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与梦——那些曾经或者现在的热爱、感动和成长

我们每个人都是令人目眩的耀眼存在,而你又描绘着,怎样的一幅绮梦画卷。——《遊生夢死》(Project Young)Eve
——写给一项我曾经和现在都喜爱着的综合艺术
注:全文内容较长,如想在更短时间内看完全文的读者朋友们可以参阅删减一半后的精简版本哦!
接近深夜了,不过没有一点睡意。
天空是泛着黑的深蓝色,风吹起另一侧的窗帘,如同一汪水池被撩起了波纹,池底的月光晃动着,在红棕色流云的缝隙间投下一缕微弱的光,像是风铃一般发出清脆的声响。
只有两根指针的旧表每十秒钟响一次,夜晚就这么滴答滴答地流淌着,像是凉凉的溪水。
然后,一切感觉都消失了,如同石油,或者说二维血迹的的薄云,慢慢地散开,然后,填满了整片天空,就像是难过的苦水,填满了我的心。
那天,一部特摄剧退出了公众舞台,登上了热搜。

然后,又一次陷入愤怒的冷寂中,看不到大家在说什么,但干燥而闷热的氛围,我就算是深夜躺在床上望着空空的天空,也能感受到。
连带着被拖走的,还有一把剪刀、一段存档和一叠历时两年半才写完的稿纸,不管是汗水还是努力,无论是欢笑还是泪水,那些曾经鲜活的一段段记忆,俨然都成为过去,只能被尘封在所有人的脑海里。也没有人会想到,曾经热闹的场面,会以这样一种方式草草地落幕,曾经亮着的烛火,会在这一天忽然悠悠地熄灭。

只是因为,那样的场景太过“危险”,似乎是不能被触碰的回忆禁区。
夜里,躺在有一次被烧得有些残破的建筑上,仰望着那不再存在的月光,思绪不禁回到从前,回忆起开始人生以来的这么多年里,那些和这门艺术相伴的日子,那些跟着故事情节欢笑、愤怒,亦或是留下泪水的场面;思考起相伴这么多年,这一门艺术到底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思考起无论是过去还是未来,回荡在每一个人脑海中的那些呼喊、那些眼神、那些精神、那些感动,那些改变我们至深的画面。
也许,时光终有一日会把这一门艺术永远写进历史书中,在课本上,留下一个小小的图样,和一段小小的说明文字。
但是,即便如此,在那一天到来之前,让我说完我想说的话,把一切的记忆和情感,留在这里吧,过上几十几百年,就算我们这几代人,都已经不在人世,但是,曾经的那些经历和人生一角的光和温柔,我也希望,借着未来另一个夜晚相同的月色,传递下去,让没有显而易见意义的生活,多一些小小的幸福。
还记得十几年前,人生的第三个夏天,一盘《猫和老鼠》的光盘被插进了DVD机里。
那是我人生最初的时光,还不太会走路,边喝着奶边窝在床上,下午的阳光照进来,是属于金色的温暖,在当时的我看来,这似乎就是一天中最最幸福的时光,可以反复发出傻傻的大笑,然后一边捂着被笑疼的肚子一边继续看下去,父母都还在上班,不过孤单寂寞的感觉已经少了很多了。

紧接着的是《迪迦奥特曼》的光盘,不过说真的,奥特曼作为一部特摄剧,其本身的受众应该是当时我爸妈那样的人群,作为受众之外的我当时真的没怎么兴趣看得下去,每每被突然跳出来的怪兽吓到尖叫,但是,每次奥特曼在乌云笼罩的城市上空的时候,我总是莫名地安下心来,似乎自己的恐惧就只是一场噩梦而已,当人类又一次在奥特曼的拯救之下安全脱身的时候,能够感受到的,是每一个人对于正义最为真挚的渴求,就算我是一个仅有三岁的小孩子也一样,“正义”到底是什么,“邪恶”又到底是什么,《迪迦奥特曼》教育我的方式虽然对于一个三岁的小孩子来说有些“粗鲁”,但是从最最直观的视角,它教育了我,让我跟着剧中人物紧张或者是欢笑的同时,深刻体会到了无论是在特摄剧还是在现实中,每一个人类对于正义和公平的渴求与向往,邪终不能胜正,作为一个小孩子的我显然也明白不了剧中关于海洋环保、反对冷战、人与自然和谐关系、梦想之于人的重要性等深层次探讨,不过我人生中最初的鲜明善恶观,塑造的过程无疑有着这位巨人的功劳。

