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送礼方式?

今年春节,收了几个学员送的礼物。
换做以前是不可能收的,这次为啥收呢?
因为辅导的比较多,经常远程协助、语音讲解,快处成朋友了……
若是不怎么辅导的,那我多半不会收。
收的原因有两个,一个是东西都不贵。
另外一个是,他们以后问我问题时不会有压力。
之前时不时会有些半生不熟的朋友,多年不联系,一联系就是找我帮忙,忙多半会帮,但是发的红包肯定不会要。
“不要”的另外一个意思就是“下次可别找我了”。
“送礼”和“收礼”这些行为背后其实能间接传递很多信息。
譬如跟很熟悉的朋友维系关系,送点常见的、平价的就可以,若是送贵重的反而会显得见外。
但如果为了求人办事给陌生人送东西,现金不好收的情况下,最好送“硬通货”。譬如一些知名的烟酒、购物卡,对方收了转手就能变现。
求人办事送的“礼”,某种程度就是“办事的费用”,如果这时候还送一些不好折现的东西反而有点“想占人便宜”的意味。
之前跟朋友聊,有些朋友说,求人办事应该送些没见过的,譬如一些包装很上档次,但其实并不贵的茶叶,或者国外买的,价格不一定很贵,但是想买不容易买到的东西。
有时候确实要送一些不贵、但难买的东西。
除了国外买的东西,还可以是自己写的字画什么的……
这种东西送给自己比较尊敬的老师或长辈就比较合适。
薛兆丰说他为了感谢一位在美国读博时的老师,就特意买了一幅画送给了老师。
为什么送画不送钱呢?
因为他希望好多年后,到老师的家里,还能看到自己送的画挂在老师的客厅里,而不是问老师,当时我给你的50美元,还在你的钱包里吗?
毕竟,送老师或长辈礼物很多时候是夹杂着一点“让对方记住自己”的私心的。
坚持日更 第63/100天

职场、成长、人生、情感……无所不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