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止游戏】谢尔曼坦克有什么有趣的细节?

🧐谢尔曼坦克有趣的细节🧐
坦克的背景介绍略

谢尔曼坦克的名称由来
最早的名称为“M4中型坦克”,通过租借法案援助给英国后英国以美国内战时期北方联邦军将军的威廉·谢尔曼的名字为该坦克命名。

谢尔曼坦克的前身

M3中型坦克是谢尔曼塔克的前身,特色是除了一门固定的75毫米主炮外还有一门37毫米炮,坦克内部复杂臃肿,需要6-7人操控。一旦被击中往往整个车组成员一同阵亡。被当时的人戏称为“七兄弟棺材”
为了解决M3型坦克的缺点,1940年盟军开始研制M4型坦克。

M3坦克和M4坦克的外形明显变化

舍弃了37毫米炮,将固定主炮换成可旋转炮塔,大幅提升了谢尔曼坦克的火炮灵活性。原本7人的车组配置降到5人-驾驶员、炮手、装填手、电台员(兼任机枪手)、车长。
谢尔曼坦克的火炮

谢尔曼坦克的火炮装备了垂直稳定器,让火炮在停车的抖动中可以快速回正,迅速开火。
早期谢尔曼坦克装备的75毫米坦克炮对德军坦克有着有效的杀伤,但是到了1942年后期随着德军坦克的升级,75毫米炮开始力不从心。美军给谢尔曼坦克升级了76毫米M1型坦克炮并加长了炮管。

中间75毫米炮明显比两边的76毫米炮炮管短

作为加长炮管的代价,新型谢尔曼的运输能力收到了一定的影响。

例如在船运中同样的空间运输的数量下降

(部分特殊地形可能会导致长炮管插入地中)
后续美军将76毫米炮的57倍径缩短到了52倍径。

后来根据战场需要,105毫米榴弹炮谢尔曼被投入战场,配合步兵压制防御工事和房屋建筑
谢尔曼坦克火炮口的不同

光管子

火帽

炮口制退器
76毫米炮口的冲击波很容易扬起烟尘阻挡视野,因此后期的76毫米炮口加了螺纹,可以和步枪一样加装炮口,但是炮口制退器的研发生产速度不足,所以部分谢尔曼在炮口安装火帽保护螺纹。

谢尔曼的副武器

一挺和炮管同轴旋转的机枪和一挺在车体前部电台员操作的机枪,均为点30勃朗宁机枪。
炮塔上还有一挺点50勃朗宁M2HB重机枪
谢尔曼的装甲防护

车体根据型号不同分为焊接或者铸造车体。

装甲接缝如果为圆弧过渡则是铸造车体

直角过度有焊接痕迹就是焊接车体

两种技术结合的M4A6

也可通过侧面观察焊接痕迹。

正面的倾斜装甲增加了跳弹率,但是早期的谢尔曼为了拓展车组成员空间正面有一个凸起,反而提高了正面风险,后期取消了这个设计。
谢尔曼防护差的梗的另一个解读
面对德军的虎式豹式坦克,盟军的中型坦克都是脆弱的,但是谢尔曼坦克的逃生系统设计出色,逃生舱门多。在同类型坦克中车组成员的幸存率非常高。

如同幸存者偏差,活着逃出坦克的人才会说谢尔曼塔克的防护性能差。其他坦克的车组成员无法逃出,形成了“默认好评”的效果。(图一乐)
谢尔曼坦克的传言:朗森打火机
“一打就着、每打必着”是谢尔曼的一个经典梗,尽管朗森公司一直宣称50年代才使用这个标语,但是在1929年5月13日泰晤士报上就出现了类似的广告,因此真的有可能将谢尔坦克与这个广告联系起来。

谢尔曼容易起火殉爆除了汽油发动机外还因为早期谢尔曼坦克的炮弹是围着车组成员放成一圈,有安全隐患。

后来弹药被存放在座位下方缓解了这个情况

同时湿式弹药架的封闭式外壳和液体保护进一步降低了弹药燃烧殉爆的情况。

谢尔曼坦克的两种炮塔

弧形炮盾

方形炮盾

吊篮式设计让炮塔旋转时装填手和炮手一起转,增加了装填效率降低了夹伤风险。
谢尔曼的车内结构

分为驾驶舱、战斗室、动力舱

后置前驱加上较高的发动机使得谢尔曼的整体车身偏高大,增加了一定风险。
谢尔曼坦克的行走机构

最初的谢尔曼使用的垂直蜗壳弹簧悬挂

和传统弹簧相比蜗壳弹簧可以负载更大的载荷并且压缩到更短的长度

1944年中期谢尔曼开始采用水平蜗壳弹簧悬挂,进一步压低了空间

这种新型悬挂的谢尔曼增加了E8的后缀

谢尔曼的花式魔改
谢尔曼管风琴

炮塔上加装一个114毫米60管火箭弹发射器有效缓解火力不足恐惧症
喷火坦克谢尔曼

加装的火焰喷射器在美军海岛战争时发挥了重要作用
贯通特化谢尔曼

英军给谢尔曼装上了QF17磅炮,拆除车体前方的机枪,去掉了电台员的位置,于是萤火虫坦克诞生了。(开火时火光冲天)

前后对比

突击坦克

装甲全方面增厚,突击作战的开路先锋
双驱动型谢尔曼(唐老鸭坦克)

为诺曼底登陆特制的可以在水里开的坦克,除了两个螺旋桨外还在坦克四周安装浮屏。

另一种可以下水的谢尔曼则是加装了更长的进气口排气口,可以在比较浅的河床海床开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