那个时候《猫和老鼠》《迪迦奥特曼》的光盘反复播放,在电视频道没这么发达,视频网站几乎还没发育成型的年代,这样的特摄剧和动画作品,陪伴着我度过了最初的时光。
幼儿园在轻松愉快的《海绵宝宝》中度过以后,进入小学,这门综合艺术的大门似乎又向我敞开了一些。

当然,小学时代陪伴最多的也就是这门艺术了吧,当然原因说来很讽刺:因为我是一个无趣、僵硬又守旧的孩子。时兴的游戏,前有赛尔号、洛克王国,后有王者荣耀、英雄联盟,这些游戏我几乎是一片空白,只听说过名字的那种级别,整个人有着一个巨大的精神空洞,童年似乎就是一张古板的白纸,在任何地方都是虚无,于是以学校为展开,这门综合艺术开始为我的人生继续涂色。
小学的时候我读的是住读学校,然后每周的周三晚上的晚自习内容就是观看影视作品,当然,我们清一色看的都是当时时兴或者不时兴的番剧。放得最多的就是《名侦探柯南》吧,还记得那些让我一辈子都不能忘记的案件都是在那里看到的吧,比如说《斯托拉蒂巴利欧斯小提琴的不和谐音》那个事件,我第一次感受到一种几乎残忍的杀人的美感,理解到艺术家对美感的追求的执念之深,甚至一路延伸向自己的犯罪计划,认识到几近“变态”的杀人事件到底是怎样的,以及凶手和受害者之间如同《哈姆雷特》般难解难分的的复杂关系,在仇恨的齿轮下,见死不救、报复杀人、虐待在世人心灵的桥段轮番上演,在案件的最后,警官的一句“你到底把人命当什么了啊?!”振聋发聩,更是赤裸裸地剖析出被仇恨蒙蔽的艺术根本就不是艺术,而是一种犯罪,凸显出对艺术的追求和疯魔之间那一条细细的界限;

也曾经记得《漆黑的追踪者》中那一张张麻将牌,动作戏、以及几近大结局式的爆炸;

还有《图书馆杀人事件》那种经典的童年阴影,也让我们轻易地明白小孩子也不能完全相信任何一个陌生的大人;

也有《甲子园的奇迹:向无形的恶魔挑战》这样的特别篇,让我们明白了棒球赛中每一个人永不服输的运动精神和那种队友之间亲密无间的配合,以及无论是运动员还是观众对于一项运动的热爱和热情;

还有《工藤新一纽约事件》中那一句“也许杀一个人需要理由,但情急之下,救一个人,却是不需要理由的”让我们认识到人性的光明面;《大阪3K事件》中那一声“犯规的人应该接受一张红牌”,让我们知道了当自己喜爱的偶像犯罪时,我们作为粉碎能做的,是让他赎罪,而不是纵容他;《沉默的15分钟》中“话只要一说出口,就没有办法再收回去的。人讲的话就像刀刃,要是用错了就会变成棘手的凶器,甚至还有人因为口角误会失去一生的好朋友”让我们明白了我们日常生活中每一句话的重要性。

每一次案件一结束,大家就会热烈的讨论起凶手到底是谁,大家整理自己的思路,然后跟其他人说,几乎每一次看的时候都热火朝天的,并没有说有谁被真的想去犯罪,大家反而都是在积极地思考犯人为什么要做这种事,同时会感受到深深的痛苦以及惋惜,当《钢琴奏鸣曲<月光>杀人事件》中犯人为了给自己被人合伙烧死的父亲报仇,不惜男扮女装,含着恨,在最后又被柯南用推理逼上绝路的时候,大家都是陷入深深的沉思,都在思考,杀人的犯人真的都是十恶不赦吗,其中一些人的动机,我们是否也应该理解,世界其实并没有这么简单。

