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巨型飞翼体隐身轰炸机的5大技术全部突破

2020-09-04 10:24 作者:瀚海狼山  | 我要投稿


第一,巨型飞翼飞机总体布局和结构设计非常特殊,这种飞机就像一个没有任何多余翼面的三角风筝。这么一个大风筝还能环球飞行,整体布局和内部结构都相当不简单。新型洲际隐轰的外形和结构整体优于已经出现多年的B2。首次具备十几分钟的超音速飞行能力。因此猜测其不会是完全的亚音速造型。整体应该更加尖锐。飞翼的后掠角更大,与其说是更像B2;还不如说更像放大版本的F117!第二,突破了巨型飞翼超临界机翼设计。飞翼体本身其实是很难区分具体的机翼和机体,机体也是升力体飞翼的一部分。在亚音速和超音速状况下如何确保气流不分散,新飞机的翼尖不失速,就需要深厚的气动理论和实践能力。任何飞翼体都很难说是静稳定飞行物。到了巨型飞翼体布局的飞机,已经完全无法靠纯气动,

升力和机械操作保持稳定的飞行功能,必须电传飞控进行辅助才能安全飞行。因此其控制系统的传感器要求灵敏度极高。而且控制率算法先进,同时机载电脑的运算速率强大。比如一架B2曾经仅仅因为部分速度和仰角传感器失灵就导致失去控制而坠地。因此对机体之外的飞控软件的编写要求极高。不过在这方面,早在几年前就已经完全突破。编写这类飞控软件最重要的控制率算法,难度要远远大于其他常规的大型飞机。不过这类巨型飞翼的飞控和控制率已经被彻底突破。多种无人飞翼机先于有人洲际隐轰亮相,就是飞控突破的直接体现。第三,突破了巨型飞翼飞机的全隐身涂层。洲际隐轰的隐身能力是其作为战略杀手锏的重要体现。而这类大型飞机的隐身涂层,和隐身战斗机的隐身涂层材料并不完全一致。

J20、F22A和F35这些隐身战机,采用的隐身技术主要是几何造型隐身,比如无处不在的锯齿造型,前后机翼边缘的对称。材料隐身和相对先进的电磁屏蔽隐身等,这些战斗机由于有最高空重的限制,因此隐身涂层的厚度往往只有几毫米厚。而巨型飞翼体隐身轰炸机除了同样运用了几何隐身和材料隐身,其涂层隐身更彻底;因为其隐身涂层的厚度平均超过厘米级,重点部位的隐身吸波涂层甚至有几厘米厚。这也是B2出动一次就要成月的维护的重要原因。现在整体隐身蒙皮技术进步很快,但是在巨型飞翼体上仍然不能彻底代替较厚的隐身吸波材料。因此新巨型飞翼体将综合运用最新的表面和内部隐身技术。第四,突破了背负式锯齿型并列大S弯进气道的关键技术。这方面也是过去没有涉及的领域。目前看来不论是中型的全隐身战斗轰炸机,还是巨型的飞翼体轰炸机,进气系统和喷管系统都主要在背部,仍然是全面提高隐身指标的最佳选择。

因此背负式大S弯曲进气道就是关键。B2的进气道仍然有附面层设计,而新的巨型飞翼体轰炸机直接取消了附面层。减轻重量的同时提高了进气效率,即使在大仰角的情况下也可以确保不会出现严重的发动机喘振。第五,最后一项也是最关键的项目之一,就是确定了大推力的发动机,采用双进气道4发模式。与B2最大的不同就是4台发动机都具备后燃器,巡航期间仍然以中间推力省油为主,在突防和完成任务脱离期间可以短时间内开加力运行。最大起飞重量时,推重比可以超过0.35,远远超过B2的最大推重比0.2。即使不开加力巡航期间,推重比也有0.25。经过2次空中加油,可以实现1万公里以上的作战半径。


巨型飞翼体隐身轰炸机的5大技术全部突破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