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们迁徙有因 特朗普摧毁了科研生态环境 各国都有影响

中科院职工集体离职?根本原因是什么?
近期,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多名科研人员集体出走,其中大多数是博士毕业,并拥有事业编制。这在中科院系统内引起广泛关注。6月28日晚,一名中层干部向《中国经营报》记者证实,已有90余名科研人员辞职,均为中科院合肥研究院核能安全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核所”)职工。“核所最高峰的时候有500人,这几年人才快速流失,去年开始只有200个人了。这下90多个人辞职,现在就剩100人左右。”

【铁树开花耶】百问百答
根本原因是科研人员的职业生存环境问题。科研工作者跟社会其他领域工作者一样,也是需要作业生存环境的,如果条件不具备时,离职是正常现象。其他国家也是这样,不仅是中国如此,哪个地方不适合生存了,你想生存也是无法存在的,即使其他条件再好,主业做不了,别的条件也会不复存在,没有人能继续留下来混日子,离开,在客观上是正确的选择。

以前的美国,对全球的科学家都视若珍宝,因此,全球的科学家都能体验到在美国做科研的方便,科研领域的生存环境确实是高于其他国家的。有一些学长在学业有成,科研小有成果时也想回国做科研,谁不想为自己的国家做贡献呢,努力过,争取过,但是,也有一些客观的问题,需要去面对,当一些问题无法解决时,也就是科研的环境让你无法生存时,你就会不得已而放弃了。

曾经有一位学长,在国外已经做得算是不错,真的想回国发展,当时回来咨询了出生地所在城市的政策,基本上是无法生存的,因为生活水平与收入,子女教育,根本让人承受不起,而科研人员也不可能只是一个人单打独斗,还是需要团队的,这些都需要足够的政策与资金的支持,在当时是可以申请到笔资金的,政策上也有一定的支持,这笔资金对他个人来说是可以的,而对于一个团队来说,是完全无法执行的,也只能作罢。

这位学长后来就退而求其次,以单独个人的身份,去祖国的首都开展工作,却有更多让人不得不面对的客观现实。当初出国留学时,算是比同学们更优秀才获得公派出国留学机会,学成回来时发现自己是严重的落后于同学们了,职称要重新按国内的标准评审,其他方面也是一样论资排辈,自己恐怕奋斗到死也未必能拥有此时在国外拥有的职业上的肯定。这是让人很无奈的事情,不是你不想回来,而是你不想成为那个被远远抛在后面,永远跟不上大家脚步的人。

美国现在的科研环境也不行了,先是特朗普亲自找过一部分科学家,面对面地谈过话,各种的威逼利诱,总之一句话。高端的科学成果,不可以与美国之外的任何国家分享。很多科学家是有自己祖国的,这一规则要求让一部分科学家受到影响,另一部分科学家完全不鸟川建国同志,该干嘛就干嘛,别的国家不用考虑,自己的祖国怎么可能受到他的约束。因此,就有了后来的科学家被暗杀嫌疑,也有了后来的千人计划名单上的美籍华裔科学家,尽数被美国监控和各种刁难与威胁的问题,直到今天更加疯狂的一切与科研相关现象,都在显示美国的科研环境已经被破坏了。

无论哪个族裔的科学家,也无论是什么领域的科研工作,都是需要科研工作者所具备的生存环境与空间的,如果失去科研基本的土壤,科学家无法生存,科研工作也无法进展。美国打击的是对美国之外的科学家们的打击,而对于其国内的科学家,是另一种反向的保护,减少了来自全世界的竞争,当然也少了来自全世界的科学共同进步。美国的科学领域的前十名科研带头人,基本上都不是美国本土的科学家,中国占据其六,印度也在一些重要的领域占据有重要的位置,这都是无可辩驳的客观事实。

没有受到特朗普科技政策影响的外裔科学家们,此时除了失去更多的竞争者之外,更多的是在痛失科研道路上的小伙伴们。因为美国的科研环境已经被人为地破坏了,大量科学家的流失,是正常的现象,比中国的要严重无数倍,如果你看一下大数据,会为特朗普在科研领域的惊人破坏力,而感觉到不敢相信的,这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然而,当你看到特朗普一而再,再而三地说:他是这个方面的专家,那个方面的专家,对这擅长,对那擅长,其实还是能够理解当前美国的科研环境,几乎已经被完全摧毁的客观事实的。

回到国内的当前话题,国内的科研人员也是一样的,虽然我们和海外国家对科研人员的称呼不一样,他们的社会身份和工作性质是一样的,都是在做着科学家的工作,在各个领域做科研工作。国内的对科研工作者的说法称呼有点拗口,但是你还是能够理解是一回事的。科研人员的集体离职,是因为科研人员的科研工作无法顺利执行了,也就是职业生存空间不适宜继续做科研工作了,离职并不是全是坏事,因为他们可能会找另一个适合他们做科研的环境,继续之前的科研工作。

至于老铁们关心的房子,车子,票子,公职,公务员事业编制身份等等,那都是要在科研工作正常进行的基础上才会存在的。科学人员如果没有科研成果,跟社会大众工作没有业绩是一样的概念,只不过科研工作者的工作是促进社会发展的,在科技的前端,显得似乎与众不同,而普通的工作只是在从社会上赚钱,让自己生活得更美好。在事实上,科研工作者,和普通人一样,他们也是需要自己的生存环境,工作环境的,当条件不具备时,只能改变,要么改变环境,要么改变自己,才能继续生存下去,科研工作也才能继续下去。

中国和美国在科研方环境方面,一直都是不一样的,我们没有那么多的先天条件,因为美国在当代科研道路上启航攀登的时候,我们还处在大清朝,我们在科技方面能走到今天的地步,已然是后起之秀,赶超昔日的科技强国,走在科技的顶端,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而对科研环境的要求,肯定也是日渐增高的。当政策,待遇,制度、人文,等等环境跟不上要求时,科研工作者同样无法生存,离职也仍然是会发生的正常现象。这里可能需要展开论述,才能更容易明白,限于篇幅无法满足老铁们的要求,只能请各位老铁自行脑补了。

或许正是这次集体离职,会让社会认识到科学家的真实生存环境,当发现不适宜的时候才是改进的开始。当新的科研环境被打造起来时,科学家们就会如同鸟归森林,重新回到自己的科研岗位上,去继续为人类社会的科研发展去发光发热。适宜的科研环境什么时候会回来,会在什么地方,这些目前都还是未知数,只能静静等待社会给出的回应。科学家们也可以自己去营造自己的生存环境,继续之前的科研工作,这种情况不太容易实现,因为大多数科学是在埋首做研究,之前可能根本就没有时间去赚到足够的资金去撑起自己想要的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