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关于慈利板板龙灯那些事

2023-06-24 19:37 作者:不正经的魔法使  | 我要投稿

       

板板龙灯(网图,侵权删)

          板板龙灯是湖南湘西民间文化的一枝独秀,于2021年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版)名录。板板龙灯所在的慈利县龙潭河镇、景龙桥乡、二坊坪乡、高桥乡位于湖南省张家界市慈利县南部黄石水库周边,地域面积445平方公里。黄石水库宽阔清澈,风光如画,恍如浙江淳安千岛湖。库区内青山腾绿,碧水泛波,生态环境极好,有“百岛龙潭”之称。四乡镇山清水秀,自古有“鱼米之乡、粮仓油海”之称,因地处慈利、桃源两县边境,又是沅水支流腹地,交通方便,经济较为发达。这四个乡镇人民勤劳朴实、崇文尚武、文明好客,是板板龙灯生存发展的肥沃人文土壤。近年来积极发扬传统的板板灯、赶白虎、过火槽、上刀梯、打腰鼓、过赶年等土家文化及风俗,为当地生态休闲旅游注入了文化元素。

板板龙灯概况

        民国十二年(1923年)《慈利县志》中关于板板龙灯有这样的记载:“编竹作龙,节节蝉联,幕布其外,彩色斑然。”“又有所谓板凳龙灯者,为四、九都出品。数十百凳,联为一龙,亦诡异观矣。”板板龙灯的主要发源地在慈利县原樊家坊,后随移民至现今龙潭河镇、景龙桥乡、高桥镇、二坊坪乡,流传达百年以上。关于板板龙灯的起源流传着这样一段故事,传说为纪念抗击外族侵略的宋朝武将(都督),在杀退敌人后追击敌酋,误入火阵殉国,皇帝恩准其灵柩返回老家樊家坊厚葬,百姓自发沿途点烛,照亮将军回家之路,都督烧死殉国,面容漆黑,故名“黑神都督”。后逐渐演变为在板凳上放置灯笼,将蜡烛放入灯笼中,扎制精美的龙头、龙尾,祈求保佑国泰民安,人寿年丰、五谷丰登,形成今天的板板龙灯。

       在正月十五游玩舞龙时,街道上灯火通明、锣鼓喧天、火铳齐鸣,数百米长龙蜿蜒而行,沿途百姓燃放鞭炮,焚香烧纸迎接龙的到来,祈求来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游阵形有“绕大盘”“太极图”“菩耳闪趣”“金钱吊葫芦”“福字头”,可摆“和”“龙”“人寿年丰”“国泰民安”“中国梦”等多种字形,气势磅礴,蔚为壮观。

板板龙灯(网图,侵权删)


       板板龙灯基本特征主要有六点,分别是宏大、古老、土俗、狂野、美妙和神奇。宏大:少则几十人,多则数百乃至上千人,视觉冲击力强,场面极为震撼。古老:从有官方记载至今已有上百年历史。土俗:整个玩灯过程无现代技术和高科技成分,保留原生态。狂野:表演过程粗犷奔放,需有力气的男性方能自如地掌控。美妙:宏大的场面、蜿蜒的巨龙,在乡村田野中通透发亮,观之美丽无比。神奇:表演形式罕见,将人们聚集在一起融合祈福仪式,可以净化心灵,增强交流,构建和谐。除以上特征外还有明显的大众参与性,参与人员数量随意,在活动中群众可以自带灯板加入到板板龙灯的队伍,使队伍更壮观,而且还能根据不同的场合,不同的环境进行表演;观赏性极佳,板板龙灯表演是舞与力的完美结合,龙头重达几十斤,在舞者手中经常要左右舞动,需要掌握好力度才能长时间进行表演。


关于慈利板板龙灯那些事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