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郊古琴文化
古琴古称琴、瑶琴,中国最古老的乐器。其音色深沉,余音悠远,深具东方文化特色。历来为皇帝贵族和文人阶层重视,被尊为“国乐之父”、“圣人之器”。 琴棋书画,君子四艺,琴居其首。古今凡有大成就者,如孔子、司马相如、蔡文姬、诸葛亮、苏东坡等,皆修习琴艺琴道,以修身养性,涵养高雅气质,完善精神修为。挥手弹琴,响入万壑松涛。听琴解音,如见高山流水。竟不觉碧山已暮,秋云暗生。虽然时光过去了千年,但古琴时奏,得遇雅人,旷然不觉扰扰浮生,恍惚又梦回汉唐。 作为国乐精粹的古琴,在其悠久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不但留下了伯牙鼓琴,钟子期解音的千古佳话。更留下了流传不衰的《阳春》、《白雪》、《高山》、《流水》等经典名曲,成为历代帝王圣贤、名人雅士、淑女名媛修身养性、寄志抒怀的必备之艺。 古琴从其完美的形制到独特的记谱方式,从富于文化意涵的曲目,到观心的演奏技巧,无不展现了中国音乐艺术的至高境界,在看似简约、自由、散淡之中,显露含蓄、内在、悠远的神韵与意境。 2003年11月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总部宣布了世界第二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中国古琴即名列其中。 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文艺晚会,古琴在开场表演中亮相后,从此走进国人的视野。
燕郊古琴文化中心琴墨山房古琴传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