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泊的归乡人 第四章 异乡的秋与冬(1)

“呐,欣灵,十一放假的时候,想不想一起做点什么?”某个周末的午饭时间,兰在桌上问白发女孩,“看看电影,逛逛街之类的?你似乎对这个城市还不太熟悉吧。”
“算是吧,”欣灵回答,“很遗憾,自从来到这里,我还没有好好了解过这个城市。”
“那这正是个好机会呢,”兰的兴致忽然高了起来,“放假一起去玩吧,有这么好的导游在你身边,还有什么理由拒绝呢?”兰的话非常中肯,所以欣灵也就没有拒绝。
“不过,你到了秋天一般都穿些什么呢?我好像没看到你有衬衫或是毛衣之类的衣服呢,”兰说,“也快入秋了,要不要一会儿去选两件?”
“我……一直都是穿裙子的……”女孩红着脸回答。
“穿得这么少,感冒了怎么行!你先穿我的,放假我就带你去买!”欣灵拗不过兰,也只得答应她。某种意义上说,素不相识的她们之间的关系,就像是姐妹一样。
一直期盼的假期在每一天的忙碌中无声地到来。这天,兰早早便起了床,当欣灵还在睡梦中时,早餐已经无声地上了桌,不同于往日的简餐,这份早餐汇聚了兰的心意。当白发女孩眯着眼睛来到厨房,所见的一幕让她顿时清醒了。
“来吃饭吧,今天还有好多事情要做呢!”兰一边说一边示意她入座,“尝一尝不同于往日的、我的手艺!”在这之前,即使是休息或是放假的时候,也未曾见到这般丰盛的早餐。她尝了一口汤,鲜味和香味一齐在口中散开,让人回味无穷。
“……好喝。”喝下一口,似乎前一天晚上的疲惫都不见了。
“嘻嘻,我对自己的手艺还是很有自信的!”兰昂起头说,“利用这个假期,我带你在市区里逛逛,每天三点一线的生活实在是太可惜了!尤其你还是个美人胚子,难得放假怎么能不好好打扮一番!那雪白的秀发,我真的做梦都想得到!”只是欣灵并没有告诉她,这头发并不是染的,而是她因为过度悲伤而自己变白的。
“这……会不会有点……”欣灵还在犹豫。她感觉自己已经亏欠了兰许多。
“没事的,没事的!担心没有衣服的话,我的衣服借给你穿!”吃过早饭,兰便热情地翻起衣柜,寻找自己许久不穿又恰好合乎欣灵身材的衣服——别说还真有。翻箱倒柜一番,兰找到一件刚入秋时常穿的长裙,纯白的配色与这秋景虽然不搭,却也别有特色。在她的热切要求下,欣灵换上了这件裙子,结果意外地很合身。可能是因为自己的衣服实在太多,兰会把一些不常穿的衣服收进柜子,不过欣灵的到来似乎给了她一个很棒的解决途径。
“看上去……怎么样?”第一次被主动要求换上衣服,女孩有些不好意思。
“毫不夸张地说,真的很适合你!”兰竖起大拇指称赞道,“就像我说的,你是个美人胚子,不好好打扮一番怎么行呢!”在茶馆的时候,她从来没想过打扮之类的事。一方面她不需要这些,另一方面则是爷爷没有钱买被称为化妆品的这些东西。无论是小镇的中学还是邻近几个镇子的中学,里面都有不少热衷于化妆打扮的女孩子,不过欣灵并不是她们中的一员。这些女孩大多无心学习,而且热衷于拉帮结派,像欣灵这样孤僻的女生往往会被冷落。
“呐 今天想先去哪里?去看电影?去逛街?还是其他的事情呢?”一连串的问题一时间让欣灵难以回答。电影,逛街,对她而言这些都是初次接触的事物。虽然好奇,但她也明白自己和兰是不一样的——尽管都是从乡下来到城里打工的人,但兰已经习惯了这样的生活,而自己还对城市中的生活略感排斥。如果她能够自然地接受这一切的话,那么她大概已经被城市同化了。而在内心深处,她明白自己并不属于这里。
