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蛋
B站有个公益项目,大概的意思是款项给孩子们一天安排一个鸡蛋吃,长身体这样子。 2023都快结束了,你是否还在惊奇为啥还有地方的娃子吃不起鸡蛋?不要惊奇,的确有,而且还不少,我们必须承认发展的先后、优劣和总值差异。 时间拉回到1998年,那时候条件好点的吃鸡蛋还是不成问题,但也没到现在这样普及,更别说鸭蛋了,只能用少见来形容。那年快过年了,二姨跟另一个生产队的供销社订了三十个鸭蛋,钱已经给了,让我和我妹去取回来。 那时候,鸭蛋基本上是用来做咸鸭蛋过年和正月里吃的,三十个鸭蛋已经不少了,也十几二十块,没车,我俩只好走路去,下着细雨,一把伞慢慢地走,有二里多地。 到了地方,供销社的人认识我俩,我们就说给谁谁谁取鸭蛋来了,就一个黑色的塑料袋,又装了一层,让我们小心点拎走。 回来还是下着雨,我俩一人拎着袋子的一根绳,可能因为都小,力气不大吧,小心翼翼地提着宝贝鸭蛋。走了一阵儿,终于回到二姨家了,又累又饿。小心地把鸭蛋放在桌子上,又还没到吃饭的时间,那时候没啥零食,只能等。 二姨好像看出我俩饿了,从袋子里拿出两个鸭蛋,洗干净外壳儿,放在烧水壶里,水烧开的同时,鸭蛋也煮熟了。二姨先捞出鸭蛋放在凉水里,灌完水,等到鸭蛋外壳儿凉了,喊我俩过去吃鸭蛋。 鸭蛋是青青壳的,我到现在都还很喜欢那种淡青色,椭圆形,有一点温热,我跟我妹看了半天,才舍得磕碎,剥蛋壳儿,慢慢地吃掉鸭蛋,蛋白是细滑的,蛋黄是沙沙的,没有腥味儿,很好吃。 后来读书看了汪曾祺老先生的《端午的鸭蛋》,那我们的鸭蛋估计只能是腊月的鸭蛋吧,积贫积弱使得一个中部县城98年的物质水平尚未达到江浙地区大几十年前的水平。 现在,吃一个鸭蛋早已经不是什么难事,但在我心中,最好吃的鸭蛋还是那个我端详了很久的绿壳儿鸭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