我个人感觉,小学时光里和其它同学能观看这部动漫的时候,感觉真的有很多收获与成长,会感觉到社会的多面性,会学会去做一个会思考的人,有人性的人,会知道,刚才还活生生的人,下一秒被杀死,就再也不能说话不能行动,
无论我们再怎么惋惜,颜值再高的帅哥美女,犯了罪一样会被抓去警局,让我们真的会难以接受,但是最终我们还是明白了这个道理。
小学的时候,那些难忘的晚自习期间还放过《灌篮高手》这种热血的篮球番,让我们明白体育精神和合作的重要性,懂得尊重对手,懂得为一件自己想要完成的目标而不懈努力的精神,也会明白,一项自己为之热爱为之努力的东西,能够改变一个人,甚至是所有人的人生,在樱木花道和湘北的高中篮球队在人生中最最炽热的夏天里挥洒汗水,努力拼搏的同时,荧幕外的我们也为此热血沸腾。

当然大家也会被《网球王子》里男主越前龙马一句“你差的太远了”的话帅到,会在紧张和兴奋中了解到网球的规则。

同时也会被《火力少年王》里面凌亮对于悠悠球的执着和热情所震撼到。

当然有一说一,当年《名侦探柯南》在我们小学的人气最高,到了后来大家会在放之前的时候齐声高呼“柯南”,当然这可能也成为我一直追这部番直至今天的原因之一吧,这样有趣的活动贯穿了我小学六年,很欣慰的是我们小学的信条是“该娱乐时就娱乐”,因此,除了期末考试或者是毕业考试以外,我们永远能够在一周内的那个夜晚齐聚一堂,去观看,去感受,去回味。小学六年,这一门艺术形式,总的来说给我的成长产生了巨大的积极作用吧,让我在学校教育的“是非对错”之外,更加全面地,用一种就像在我这张纸上画上了线条,让我单调而无趣的存在形式多了更多精彩的部分。那一段时间的观看经历,也因此促使我逐渐在当时的PPS上了解了到更多的剧集,《神兵小将》《机甲兽神》《果宝特攻》《喜羊羊与灰太狼》《Kororo军曹》都是在这让我因此养成了安静地坐下来追剧的习惯,成为了我童年时候最为幸福和欢快的一角。

初中时代的时候,随着童年记忆的远去,我远离了以二维作画为主体的这门艺术,开始追真人剧,2015年《花千骨》播出的时候我几乎每晚是守在电视机前度过,白子画和花千骨之前的“生死劫”,那纠结的势力纷争和大战,以及扑朔迷离的两人命运和两个人苦苦纠缠的爱情,当时在思考起究竟何为正义,怎么做才能摆脱命运的枷锁之余,也为剧中每一个人真挚的感情而落泪。

但我没有料到的是,2017年《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播出以后,似乎修行修仙剧中,再未有听闻品质较高、周围人纷纷入坑的那种。大抵是因为,《花千骨》把修仙剧扯出了“白豆腐”的桎梏以后,修仙剧又被深深困于新的套路之中的缘故吧。

《偏偏喜欢你》在鲜明的民国年代中时而幽默、时而严肃,向2015年的我讲述了民族和国家大义下个人的命运沉浮和爱情故事,让我直观而鲜明地感受到了黑白照片之下的“另一个民国”。

不过我同样也没有料到的是,2016年《煮妇神探》以爆笑的方式讲述侦探屡破民国上海租界内的悬疑奇案之后,关于民国时期人们社会生活的剧目也似乎没再看到什么起伏。

2017年《我们的少年时代》作为少有的讲述运动的电视剧目,同时更涉及到大多数人鲜少接触到的棒球赛事,更是让我们眼前一亮,然而,之后的作品,似乎便渐渐和这一领域渐行渐远。

2016年《亲爱的翻译官》作为全国第一部引人注目的聚焦翻译行业的电视剧,在剧情上就遭受了“爱情线是否过重”的质疑。

不过,行业介绍部分真正开始掉线是从2018年的《谈判官》开始的,原本的商业谈判剧情,到后面却演变成企业家产争夺大戏。怎么说呢,看剧的观感是:真的好甜好开心!不过真的回味过来的时候,却发现角色只是在谈情,不是在谈判。

