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日志|雪岭火峰-马鬃岭
2023.6.11,23:44(懒,没写) 2023.6.14.,23:56(开始写) 三天前登顶的雪岭和马鬃岭,自旅行以来最具挑战性的一次徒步。 完成寻甸巨石阵徒步之后,我又骑车一路赶到了雪岭脚下的炭房村,路上很冷,飘了点小雨。到达当地民宿的时候,天已经黑了,这个时节,云南的天得要八点半才能彻底黑下去。路上格外的冷,由于没有带厚衣服,我中途把睡袋裹在了身上,可这也没能让我多暖和一些。下车后,身体不停的打摆子,整个人都套进睡袋里也没用,我晓得我是失温了,而且有些严重,于是颤抖着,一边和已经完成徒步的另一队人聊天,问询一下路况,一边等我的饭菜。 没多久,老板娘让我过去吃饭,我好像没觉得有多饿,但其实身体的反应早就告诉我能量缺失的太严重了。老板娘问我要不要喝点酒,我婉拒了,内心还是想着喝一点会不会暖和些,但想到还要爬山,又独自一人,并没有什么雅兴。吃罢了饭,终于是缓了过来,有了能量供给,身体不再颤抖,随后便是收拾东西,准备睡觉。 即便第二天要爬山,但我似乎没太当回事,区区二十三公里的山路,提前看了轨迹,看了别人的用时,我觉得于我而言,不那么难,当晚近十二点才睡觉。可事实上,这样的轻蔑让我吃尽苦头。 由于没太当回事,第二天我起的并不早,七点多的时间才从床上爬起来,上了厕所,吃过早饭。由于没能了解到当地不能购买饮用水和小零食什么的,我提前让老板帮我煮了几个土豆,用作路上的干粮,水也是凉白开兑温水,装进水袋里,又捡了一瓶前一天人家剩下的农夫山泉,再加上先前剩的两根火腿和一条士力架,应当是够用了。 整理好所有东西,再三确认有没有忘带的,昂首阔步,出门去,起初的路段并不难,目力可及范围并没出现什么难爬的路段,殊不知,艰难险阻都藏在了高处的雾里。 前半程期间告诉战友今天的行程,约定晚十点前发消息给他,不然就帮我报警,算是给自己的一个保障。一直爬升过一段草皮加碎石路,终于抵达一个平台,看样子是山涧的发源地,有一些石头,大部分景色藏在雾里,吃下一块士力架,补充能量,准备冲顶。 冲顶的路段并不好走,多是石头,又下了小雨,路面湿滑,还有很多灌木,我得跟着导航小心翼翼的走,生怕走错了路,哪片迷雾后面就是一片悬崖,再因此丧了命就得不偿失了。将要抵达顶峰的路段是最难走的,两侧就是悬崖,已经没了平整的地方可以走,下着雨的石头异常湿滑,我十分谨慎,甚至不敢站直身子走路,一颗心,始终在嗓子眼悬着。 当我抵达顶峰,看到立于峰顶的石柱的那一刻,前面一切的不安和害怕都烟消云散了,我说不出那是什么样的心情,总之 我开心极了。唯一的遗憾是雾太大,完全看不到周围的景色,就更不用说一览众山小了。 我觉得下山路总是好走些,腿不那么酸,也不会大喘气,就是要再谨慎些,不要扭了脚。在相对好走的路段,我越野跑式的下去,力求速度快些,用时少些。下到平台,又往前走了一段,我决定补充一些能量,土豆是白水煮的,就着一根火腿,吃下三个土豆,还能有些辣味。 继续向前,横向穿过大山,准备去登马鬃岭,路上吃够了想找条近路的苦,看着轨迹上很近的一段,我得穿过密林,爬上高坡,才能重回轨迹,甚至险些丢了手机,自那天起,我便决定高难度路线还是跟着轨迹慢慢走,莫求快。 横穿是很辛苦的,因为一直处于坡上,时不时过密林,跨山涧,爬高坡,期间右眼皮跳了两次,我心生不好的预感,又将之视为没睡好,可实际上,就是不好的预警。即便我已经萌生了不登马鬃岭,直接环线返回的想法,但登顶的欲望还是战胜了恐惧。 冲顶前我就感觉很饿,行进途中忍不住吃了最后一根火腿,不成想还没走几步就到了要登顶的马鬃岭,于是卸下背包,又吃下两个土豆,剩最后一个,打算从顶上下来再吃。 马鬃岭的轨迹比雪岭相对好找些,但路况也并不简单,尤其是周围的一切都藏在迷雾里,而我只身一人,说不害怕是假的,但登顶是必须的。 在经过一长断的爬升后,终于快要到了,我是认为快要到了,可实际上还有很长一段路等着我,走在山脊线上,我明白了为什么它叫马鬃岭,真的就像马的鬃毛,窄且险。更要命的是雨势渐大,又一直下个不停,我冷的双手冰凉僵硬,只得掏出雨衣穿上,稍好一些,但雨衣不便于我爬上爬下,又别无他法。 在经历了一次又一次认为快到了,打开轨迹一看还有很远的煎熬之后,我终于到达马鬃岭,同样的看不到周围的景色,只能看到不远处的几簇杜鹃花,好看极了,但我无暇欣赏。 登顶前的阴霾都在看到石柱之后烟消云散,但我也知道,已经六点了,我得赶紧下山,简单拍了几张照片,我迅速返回。 