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文学作品该进入课文——关于小学语文教材的意见
传统文化不能丢,国外优秀作品也要学习,大家的争论要有理性。不能说爱国,就只学习传统中国的文学作品。不能说,资本主义国家的就一定不能学。总之,好的优秀的符合国情的,都可以接受。
一、关于外国文学作品的数量
有人统计分析,一二年级属于低龄阶段,外国作品较少,大约在10%以下。三年级开始,达到20%以上。分析人士认为,三年级的学习任务开始由识字转变为阅读与写作能力培养,这时学生基础思维也趋向成熟,可以进行较为复杂的阅读。而此时外国作品的增多,可拓宽其眼界,促进发散性思维。
这些作品包括列夫.托尔斯泰的《穷人》,马克.吐温icon的《威尼斯的小艇icon》,高尔基icon的《童年icon》选段,亚米契斯icon的《爱的教育icon》选段,法布尔的《昆虫记icon》选篇,安东尼·巴甫洛维奇·契诃夫 的《凡卡》,还有《卖火柴的小女孩》《凡卡》《鲁滨孙漂流记》《汤姆·索亚历险记》等等,都是不错的作品。当然,建议选材要多样性,而目前国外作品主要以前苏联(俄罗斯)和美国为主。
二、删掉的那些经典作品
听说有几篇熟知的文学作品没有纳入语文教材,建议纳入。如谁是最可爱的人,《谁是最可爱的人icon》是魏巍icon从朝鲜战场归来后所著的报告文学,最先于1951年4月11日在《人民日报》刊登,后入选中学语文课本(现在不少版本的语文书已将此篇课文删除),影响了数代中国人。又如《朱德的扁担》《狼牙山五壮士》,应该或建议保留。
教育是国之根本,应该高度重视。若有人,监守自盗,徇私枉法,卖国求荣,一查到底,绝不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