上最昂贵的豪华轿车之一。在车主们获得了这台阿斯顿·马丁的新作品后,开始了他们满(怀)怀(疑)希(人)望(生)的故事。

外观方面,William·Towns先生为Lagonda设计了一个楔子造型,这也是对上个世纪70年代经典“折叠纸”风格的极端诠释——长长的车头搭配着弹出式大灯,这也让Lagonda成为最引人注目的楔形设计之一。这种设计对于以往专注于优雅的阿斯顿·马丁来说,也是对本身的一种打破,只不过这种非常规的造型在阿斯顿·马丁粉丝的审美观中存在着巨大的分歧。Lagonda于1982年开始在美国销售,但根据美国的法规对前保险杠和气坝进行了少量修改。



内饰方面,Lagonda最大的特点就是采用了LCD数字化仪表板,同时配备触摸按钮控件,全新的方向盘控件和气体等离子显示器。再结合高级皮革与木制饰板,既表达了阿斯顿·马丁对英伦气质的阐述,又体现了阿斯顿·马丁对未来科技的展望。不过Lagonda并没有确保车主对未来科技的展望——LCD数字化的仪表盘的可靠性极低。车主表示这个仪表盘的运作情况会让人的印象十分深刻。后来的Series 3还使用阴极射线管作为仪表盘显示组成,但是可靠性同样极低,甚至不如原始版本的发光二极管显示器,后来生产的Series 3则改用真空荧光显示系统。

车身方面,Lagonda的车长为5281mm,宽度为1791mm,高度为1302mm,轴距为2916mm,车重2023kg。在当时的加工条件下的Lagonda有一个致命的缺陷——车身生锈,一般从车子侧裙开始,然后往车身各处蔓延,生锈速率简直可以用“恐怖”来形容。

动力方面,Lagonda的动力是一台搭配DOHC技术的5.3升V8发动机,输出功率为280马力,与之搭配的是一台来自克莱斯勒的“ TorqueFlite ”三速自动变速器,驱动方式为后轮驱动。0-100km/h的时间在8.8秒左右,最大速度为230km/h。


Lagonda在其生产寿命中总共推出过4个系列,分别是Series 1(只卖了7台),Series 2,Series 3(只生产了一年,产量也仅为75台)和Series 4(生产了三年,产量为105台)。按照常理来讲,Lagonda应该是一款成功的车型,奈何它糟糕的车身加工,以及那故障率奇高的数字仪表盘,根本对不住它高达约五万英镑的售价(1980年的币值)。阿斯顿·马丁为Lagonda配备数字化配置的想法是正确的,不过工程师为Lagonda那糟糕的电子配置的开发成本相当于整辆车开发预算的四倍,其糟糕的质量也导致了阿斯顿·马丁的名声一落千丈,差点一蹶不振。Lagonda被Bloomberg Businessweek(彭博商业周刊)评价为过去50年来最丑陋的50辆汽车之一,而《时代》杂志也将其列入“有史以来最糟糕的50辆汽车”中,并将其描述为机械的“灾难”。



[小知识:正文中所介绍的是Lagonda的Series 2车型,而阿斯顿·马丁于1987年3月在日内瓦车展上发布了Series 4。相比于Serie 2,设计师William·Towns先生对Lagonda的外观进行了较大幅度的修改。车子的锋利边缘变得圆润,将弹出式大灯取消,改为格栅上两侧的三重大灯,同时还取消了侧边的特征线。尽管如此,Series 4的质量依然很糟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