说迅速,也只是心理上的,脚下还得慢慢来,好在没有之前的焦虑,已经完成登顶的目标,剩下的只要回去就行了,天也还亮着,不怕,我就这么告诉自己。 又是间断性越野跑式的下山,我为自己的鞋子捏把汗,还好它足够结实,一直支撑着我的重量,和一路的摩擦磕绊。走的快了,不免脚下会不注意,并不大的雨,却让山涧的水涨了不少,在跨过一条山涧的时候,一块看似简单好踩的石头,却让我脚下一滑,一跤摔进水里,右脚湿透,脚踝处的骨头传来剧痛,好在没有重伤。我大骂着,怒吼着,又爬起身,继续大步向前走去,只是留了个神,再踩石头,得小心些了。好巧的是,当时装在右边裤兜的手机由于看轨迹被我拿在了手里,不然它可就要粉身碎骨了,而我也将面临险境,不幸中的万幸吧。 一路走着,我一边告诉自己,没事,天海没黑,趁天黑前大步走,多赶点路,不要着急,注意脚下,大步走就行,心里这么想,嘴上也这么碎碎念。那会儿我好像真的没什么害怕,就是这么告诉自己,往前走就对了,方向没错,手机没坏,有雨衣,鞋子完好,没有扭到脚,倒确实没什么可担心的。 一路向前走着,无数次险些摔倒,又硬生生站住脚,看来前两年的锻炼还是很帮助的,下山我不敢再像上山那样自己试图找条近路,因为保不齐什么位置就会出现悬崖,那要耗费很大的时间去绕行,而天色留给我的时间并不多。好在后半段视野开阔,低处也没什么雾气,我可以按照大致的方向去走。 话虽如此,我还是没有完全按照轨迹走,本着高下低省体力的原则,下到山脚前的几公里我一直在轨迹上方的坡上走着,又刚好和山涧几乎一个方向,我不用反复掏手机出来看轨迹,只需在关键点看一下即可,于是我能专注于登山杖和脚下的路况,小跑着下去,速度快了一些。 距离在一点点缩短,天也在一点点变黑,我在天彻底黑下去之前看准了要走的方向,一路大步走,天黑前什么都看得见,可它真的黑下去,也就是一瞬间的事。约莫八点半的时候,天彻底黑了,早上再三检查装备的我,还是忘记了带手电,天黑前我一直在心里埋怨自己,出发前明明想着要带的,怎么就忘了。但这并没什么用,好在手机可以照亮,充电宝也有电,借助着眼前的一点点光亮,慢慢赶路,也并不怎么慌。 走过三条山涧的交汇处,我心安了许多,因为从导航上看,这之后,就没多远了,而且一路都是有明显的路的轨迹,不用一直盯着手机,好走很多。雨一直在下,我一直告诉自己,加油,快到了,大步走,不要慌。期间民宿老板打来电话,问我到哪里了,颇为感动,后来还得知他还跑到入山不高的地方找我,真是难为人家了。 走过一段铺装路,终于到了,当时没太多感慨,只觉疲惫,腿痛,甚至自马鬃岭开始下山时就饿的咕咕叫的肚子也没了感觉。是的,下山的一路上我都很饿,但我没时间停下来吃东西,到后面饥饿感也就被疲惫取代。 下山时也曾害怕,经过一处溪涧,看到前方左边类似鳄鱼的东西趴在溪边的石头上,不远处的大石头上突兀出一块,像是头熊,天暗有雾,实在看不清是什么物件,只确定了那类似鳄鱼的东西是几块石头,理所当然的也认为那头“熊”是几块石头。只是这并不像自然生成的,倒像是人为摆上去的,且没太在意,走过去,看不到,也就没什么膈应的了。 天黑之后,在过一条很宽的山涧时,需要向上爬升,一小处石阶,有一个黝黑的洞,实际上是什么我并不清楚,天黑灯不亮,上去的时候听到声响,心里毛毛的总怕是什么动物跑出来给我一口,慌忙跑了上去,事后想一想,大概是雨衣与路边的草摩擦的声音。后面看到的一个似人打伞,一个像狗又像羊的黢黑物体,都绕开了去。若是天亮,估计也就是几块石头,或者小土包在那里,只是天黑,看不清楚,脑子里总忍不住去联想,于是成了一个个让自己心慌的物件。 回想这一路,并不是所谓的激情澎湃,只是独自一人,碎碎念着给自己加油鼓劲,后面甚至累的不经意间从嘴里说出我不行了,好累啊之类的话,这是前所未有的,能做的也只是又迅速告诉自己,不行个屁,一定能行,加油!于是我就这样独自一人,一天时间,登顶了海拔4344米的雪岭火峰和海拔4241米的马鬃岭。23.12公里 ,用时十二小时四十八分,并没有比别人快,一方面是没有经验,一方面大概也和前一天刚在寻甸巨石阵走了17公里,体能尚未完全恢复有关,不得不说,开出这条路的人,真是厉害极了,得向前辈致敬! 总的来说,这一次收获颇丰,于我而言也是极具挑战的一次徒步,虽然当时说再也不一个人去高难度的路线,可以后谁说的准呢,旅行还在继续,一切都是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