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25载飞轮并进:博时基金「传承式」创新

2023-07-20 10:38 作者:资管风铃  | 我要投稿

1998年7月13日,在前证监会基金部的第26号文批准下,由2家券商、2家信托公司合力出资设立的1家公募基金公司诞生了。

作为国内首批5家设立的老牌公募之一,这家公司至今居于我国基金业的头部位置,这家机构正是:

博时基金

截至2023年一季度末,博时基金以逾9000亿元的总规模和逾5000亿元的非货规模分列行业第6位和第9位。

支撑其长期坐稳头部座次的力量,与博时基金持续不断的创新范式有关。

自成立之初就发行首批封闭基金、封闭转开基金,到近年来伴随可转债市场扩容而首创的业内第1只可转债ETF——博时可转债ETF,填补了可转债配置工具的市场空白;再到7天持有为主的存单指数产品当道之际,创新了业内首只以30天持有期为安排的主动存单基金——博时月月乐,博时始终站在行业探路者的一线位置。

25年来,博时基金的发展轨迹呈现出了对创新文化的传承,这不但早已写入博时基金的基因,更折射在产品、业务、组织架构、投研方法论、科技运营等多个维度。

无论是早年在权益投资领域领先的价投框架,还是后来在固收业务的异军突起,亦或是如今多条产品线乃至子公司业务的从0到1、从无到有,再到如今对金融科技手段的重视与应用,市场可以听见博时基金创新发动机持续转动的轰鸣声。

对老牌头部而言,市场往往容易形成刻板、保守、大船难掉头的惯性印象,但一路走来的博时基金却折射出一种鲜明的反差。

正是通过持续且稳健的创新,博时基金一边带动着行业不断前行,另一边也在多项业务上进军于行业前列。

这既是博时基金迈向平台化发展的基石,也可能成为启示资产管理行业朝向新业态进化的源泉。


01

踏浪“五朵金花”

作为公募行业最被看重的领域,权益投资自博时基金成立以来便成为了重要名片。

最被业内所熟知的,莫过于02年进入博时的归江以及后来加盟的邓晓峰。

作为国内最早一批擅长逆向价投风格的高手,归、邓二人擅于把握和研究不同行业的周期规律与边际变化,来捕捉不易被市场所察觉的投资机会。

基于这种逆向思维,博时基金在市场低迷已久的2003年,大举布局钢铁、汽车、石化、能源电力、金融五大板块,开创了公募基金通过长期、系统性的基本面研究来实现超额回报的先河。

价值发现带动的五个板块,正是被载入基金行业乃至资本市场史册的:

五朵金花

基于对五大板块的价值发现,博时价值增长获得了2003年的公募年度冠军,博时基金也一战成名。

倒回头看,由博时基金开启的“五朵金花”,不仅实现了基金行业应有的价值发现功能,更佐证了基本面深度研究对于资产管理本源的重要作用。

盛名之下,2003年决定入市的社保基金也向博时基金伸出橄榄枝。

由归江、邓晓峰领衔的四人组,也成为首批社保权益委托管理团队,并在数年内取得领衔业绩,这也让彼时的博时成为管理社保组合数量最多的公募机构。

2008年,社保基金首次公布的管理人名单中,12个委外组合中博时独占4席,包括3个境内组合和1个海外账户。

这些昔日的权益大将,如今已在私募领域各有建树,并成为权益投资领域的代表人物。

投资大师的养成鲜有偶然,博时基金自始对于投研团队的独立思考、框架创新上的鼓励与包容,成为了培育归江、邓晓峰们的重要土壤。

某种意义上,博时基金在权益业务的这种培育一直贯穿至今,如今博时旗下有诸多形成鲜明风格且长期绩优的权益经理,不断收获市场的更多认可。

如今在管规模达118亿元的曾鹏,据2023年一季报数据,其管理的博时特许价值A最近5年的净值增长率为111.41%,在同类产品中排名领先;

再如肖瑞瑾管理的博时回报灵活配置,据2023年一季报数据,最近5年的净值增长率为90.09%,超越业绩比较基准83.80个百分点;

管理规模达126.8亿元的陈鹏扬,其在2015年8月的市场剧烈震荡期接手的博时裕隆A,据2023年一季报数据,最近5年的净值增长率为76.77%,超越业绩比较基准65.31个百分点;

具有权益长期绩优能力的投资经理不止于此。

例如蔡滨2015年初管理的博时产业新动力A,据2023年一季报数据,最近5年的净值增长率为57.03%;

博时丝路主题A的基金经理沙炜,据2023年一季报数据,最近5年的净值增长率为86.90%,超越业绩比较基准79.87个百分点;

擅长量化的黄瑞庆所管理的博时量化平衡,据2023年一季报数据,最近5年的净值增长率为39.31%,超越业绩比较基准16.52个百分点。


02

固收鹊起其时

任何行业的龙头,往往不会只做偏科生。

一边是权益投资的高光起点,另一边博时基金在固收业务上开辟了新的优势地位。

2015年7月,恰逢权益市场遭遇剧烈波动,而博时基金却迎来了新任总经理江向阳,一场有关公司治理及投研体系再次优化的改革由此拉开序幕。

回头来看,这或许成为博时基金固收业务逐步占据行业C位的重要拐点。

江向阳履新前的2014年底,博时基金的混合债基规模仅有46.1亿元;纯债业务上,则以67.7亿元规模排名业内第16名。

而短短1年后的2015年底,博时的债券基金上的规模就突破了303.3亿元,这与其在债基业务上的持续创新发力直接挂钩。

当权益市场在2015年经历大幅震荡之时,博时基金结合宏观经济持续探底、长期利率中枢持续下行的趋势,做出了大力发展固收业务的决定。

仅2015年下半年的6个月里,博时基金新设立的中长期纯债基金就多达15只。

对于一家强于权益的头部机构而言,向过去非优势的固收业务开启转型转型创新,固然要面临“船大难调头”的阻力。

但在大类资产轮动切换的关键时点,博时基金却毅然坚持了向固收领域重兵布局的选择。

这一期间,许多优秀固收投资经理的涌现,也成为了博时基金在固收业务站稳脚跟的重要加持。

例如最早一批固收基金经理过钧,其Wind基金经理指数总回报高达122.6%,年化回报高达11.53%,如此成绩堪比绩优的权益经理,据2023年一季报数据,其管理的博时信用债券A自2009年成立以来的净值增长率高达240.04%。