讲电竞的《微微一笑很倾城》“后继无人”,全中国第一部关注动物的电视剧《神犬小七》第一季上了湖南卫视的金鹰独播剧场以后,二三两季似乎关注的人也就没这么多了。

2017年《人间至味是清欢》和2018年《温暖的弦》都是质量很好的作品,只是,都市职场下人物的感情,的确会让人引起感动和共鸣,但看一两次还新鲜,久而久之,对此也就渐渐疲劳了。职场、恋人、婆媳关系,这样的元素越来越多之后,虽然也有佳作,但是,到2018年我的兴趣几乎已经被磨灭了。这样的话真的很对不起在各个真人电视剧中努力演出的各位演员和幕后一直在努力工作的各位制作者,我真的很愧疚。但是,我也不得不说,长大了以后反而更加回到并且深入到二次元,长久以来被身边的一些人说“幼稚”“不成熟”“动画片都是给小孩子看的”,因此对于自己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转变,其实完全没什么概念,不过,直到神光棒突然一下子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我才猛然意识到,其实理由早就已经很充分,并且触手可及了。

其一,好多真人电视剧早就慢慢地随着时间淡出人们的历史舞台。真人电视剧逐渐只剩以恋爱为主线的爱情剧,而且都市剧居多。其实就我个人而言,我并不在乎是二次元还是三次元,只要剧情质量好,场面精美我就会去追。但是,确实三次元让我狠狠地失望了一番,所以我转而进入了有着天马行空想象力,有些画作和剧情质量都很高的二次元圈子;
其二,是因为二次元大多数都是保持一种浪漫主义的叙事方式。这一点和我浪漫的性格相性很强吧。我和真人剧里面的人物一样生活在三维,里面人物的每一次摔倒,每一次被冷落,每一次被人背叛,我都经历过,正是因为如此,所以渴望去一个未知的世界冒险。《你的名字》《天气之子》里面能互换身体的世界,能祈祷晴天的世界,在现实中都不存在,不是吗?正是因为如此,内心才能够燃起想要去一探究竟的冒险激情。

其三,在现实世界中撞得头破血流以后,二维世界是心灵的慰藉。凭借梦幻的画风和超乎现实的想象,二维世界里的人物,能够做到“无限大”的事,能够在《无限滑板》玩出超过世界冠军级别的滑板,能够在《某科学的超电磁炮》里路见不平“掏出硬币”相助,并以一部番剧的力量让哔哩哔哩弹幕视频网成就了今天的名字和今天的体制布局。在新冠疫情的背景下,长年闭门不出,我靠着温柔的《夏目友人帐》,见证了一个个站在明处的人和存在于暗处的妖怪之间相互帮助,相互拯救,在和谐中共处,在阳光下圆满的故事。感染的危机让我一度在国境线上被海关拦截,学业的压力让我无数个夜晚在上完网课之后夜不能寐,因为长久和家里人共处愈演愈烈的家庭矛盾让我和明明最亲近的家人之间频频爆发最激烈的争吵,物理上隔绝的孤独无人缓解让我越来越孤僻冷淡,身体逐渐变得脆弱让我的不完整感和破碎感越来越强。从重重困境中苦苦撑过来的我,从来都愧于接受别人“意志坚强”的赞美,也许没人知道,在那些至暗时刻,至暗到没有一个人能够救我的时刻,我为自己随时可能为病毒吞噬的身躯写下包含葬礼细节遗嘱的同时,点开一部二维的艺术作品,对我来说是多大的慰藉,我像是阅读着一本本古书,一边蜷缩成一团,一边渴望着自己能够在不戴口罩,不用接受灰暗的死亡,不需要封锁的二维世界里生活,期待着光明和希望,希望自己能够不像现实那样软弱无能,希望自己也能成为一个丰富多彩的有趣的人。

还记得1年零4个月以前,当我经历学习和友情,以及亲情之间最灰暗的时刻,伴着病毒,我点开《魔法禁书目录》,然后把自己想打架或者去死的欲望,都发泄在了番剧中人物的打斗里,并从此开启了自己追番的新世界。

《萤火之森》里人类小女孩荧和妖怪银之间无法触碰又转瞬即逝的爱情,那“时光终有一天会将我们分开,但是,即使如此,在那日降临以前,让我一直在一起吧”的令人感动又不得不阴阳两别的悲伤,当时一度让我感觉胸口闷闷的说不出话,只是默默流着泪看向窗外。

