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风儿,我是沙

虽然b站这个活动本意是蛮好的,但其实并没什么用。读过的已经读过,没看过的依然不会去看,不过有个发散的口也是好事。
我就不去重看那些我看过的书了,只大体描述下我的映象,毕竟现在还记得的东西就是真正深刻的东西。(还是懒狗一条)
呐喊
最开始读鲁迅的书的时候就感觉像是被人猛揍了一拳,然后就开始崇拜他,有点类似小霸王那种感觉。直到我看了夏目漱石的书,才发现他也只是个学生。鲁迅的局限就在于他的视野太窄。这也不能冤他,毕竟祖国危难当头。他是一个斗士,时刻保持着攻击的姿态,恰恰是这股愤怒才能使人充实。而在我的偏见来看,伟大的文学必然具有一种空虚感。
变形记
压抑感,提起卡夫卡我就会想起这3个字。甲虫也好行邢机器也罢,都给我这种感觉。其次就是荒诞感,但这荒诞感便就是如此的真实。尤其是对甲虫的描写真的让我感觉像是变成了甲虫,让我想起了小时候发烧的那种感觉。那时我一发烧都会做同样一个梦,在一个森林一样的地方住着一群小精灵一样的东西,他们有一颗手掌大的太阳发散着淡淡的蓝色的光,然后它灭了,便是这种压抑感。想象力过强的人最好不要看卡夫卡,我的肚子就因此被划伤了好几次,不过没有想象力的人也不会去看书吧。要说起真正的文学大师的话,卡夫卡必然算是一个。
月亮与六便士
天才这种东西注定是难以被人理解的。你以为你崇拜的是天才?你其实只是喜欢燃烧之后的灰烬罢了。不过我毕竟只是个半吊子,那些真正有才华的人会怎么想是半点也摸不着,嫉妒啊。
Lolita
人们所受过的鞭挞,注定以某种形式显现出来。
了不起的盖茨比
梦,一个虚华的泡沫。盖茨比会有机会活下来么?不会。泡沫只能破碎。但是盖茨比是真的了不起,一个能把虚假坚持到这种份子上的人,他本身就是真实。说来我是从挪威的森林里接触这本书的,想想还挺讽刺的。书中的一句话我受用颇多,当你打算对别人品头论足的时候,一定要想到别人不会有你一样的优越条件。而就算是最穷苦的人家,当视点变为他本身时,他也便具有了这种优越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