“不如……先去逛街吧。”迟疑了一会儿,欣灵才终于挤出答案。
“好啊!正好给你买几件新衣服!”兰一边说,一边又翻出一双白色的高跟鞋,“欣灵以前有穿过高跟鞋吗?没试过的话不妨穿一次?”为了工作方便,欣灵最多也只是穿过平底凉鞋,平时都是穿运动鞋或是布鞋的。虽然她在城市里的服装店中见过高跟鞋,但她从来没有穿过。那种只用脚尖走路的鞋子对她来说实在有些艰难,而且走路的时候脚一定会很痛吧。那么大的脚掌都没有着地,走起来肯定会很累……
在服装店里的时间过得似乎要比外面快得多。仅仅试了两三套衣服,时间已经来到了中午。不过,虽然在洗碗时感觉她是个不修边幅的人,但挑起衣服来竟意外地细心,而且很有品味。至少,欣灵试穿过的几套衣服她自己也觉得很合适。虽然很不好意思,但兰并没有让她放在心上,还爽快地把买衣服的钱全都付了。
坐在没去过的餐馆里,看着面前从未尝过的菜肴,欣灵一时间竟不知该如何是好。看着兰吃得津津有味的样子,她不免有些羡慕。或许在潜意识中,兰已经把自己当作了这座城市中的一员,尽管生活还不算富裕,但对兰而言,那大概就是她一直想要得到的幸福吧。
“欣灵,你怎么不吃呢?饭菜都要凉了哦,”见欣灵迟迟不动筷,兰忍不住提醒她,“难道说,这些饭菜不合你的口味吗?”听到兰的声音,女孩这才回过神来。
“当然不是,”欣灵一边说,一边当着她的面品尝菜肴,“很好吃的哦,刚才我是在想事情。”
“哦?在想些什么呢?”她的话反而勾起了兰的好奇心。
“我……很羡慕兰呢,”欣灵红着脸说,“虽然都是从小镇而来的人,但是兰却比我在城市里生活要适应得多,仿佛……仿佛兰一开始就在城市里生活一样。”
面对欣灵的仰慕,一时语塞的兰笑了。“没有哦,欣灵。与其说是适应,倒不如说是渴望吧。小的时候父母整天在城里打工,所以一到过年回家的时候就会不停地给我讲城里的事情,像是人来人往的街道,高耸不见顶的高楼,还有他们身边遇到的人与事等等。拜他们所赐,我也一直向往着能够在城里生活。久而久之,生活习惯自然就被影响了。”
“那么欣灵呢?你希望留在城里吗?”兰的反问却让欣灵无言以对。实际上除了定下旅行这件事,她还没有想好自己以后的路。离开忘忧镇这个伤心地,她希望能够找到自己的归宿,找到想去做的事,在某个时候安顿下来,平静地度过以后的生活。无论是城里还是村庄,她其实都无所谓的,只要……能够让自己感到心安就可以了。
“我……也不算是希望吧,”欣灵面露羞涩地说,“我只是想找个能够让自己觉得心安的地方,继续生活下去。不久前,我唯一的亲人过世了,为了不让自己沉湎在悲伤中,我才下定决心出来打工。然后我遇到了你,兰。能够和你在一起让我感到很温暖。”
“哎呀,怎么突然就煽情起来了……”兰一边说,一边擦掉眼角的泪珠。
那天晚上,两人难得地煮了一次丰盛的火锅。看着咕嘟咕嘟从锅里溢出的气泡,还有逐渐变色且不断向外散发着香气的食材,欣灵想起了和陌漓还有爷爷一起吃火锅的那些新年。在爷爷眼中,火锅是团圆和幸福的象征,是温暖的象征,也是一家人和和睦睦的最佳体现。尽管他们只是临时拼凑的家庭,甚至彼此间的情感也不过短短的两年,但欣灵却在与爷爷和陌漓的共同生活中找到了家的感觉。即使漂泊在外,她也一直记挂着,向往着。
“怎么了,欣灵?你看起来似乎心事重重的样子呢。”兰咽下口中的食物问。