《秒速5厘米》里面“我们仰望着同一片天空,却看着不同的地方”的那种凄美却擦肩而过的浪漫,两个人的爱情抵挡不住命运作弄的潮水,化作我眼角的清泪。

《鬼灭之刃》里“不逃避,不放弃,始终选择相信,无论何时,都选择尽全力做到最好”的那一抹坚定信念,化身为刃,斩碎让世界黑暗的绝望的那无私为人奉献,始终前仆后继,为每一个人类而奋战的伟大精神,在我进入高三的时候,让我燃起斗志,努力向前。

《咒术回战》展示出人类与自身负面情感凝结而成的恶意诅咒斗争的艰难历程“心怀恶意与人交往比不与人交往更正确?不可能!”这句话时时刻刻都在提醒着我,负面情感隐藏在我们人生中的每一个方面,学会心怀善意,不让诅咒的心控制自己,是人生中最为重要的事情之一。

“无论是谁,都会有不想为人所知的一面吧。只要自己没有想去了解对方,就不会知道别人的真正姿态”,2021年1月,《堀与宫村》作为少有的描绘高三学生生活的番剧,让正在茫然无措的高三生活中挣扎的我,有了一点小小的生活甜蜜,让我明白了,其实每个人的高三都不容易,升学压力在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都存在着,任何人在生活的压力下,都有着两幅面孔。面对的唯一方法,便是追逐生活中的光,坦诚面对每一个问题。校园暴力并不是我一个人遭遇的问题,任何一个人都可能会遇到,而最简单的原因,只是一个“他好奇怪”“我不想跟他一起玩”,一次落单,孤单之下久不与他人交口的“祥林嫂”遭遇,原来还是有人能理解,我原来并不是孤立无援,并不是无人相信。
堀 与宫村 与我的高三(ホリ ミヤ と私の高校三年)(曾经写的关于《堀与宫村》的另一篇文章)

《时光代理人》里“无论过去,是因为我们不能改变过去;不问将来,是因为将来,一定会因为我们而改变”的话语,那漂泊进一线城市,好不容易找到工作,却接连遭到职权骚扰和性骚扰,在深夜也被迫忙忙碌碌的背影;那大地震倒塌的废墟下,用自己生命,换来孩子活着的母亲;那无论重复了多少年,总是希望名正言顺战胜自己岳父,把心仪的女孩子名正言顺地娶进门的少年。每一个故事,都让我潸然泪下,身为一个中国人,看到这些似乎就在我身边发生的故事,看着一个个令人揪心的背影,带着情绪,转身离开的时候,都让我潸然泪下。

所谓“给小孩子看的动画片”为什么成为大人以后,我仍然能够入迷,能够共情,能够学到东西?说到底,二维的动漫艺术,只是一门综合艺术而已,一门艺术,为什么不可以关照不同的受众呢?既然有给大人看的真人剧《想见你》,当然也能有给小孩子看的《舞法天女》。同样的道理只不过是换了一个维度而已,为何就行不通了呢?

“别再想着日本的那些东西了。”这是X给我说的原话。不过说到底,这也只是一门艺术而已,只要是生活在地球上的任何一个人,都有权利创造,并不是某一些人的专属物,美国有《瑞克和莫蒂》讽刺美国警察滥用枪支还遮掩自己罪行,日本有《声之形》反映残疾人生活的现状和校园霸凌带给受害者和施暴者的双重伤害,中国有《天官赐福》映射古代官场中的害群之马糟蹋政治生态,造成巨大不良影响。这门艺术不仅来自的国家多元,反映的主题也各种各样,身处一个浪漫的世界内,各位创作者也许会在浪漫的泡沫中,给各位读者敲响警钟,提醒大家其实社会上的很多问题仍然存在,切不可掉以轻心,真正涉足政治题材的反而没几个,夹插私货的《我的英雄学院》之流,当然是绝对应该下架驱逐,这一点,我相信也不会有人反对。