由于长期业绩出色,博时信用债券A在2019年被证券时报给予“十年持续回报债券型明星基金奖”,评奖周期回报高达194.97%。

发力固收后的数年里,博时基金的改革决策得到了市场趋势的印证,其抓住了2016年资产荒、公募委外市场快速扩容,以及2018年资管新规落地后理财资金溢出的巨大机会,并最终将固收打造成为如今的优势强项。

全部创新的本质均源于需求,博时在固收业务上的起飞,恰恰在于对资产管理行业

需求变迁的承载

近9年后的2023年6月底,博时基金的混合债基总规模已达439.3亿元,其纯债规模更是达至3266.6亿元,不但在10年内实现了近30倍的增长,规模座次也稳坐至行业前2名。


03

创新飞轮

从权益的高光,到固收之崛起,回头看今天的博时基金似乎捕捉了可贵的行业周期风口,但在这背后起到支撑作用的,仍然是博时基金一路至今的“传承式创新”惯性使然。

自成立当年便设立的首批封闭式基金基金裕阳、封闭转开基金基金裕元,到2013年首只跟踪标普500的跨境ETF基金——博时标普500ETF,再到2022年业内首只主动型存单基金——博时月月乐同业存单30天持有期。

博时基金成立以来的25年内,几乎每年都不会错过,甚至主动掀起业内的产品创新。

这种创新文化,渗透在博时基金具体业务的每一处毛细血管中。

例如在大多数黄金ETF仅面向场内投资者场内申赎的背景下,2014年成立的博时黄金ETF却额外开辟了场外份额的申赎机制,同时又发行黄金ETF联接基金并与蚂蚁金服、支付宝展开渠道合作,为更多投资者配置黄金资产畅通了投资管道。

这让原本未能获得首发机会的博时黄金ETF实现了后发优势——从成立时间看,尽管是全市场的第4只黄金ETF,但其2023年一季度末仍以64.9亿元的净值规模位列同类7只产品的第2名;而2016年成立的博时黄金ETF联接基金则以56.9亿元的规模排名同类产品的第1位。

再如随着可转债市场规模的逐渐扩大,博时基金2020年主动创新了业内首只可转债ETF,这只发行时仅6亿元的看似小众产品经过3年多发展如今已有超过31亿元规模;而该只产品也为可转债投资者提供了便捷、高效的投资管道,填补了市场中转债类资产配置工具的空白。

一方面产品创新在不断驱动;另一方面,金融科技也成为博时基金利用先进科技对传统资管行业赋能的重要手段。

在博时基金的战略目标上,已经将“金融科技”与“财富管理”、“风险管理”共同并列为需要持续提升的三大核心能力。

事实上,金融科技已融入博时基金的多个业务环节。

例如在基础IT系统建设上,博时基金的知识管理系统、投资决策支持系统等多个系统在业内处于领先水平;在投资管理环节,博时基金在行业率先引入GoldenSource全球数据模型,打造适应全球化投资管理的新一代平台;在营销、投教等与投资者互动的场景中,博时基金则利用金融科技回收用户风险偏好、承受能力、投资风格等个性化数据,进而再开展有针对性的陪伴、教育和精准营销。

产品创新的持续驱动,叠加了金融科技的加持,正在让博时基金日渐进化为一家综合化的全平台资管巨头。

在产品线上,博时基金已实现了主动股票、混合、债券、指数、ETF、FOF、REITs、QDII等丰富的品类覆盖,并以353只的公募产品总数位列行业第2名。

在公募业务居于行业头部同时,博时基金截至2022年底管理的社保基金(含养老金)、年金、特定专户等非公募业务规模超过了5300亿元。

在垂直业务上,由博时国际、博时资本、博时创新、博时REITs、博时财富形成的多业务条线矩阵,同样在扩展着博时基金有关资产管理的边界。

平台化机构的形成背后,仍然是博时基金传承式创新、恪守长期主义、坚持客户需求导向哲学的集大成体现,而丰富且差异化风格、策略、资产类别的产品,显然将为不同风险偏好投资者的财富管理需求提供匹配与补给。

一切伟大创新始于关注需求,而围绕需求的所有价值创造背后,不仅是一家资管机构核心价值观与专业能力的成果表达,最终也将凝结成如今最被博时基金所看重的

信任

这是保证基金行业得以长青的关键基石,更是用长期主义才可交换产生的重要复利。基金行业,正是委托人基于“信任”而将资产托付给受托人代为管理而诞生的行业。

可以认为,信任是基金行业能够得以存在和发展的源力,那些围绕投资需求变迁的不断创新,那些坚持与客户利益一致原则的持续实践,都会成为构筑自身信任护城河的必经过程。

成立25年后的当下,或许是博时基金创新飞轮持续转动至今的成效节点,但同样是承载资管行业加速转型,促使自身迈向平台化发展的新起点。

(完)

风险提示: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基金过往业绩不代表未来表现。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25载飞轮并进:博时基金「传承式」创新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