“并没有,只是想起了过去的回忆,”欣灵解释,“以前,在小镇里的生活很平淡,也很简单,不过很幸福。那个时候,火锅是只有过年才会吃一次的东西,虽然平时也可以吃,但那种隆重的感觉实在是让人难以忘怀。我和相依为命的爷爷,还有一个借住在我家的弟弟一起,和朋友们一起,度过了一年多温馨的时光。后来爷爷走了,那个弟弟也回了家,只剩下我一个人。我感觉像是失去了什么重要的东西,有段时间一直都是失魂落魄的样子。而现在,和兰在一起,我又找回了那种温馨的感觉。”是的,因为兰是欣灵在外遇到的第一个愿意帮助她,而且十分热情的人。因为自己过去的经历,欣灵很难对周围的人保有信任,而兰则帮助她一点点改变了这种看法。至少,不会再对每一个人都那么冷漠了。
“欣灵……”如果说先前兰擦眼泪只是在装样子,那么这一次就是真的动了心。如果非要说帮助欣灵的理由的话,大概是因为一个人在外面打拼实在是太孤独了。和同事的关系虽然还可以,但也只是在工作时才会有交集,而且她们似乎都有自己的交际圈,不需要她来插手。而同样地,新来不久且没有朋友或是依靠的欣灵就成了她的目标。
而在相处的过程中,兰渐渐意识到欣灵是那种难得一遇的朋友。下班之后,她们经常会在酒馆里喝上很久,而且她也愿意不厌其烦地听她发牢骚,在她喝醉的时候搀扶她回家,会做饭,会帮忙收拾家务,甚至教自己一些原本很不擅长的事……比起理所应当地视作欣灵对于施舍住所的恩惠,兰更愿意将这些视作彼此间情谊的积累。她很享受现在的生活,而如果非要说有什么遗憾的话……大概应该是,担心欣灵离开以后会变成什么样子吧。
“呐,欣灵,如果,我是说如果,”吃过饭,兰和欣灵靠在沙发上打发时间,“如果……我希望你留下的话,你……会选择留下吗?”纠结再三,兰终于把心里的想法说出了口。话音未落,她已经羞红了脸,就像是未谙世事的小姑娘第一次得到异性突然的告白一样。她无数次地预想过欣灵留下来后的生活,就算只有她们两个人,至少也能够在一起度过一两年的时间,她实在舍不得欣灵离开。对彼此而言,她们是难得能够交心的伙伴。
“我很想留下,”欣灵说,“但是,我意识到这里还不是旅途的终点,还有我能够去做的事,还有我想要去做的事。所以……很抱歉,兰。但是,和你在一起的这段时间,我真的很开心。”在渐起寒意的国庆,欣灵的这番话让兰切身体会到了温暖的感觉。
“也就是说,你要走了是吗?大概什么时候?”听到欣灵的回答,兰的脸上划过一抹失落的神情,原本能够一直在一起的时间忽然就进入了倒计时,这一时让她有些难以接受。
“别担心,不会那么快的,”欣灵面带微笑回答,“我还想和兰一起经历更多的事情。而且,对于兰给予我的恩惠,我都还没能够报答你。所以,我不会这么快就走的。”
“那就好,”兰长舒一口气说,“你走了,我应该会很寂寞的吧。”
“看起来是呢,”欣灵笑了,“原来兰一个人住也会感到寂寞呀。”
“当然会呀!尤其是遇到了这么好的妹妹,我怎么会舍得让你离开……”
“别担心,兰,”欣灵牵住她的手说,“至少现在,我会在这里陪你的。”无论是互相舔舐彼此的伤口,还是成为彼此在这座城市中的依靠,欣灵和兰都是彼此最合适的选择。
“那,明天我带你去其他的地方玩吧!这座城市里还有很多有趣的地方哦。”
“嗯,我会很期待的。谢谢你,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