“看二次元只是在逃避现实。”这是真的吗?有人这么说过,我也一直在疑惑着,直到昨天,看了一个关于奥特曼的解说视频才发现,其实也不完全是这样的。人类遭受危险的时候,总是会不由自主想到依靠变成光的巨人奥特曼的帮助,去解决那些怪兽——也就是由于人类自身的错误行为而酿成的社会问题(核辐射、对大自然的破坏、虚荣心的无限膨胀和嫉妒心的流毒),然而,就算奥特曼打倒了怪兽,问题会真正解决吗?怪兽死去了,然而人类对于核力量的渴求,对大自然的过度开发,自身的虚荣膨胀心理以及嫉妒之心仍然一样未减。既然如此,奥特曼存在的意义是什么呢?是一个人类面对危机时始料不及但得以暂时避难的“安全出口”的存在,有了安全出口,从噩梦中苏醒过来的人们,能够更好地鼓起勇气,用上自己的火箭弹,自己去面对和解决问题,我想,也许动漫这一门综合艺术,也是这样一种存在吧,在生活这辆汽车没有动力的时候,它可以作为加油站,让我们得以充满对于生活的希望,继续前进下去。
因为看番剧,我也并没有脱离现实,反而积累了更多的生活经验,因为追番,我也没有变得更加离群索居,反而在经受孤单和=学业折磨的“最最灰暗”的高三,找到了因为追同一部番而经常交流的朋友,我脱离了将近二十年的“独自一个人”的身份,让自己的高三在人生中意外的缘分下变得异常地幸福,也前所未有地让自己勇敢起来,去尝试新的事物,走出自己的舒适区,挑战自己不擅长的领域,尝试去更加深入地理解残疾人群体(《乔西的虎与鱼》)和性少数群体(《GIVEN被赠与的未来》)的情感,而不是一味地停留在表面什么都不知道的虚假关怀中;因为《Re0:从零开始的异世界生活》里那让人感动至深的“不要逃避”的鼓励话语而又一次点亮在人世间的生活热情;《至爱梵高·星空之谜》带我见证了全世界第一部手绘油画动画电影的诞生;因为见到了像《FREE!》里一样清澈的游泳池,而不惜冒着严寒也要跳下去做一条鱼,让自己彻底融入游泳这项运动中,因为看《阴晴不定大哥哥》明白了职场里的职权骚扰、压榨员工现象,明白成年人在催婚、工作、生活中挣扎有多不容易,更别提活出自己,和追逐自己曾经的梦想;Project Young在日本动漫历史上第一次让动画制作画师以个人而非公司的名义进行制作,帮助大家重拾制作动画的本心和热爱,“不放弃自己热爱的事”也成为Eve演唱主题曲《遊生夢死》中最大的主题。



爱情·生活·梦想——来自《乔瑟与虎与鱼群(乔西的虎与鱼/Jose与虎与鱼们)》动画版(曾经写的关于《乔西的虎与鱼》的另一篇文章)
记得当年在电视上放《小猪佩奇》的时候,我父母让我对照英文台词,一句一句翻译给还不懂英语的弟弟听,一家四口坐在沙发上,望着窗外的夜景,其乐融融。然而,佩奇跳伞太过“危险”,会教坏小朋友,因此我们家庭的曾经的幸福记忆也许会永远流失也说不定。

滑落在枕边,我一个人看着渐渐飘散的月光,尽管逝去的时光已经无法挽回但景色却一如往昔。
感觉很难过,很难受,说不出话来。
现在是21世纪20年代了,大家都有是非分辨能力,并不是血都不能见的人。
主旨阳光向上的神光棒,当年变成光的孩子们的记忆被无情地抽走,说实话,我长这么大以来从没预料到过。
因为一些莫须有的“危险”而滥用“保护”手段,这根本就不是“保护”,这是在伤害所有人,不管是小孩子还是成年人的精神世界,是在损害我们精神娱乐以及认知世界的能力,如果大家有一天不知道血是什么颜色,不知道人被刀就会死的话,反而会引起更大的问题。

