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二和尚:朱棣成功登基离不开他,被称黑衣宰相!
姚广孝是明初时期的一个和尚,法号道衍,是明朝的政治家、佛学家,被称为黑衣宰相。也是“靖难之役”的主要策划者,可以说朱棣造反称帝离不开姚广孝。

姚广孝于1335年出生在一个医学世家,年轻时在苏州妙智庵出家为僧,精通三教。1382年(洪武十五年),马皇后病逝,朱元璋挑选高僧为马皇后祈福,并安排诸位僧人跟随赴京吊唁的各位藩王回封地继续为马皇后诵经,这时候朱棣与姚广孝第一次见面,姚广孝认定朱棣非池中之物,并许诺“我一定为燕王戴上一顶白帽”。

朱棣带着姚广孝回到了北平,二人来往密切,相谈甚欢,逐渐成为了知己。
1398年,朱元璋驾崩,皇太孙朱允炆登基后开始着手削藩,先后抄了周王、代王、齐王以及岷王的家,湘王朱柏更是遭人指控有意图谋反、伪造宝钞等罪名,湘王亲手放火焚其宫室妃妾后,自己也走进火中。

朱允炆又以边防为名,调离燕王朱棣的精兵,准备削除燕王。坐以待毙不是朱棣的风格,遂听从了姚广孝的建议,装疯称病,表面上养鸡养鸭内里打造兵器,时机成熟以“清君侧”为名起兵,经过大大小小的战役,虽然燕军屡败中央军,但因兵力不足,每每放弃攻下的城池,在姚广孝的建议下,直捣南京城,城破后,建文帝不知所踪,朱棣顺势登基。

后来,明成祖朱棣命姚广孝蓄发还俗,赐他府邸、宫女,姚广孝拒绝,一直居住在寺中,上朝时穿上朝服,下朝后换回僧衣。
他在朱棣身边十数年,前期为朱棣出谋划策夺取皇位,后期负责迁都事宜,一手规划今日北京城的布局。而后在解缙编书失败后又担任了《永乐大典》和《明太祖实录》的最高编纂官,尤其是《永乐大典》,这是他在中国文化历史上的最大贡献。
姚广孝本是六根清净、不涉足凡尘的和尚,但却一步步帮助朱棣登上皇位,他为什么要帮助朱棣呢?如果说为了功成名就,为了高官厚禄,可最后他也拒绝了朱棣的赏赐,依旧当和尚。
姚广孝病逝,朱棣废朝二日,以僧人的礼制安葬姚广孝,追赠他为推诚辅国协谋宣力文臣、特进荣禄大夫、上柱国、荣国公,赐谥恭靖,赐葬于房山县东北,还亲自为他撰写神道碑铭,配享庙庭,应是姚广孝作为朱棣谋臣的最大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