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不起!我后悔上科技了…



今天这则文章聊聊自然健身与科技大佬的关系。因为我看到很多小伙伴动不动就转发科技大佬的教学视频,并跟从他的训练计划,不顾资金因素报名。
只能说,你这样的做法太天真啦!也很草率!千万不要轻易模仿科技大佬们的训练计划,练的时候大汗淋漓,泵感满满,但大概率是:边训练边掉肌肉。
以下是实话,玻璃心勿看,只根据亲身体会与科学证实而发言。
我早期对健身特别痴迷,也跟大多数人一样,报名了线上线下训练营,单单练肩,一节课就12个动作以上,看似泵感满满,但增肌效果真是惨不忍睹。
之前也有讲科技选手,实际上自然健身与科技选手的练法差异还是很大的。
比如:大家都知道,肌肉是在无时无刻进行合成与分解的,所以自然健身爱好者想长肌肉,就需要多创造肌蛋白的合成环境。
例如自然健身爱好者,在练后多补充碳水蛋白质,并且保证充足睡眠,但科技选手有药物的加持后,基本上全天都处于肌肉的合成状态。
是的!也就是传说中的:连坐着躺着都会自行合成肌肉,但在这里我不科普任何科技方面的正负面反馈,我们只讨论两者的训练差异,所以小白别被药物所诱导。
再有一点,科技选手的外源性睾酮,还可以抑制皮质醇。说到皮质醇,你们应该都不陌生,它会导致肌肉分解,只要你运动时间长,压力大,皮质醇就会飙升。
这也是为什么自然健身到了备赛期,视觉效果会越减越瘪的原因,而科技选手只会越减越大,很多健身自然爱好者都会开始怀疑自己毫无训练痕迹。
在训练方面上,自然选手必须上大重量,并且执行低次数的训练编排,才能够有效增肌,而科技选手通常不会上太大重量,而是执行中小重量,并且高次数。
这并不是说上重量对他们来说没效果,而是他们的肌肉力量增长得太快,导致身体的肌腱与韧带跟不上肌肉力量,受伤风险会太高,加上他们有肌蛋白合成的因素。
所以整场训练,他们用中小重量与高次数做组也能够长肌肉。
他们一直在强调很多次力竭,强调达到极致充血的状态,这时储存在他们血液中的外源性药物,能够输送到肌肉当中。
但组组力竭对于自然健身爱好者来说,也意味着消耗大量的糖原,导致身体的皮质醇飙升,使肌蛋白进入一个分解的状态,这不就是边训练边掉肌肉吗?
所以自然健身爱好者每次训练都要严格控制时长,不要组组力竭。两者的训练差异还是很大的,要做个明白人。凡是自然健身,都是以年限作为肌肉增长的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