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文学回忆录》木心的荒诞小说

2023-09-24 08:07 作者:Tim悦读室  | 我要投稿


 电子书·让阅读不再孤单



 读书笔记:

现实生活中人来人往,找不到好朋友,书本中有,后来我学会用真的感情对待他们,一个人,与生俱来的情总要用完了再走。生活中用不到,就用在精神观念

引自1058页


在八十年代末的纽约,一个被异国谋生的同行们簇拥的木心,开讲了一场长达五年的“世界文学史”。没有注册,没有教室,没有课本,没有考试与证书,更没有赞助与课题费。不过是在纽约市皇后区、曼哈顿区、布鲁克林区的不同寓所中,团团坐拢来,听木心神聊。这是一场“文学的远征”,回想起来,近于荒谬的境界。

然而,这场看似荒谬的“文学远征”,却有着其深厚的内涵。它既是一部独特的“世界文学史”,也是木心的“文学回忆录”。它记录了木心在面对世界文学时,怎样用自己的观点去解读、去点燃、去激发。

木心是那样的热爱文学。他爱先秦典籍,只为诸子的文学才华;他以为今日所有伪君子身上,仍然活着孔丘;他想对他爱敬的尼采说:从哲学跑出来吧;他激赏拜伦、雪莱、海涅,却说他们其实不太会作诗;他说托尔斯泰可惜“头脑不行”,但讲到托翁坟头不设十字架,不设墓碑,忽而语音低弱了,颤声说:“伟大!”而谈及萨特的葬礼,木心脸色一正,引尼采的话:唯有戏子才能唤起群众巨大的兴奋。

木心是那样的享受生活。他始终将自己尽可能置于世界性的文学景观,他开讲时六十二岁。多少民国书籍与读者,湮灭了。他的一生,密集伴随愈演愈烈的文化断层。他不肯断,而居然不曾断,这就是纽约世界文学史讲座潜藏的背景:在累累断层之间、之外、之后,木心始终将自己尽可能置于世界性的文学景观,倘若不是出走,这顽强而持久的挣扎,几乎濒于徒劳。

木心是那样的坚持艺术。他认为艺术是要有所牺牲的。为了坚守这一信念,他甚至不惜让自己的一生成为艺术的祭品。他始终坚信:文学是可爱的。生活是好玩的。艺术是要有所牺牲的。

如今,听课学生陈丹青整理那五年那五册听课笔记,共八十五讲,逾四十万字,结集这本大书时,已不再将之仅仅看做“世界文学史讲座”。诚如木心所最早时设想的那样,这是他自己的“文学回忆录”,是一部“荒诞小说”,“在自己的身上,克服这个时代”。

这也是木心留给世界的礼物,文学的福音书。这部书不仅是一部世界文学史的瑰宝,更是一部生活的赞歌和艺术的宣言。它让我们重新审视文学、生活和艺术的价值和意义。它是一座灯塔,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它是一首赞歌,唱响我们对生活的热爱;它是一幅画卷,勾勒出我们对艺术的追求。

让我们跟随木心的步伐,用一颗热爱的心去感受生活之美;用一双敏锐的眼睛去洞察艺术之魅;用一份坚定的信念去追寻人生之路。《文学回忆录》是木心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让我们一同珍藏这份宝贵的回忆录吧!



你的每一个分享点赞在看
都是我坚持更新的动力

《文学回忆录》木心的荒诞小说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