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维塞克斯组的全新棘龙类或为棘龙类的起源提供新线索

2021-09-29 21:46 作者:酸色黑樱桃  | 我要投稿

  棘龙科作为非鸟兽脚类中最为独特的一支,其热度可谓是经久不衰,而与此同时我们对它们的了解程度也十分的低,它们的化石保存情况以及科学家们对棘龙科古生物学的不同观点将这一类群覆盖上了一层厚厚的面纱。

  而在近日,科学家对来自维塞克斯组(Wessex Formation)的一些棘龙科材料进行了描述研究,这些材料分别采集于2013和2017年,而在今年,科学家对其进行了研究分析,认为它们分属于重爪龙亚科下两个不同的属:鹭形角面鳄龙(Ceratosuchops inferodios)以及米氏河堤猎龙(Riparovenator milnerae)。

角面鳄龙(远处)以及河堤猎龙(近处)的骨骼剪影图

  通过剪影图我们不难发现这两位的材料可以说不是一般的稀碎,但科学家通过仔细的观察化石的细节,靠着这些零碎的化石将彼此以及重爪龙,同样来自维塞克斯组的重爪龙亚科成员区分开来。

  角面鳄龙的属名来自于其眶后骨的突起和眼眶上的褶皱,而种名则可以意译为“习性像鹭一样的化石物种”,表明其假设的生活习性。其保存了前颌骨、脑壳以及眶后骨。

角面鳄龙的保存部位图示

  科学家列举了一些特征,这些特征使得角面鳄龙可以与重爪龙区分开来,其中包括前颌骨的鼻骨窝(上图的nf)、枕髁的外枕骨区域间隔紧密以及髁下凹缺乏侧嵴。角面鳄龙还拥有一些独特的骨骼特征,但与此同时角面鳄龙与重爪龙依旧共享着不少特征,所以日后角面鳄龙是否能维持有效性还是个未知数。

  河堤猎龙的属名很直接,就是“河堤的猎手”,种名则是为了致敬对棘龙科研究做出贡献的Angela Milner。除了前颌骨脑壳,河堤猎龙还保存了鼻骨的顶部和一些尾椎化石。河堤猎龙主要靠三个特征来与重爪龙区分:鼻骨的额突(下图的fp)背缘弯曲(重爪龙的背缘是直的)、鞍背背缘笔直(重爪龙和角面鳄龙的背缘是V形)、以及和角面鳄龙一样的枕髁的外枕骨区域间隔紧密,和角面鳄龙不同的是:河堤猎龙髁下凹有一条与之接触的侧嵴,这点反而与重爪龙类似。

河堤猎龙的头骨保存部位
河堤猎龙的尾椎图示,论文并没有对尾椎进行详细的描述

  角面鳄龙和河堤猎龙的发现证明在威尔登超级生物群可能存在着不止重爪龙一个棘龙科分类单元,但早白垩世欧洲的棘龙科物种多样性仍旧难以捉摸。而维塞克斯组重爪龙亚科的共存问题也确实是个值得讨论的问题,考虑到地质跨度,也许三种重爪龙亚科成员确实会生存在同一生境,至少是近似年代的不同生存环境,但也有可能三者生存于不同的时间段,由于环境作用的变化发生物种的演替。

  这次的论文通过系统发育分析建立了一个全新的分类群:角面鳄龙族(Ceratosuchopsini),该分类单元包括似鳄龙、角面鳄龙以及河堤猎龙。科学家通过总结这次的古地理和古生物研究,认为棘龙科或许起源于欧洲,而在它们演化的过程中至少两次来到了非洲,并且演化出了似鳄龙和棘龙。

论文建立的全新演化树

  总的来说,虽然角面鳄龙和河堤猎龙的完整度确实难以恭维,但这样的研究客观上来说确实对古生物和古地理的重建有着积极的作用,我们也大可继续期待未来的研究补全欧洲乃至全球的信息。

维塞克斯组的全新棘龙类或为棘龙类的起源提供新线索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