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高考日随感》

2020-07-08 12:29 作者:Dracandros-圣猫  | 我要投稿

自己高考是2017年。


三年呀,一转眼就过去了。前两年,说是“一事无成”,庶几其之谓也。每天主要的差事,就是窝在宿舍里打游戏。父母多打了点钱就去旅游,然后把钱花个精光。


于是果然,业报不爽。许多讲的东西都忘了。成绩也不怎么好。另外考了两次雅思,都是6.0。


其他语言也没有什么长进。到现在,我连拉丁动词的变位还没有背全。


到第二年结末的时候,觉得真不能这么下去了,人生马上就要毁了。想想夏官营村的自然,也确不像个样子。因为身体也眼看着要毁了,慢性咽炎已经上了门。每天吃完饭,都有大股大股的痰涌上来,其中痛楚,自不待言。


换个环境吧。于是大三这一年里,学的比前两年加在一起,都要刻苦。为转码准备的基础,算是这么打下了。也总算有点起色,考试的成绩,还算过得去。


许多高中生也在考试。我从高中那时候开始,就经常念死。不是抑郁症之类的精神问题,每天说自己想死,而是“念死”。也就是说,心里想着自己会怎么死,大约什么时候死,云云。


“念死”是好,可以让人不太狂妄,也不妄自菲薄。当觉得自己了不起的时候,念念死——啊,搞不好我明天就死了。这样会稳定一下。当觉得自己差劲的时候,念念死——啊,如果明天死了,未免太无聊。这样也能稳定一下。念死的时候,就不会潜意识里相信自己不朽了,往往就对尘世升起出离之心。


对尘世的出离之心,是第一步。我不信仰宗教,宗教有出离之心,但是有些时候,也许用不好。他们的终点,是永恒呢,还是无常呢?


记得陆九渊对弟子谈朱熹。有一句话是说,“且道天地间有个朱元晦陆子静,便添得些子?无了后,便减得些子?”每次想起来,大概总能警示自己一下。程朱、陆王,总归影响了身后八百年。我自己,又能怎么样呢?


这是往小看。往大看,人群也好,文明也好,又能怎么样呢?


还是要修身啊,还是得想办法修身。古人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第三步第四步若是做不到,第一步第二步,总归是可以的。有人连第一步都做不好,却借了大义的名分,总想一步登天。我挺讨厌的。连修身的功夫都做不好,又能做什么呀。


还是在高中那时候吧,有一句课本上的话,我记得分外真切,是朱熹说的,叫“主一无适便是敬”。再想想自己读《论语》,读到孔子行周礼的段落,可不是嘛,夫子真的是“敬事而信”。朱熹的话,本身就是给这句的注解。


以前某天看到一些禅宗故事,在空间里也发过。无论理学禅宗,其理一也。平时吃饭也好,打鼓也罢,“敬”了,思虑精纯了,境界就开始上去了。


要做到“主一无适”是很不简单的。慷慨激昂、热血沸腾、嬉笑怒骂,在这里没有什么用。先秦儒家的描写,还颇模糊。掺了些佛道,宋儒的“敬”可就复杂了,且未免就有些禅佛味道。


禅宗的悟道,先要人管住自己的念头,每起一心,每动一念,都得仔细观察。如实观察己心和万物的细节,乃是修身之始。日常生活中,人经常有千百种念生而复灭,灭而复生,有时候连自己都察觉不到,我原来起心了,动念了。观察到了,才是控制心性的开始。


有修为的人,吃饭就是吃饭,打鼓就是打鼓。这中间,是不想别的什么的。这个人全心全意,就都“敬”在这吃饭打鼓上头。有的人说自己玩游戏也能,这不对,是被外物因缘牵引着走。而有修为的人,是能自己选择要不要“主一无适”的,可以自己控制自己。这就厉害了。


我自己还做不到,又增一重惭愧。做作业的时候是可以的,特别是数学题。吃饭睡觉就不行了,念头会折磨的人不安。但是至少是在试着做了,权当忏悔罢。现在每天看YouTube,每天不停的自学一点英文和日文,算是忏悔之前种种不端不敬罢。不敬,不是对人不敬,是对己不敬,对做的事也不敬。烦扰太多,效率太低。最后吃亏的,总是自己呀。


现在我还保持着一点气力,谁知道什么时候会用完呢?头脑和气力的黄金期也快过了。从小并没有培养什么特长,最宝贵的时间也虚掷了不少。后悔是没有办法的。我走了太多弯路呀。


时间已经不多了,我浪费的时间够多了,每日只好勤谨。傲气要除,浮躁尤需戒除。每天浪费在社交媒体和游戏上,更万万不可。如此,心灵会被扭曲在一堆符号里,就更不知道怎么观察自己和外界。我所知道的,所做的,也无非是一些小事罢了。我做的也实在不够。在这里说出来,也好做个总结吧,就当自勉了。


《高考日随感》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