家长对于小孩子的教育根本不应该是全方位封锁,孩子的认知宜疏不宜堵,什么都不让孩子接触只会害了孩子。
也不能因为一种艺术形式是二维作画就直接拿走,这是对这门艺术形态赤裸裸的歧视,也是极不理智的一种决策。
也许生活不只这一道亮色,我在追番的同时也没有放弃追真人电视剧和电影,听动画原声带的同时也没有放弃过任何别语种的其它音乐类型,属于我的文化从来不是单一的。
但是,一道伴随了我很久很久的流星可能在未来的远处消逝,还是会感受到悲伤和不舍。
果然我还是那个没办法放下,也不想放弃的“顽固”角色。
毕竟那些曾经的记忆,对于我而言,也算是光与梦的存在吧。
电影院买票刷身份证,网上看剧刷脸怎么样?
也许各取所需,就不会引发争议?
尽管目前这一个观点本身,似乎还有着很多争议,不过新设一个Parential Guidance级别的选择,似乎也不错。

虽然象征着当年所有无论是小孩子还是大人,乃至是全人类向往善良、光明和正义的光之巨人在大家的帮助下,终于挣脱了石像的束缚,一转身,回到了我们的生活中。
不过,如同被流云分割的月光一般,他身上的光,似乎也不那么完整了。
夜风托起飞扬的窗帘,沐浴在月光里的那张脸,变得残缺不全。
似乎还有很久才行啊。
躺在苍蓝的月色下,远望着变幻莫测的未来,带着那些曾经或者现在的热爱、感动和成长,慢慢地睡去……
HitsuJi.

后记:写了这么多,也算是记录下我人生中重要的一部分回忆了,希望这份类似于“回忆录”的东西能够最为完整地保留下我现在最真实的情感吧。当然,写作此文的契机,的确是由于那些事情。同时,在原文中提及的有关真人电视剧的评论,绝对没有和二次元番剧对比和“踩一捧一”的意思,演员、编剧和制作者在拍摄真人电视剧的时候同样也付出了努力,在这一点上我完全理解,文中所说也仅仅是记录下我当时看这些剧目时的感受而已,并不包含任何“黑”的成分在里面。同时,本文主要讲述的其实算是我的回忆,而观点方面我所想的不一定完全正确,如果在这方面有所疑问可以后续于评论或者私聊区理性交流。最后,由于时间仓促以及我自身对于番和剧的了解也有我自身的视野局限,所以有些描述可能出现缺失或者是偏颇的部分,希望能够读到这里的读者能够不吝指正;本文同时也没有任何制造大人和孩子对立的意思在其中,如果读到这篇文章的读者中有已经做了家长的大人们,那么我也非常诚恳地希望各位能够保持开明的胸怀,保持理智,不要胡乱举报,当孩子接触到新事物的时候不能想着盲目封堵,对孩子的教育应该是科学引导,让他们学会正确的价值观和是非判断能力。与其胡乱举报,还不如授之以渔,让孩子真正成长,这是保证孩子一个光明未来的唯一方法(如有其它的观点或者建议需要分享或者交流,也希望各位能够在评论或者私聊区内留言)。大家读到这里,如果有补充或者是自己追番追剧回忆的分享,随时欢迎你们把自己的观点和回忆分享在下方的评论区。追番追剧,如果能成为一片大家自在遨游的海洋,能够给大家留下幸福美好的记忆,那真的会是令每一个人最为开心的事情了。
附录:《阴晴不定大哥哥》关于职权骚扰部分的对话:
Q:骚扰是什么意思?
A:这个嘛,大哥哥我也不是很清楚。
Q:大哥哥明明是大人居然不知道!
A:字面意思就是,概念的东西自食其力,也是会发生变化的。
Q:骚扰也是吗?
A:骚扰比起说是自食其力,不如说是到处都在奔跑一样。
Q:骚扰跑得快。骚扰很可怕的。
A:无法做到在幼儿园学到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莫名其妙的大人们总之先加上名字。
Q:为什么要就加名字呢?
A:大人们很害怕透明看不见的东西,所以,加上名字这种看得见的东西才行,但是加上名字之后就会变得很强势,迟钝些的大人就抓不住了。
Q:大人们是笨蛋吗?
A:如果不是笨蛋的话骚扰早就灭绝了。
Q:就像恐龙一样吗?
A:就像恐龙一样。不管是怎样的笨蛋,都不可以去打他。,也有不打就不懂的笨蛋在这种不协调的世界,好孩子们长大成人的时候,就会被这个世界所抛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