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少包三
作为 一个95后,在童年时代,仙剑1和3、少包三是为数不多印象极为深刻的电视剧。小时候没有记住电视剧名字的习惯,但是我始终记得包拯去找长生不老药和审判皇帝的这两个点。小时候看电视剧更多是为了爽,单纯为了看到包拯神机妙算,不断解谜,不断推理思考。长大以后看到怪异君的少包三系列,又重新去看一次原剧,得到了不一样的感受。
其实故事整体大概知道是怎么回事,不过就细节来说,看完之后会有更深理解,少包三除了有悬疑推理的核心剧情,像家国情怀、爱恨情仇等等也贯穿了整部剧,很明显包拯除了正常的破案,他还背负着皇帝的期许与忌惮、大宋社稷的命运、复杂的人际感情。所以整部剧显得很丰富,男女老幼都能找到这部剧吸引自己的地方。这是优点,也是缺点。理性一点来说,剧情的逻辑和推理稍显牵强,而且更重要的是本应该解释补充逻辑和推理部分的剧情被大量的爱情戏、情感分析戏所占据,虽然这能让电视剧受众变广,可是就电视剧本身来讲降低了其作为悬疑推理剧的艺术性。
从各个主要人物来看,包拯是本剧的核心,他聪明、善良、认真、公正。于人民来说他是一个好官,对朋友而言他是一个依靠,可是对君王来说,他不能成为臣子。其实不难理解,皇帝会如此忌惮他,明知他忠心无二也不能让他留在身边。他既得民心又能服众,无论哪一样皇帝与他比都相形见绌,大宋先祖是黄袍加身出来的,身边有个这样的人,大宋确实不会太平。而且包拯是人不是神,会因为小蛮去世而崩溃,自暴自弃,丧失理智。会由于若水的死亡而心情悲痛,这些戏码确实让包拯的形象更为真实。
公孙策与皇帝一样,是包拯的知己,同样对社稷苍生并无二心。但是他往往会被这一点左右,对于一件事的真相和公平做不到像包拯一样坚持。如果要他主审皇帝,那么天芒的真相将永远是个秘密,庞氏父子也一定会举兵谋反,而这样反而与他的初心相背,这是他与包拯的区别。不是他不够聪明,而是他放不下羁绊。
皇帝是个矛盾的人物,他明知宋朝内忧外患,但是他不是自己去解决问题,而是借包拯之手来解决这些问题,他的聪明才智不下包拯,可惜他是皇家的人,对于权力,威严看的比其他人都重要,如果他不是皇帝,那么他和包拯一定也像公孙策那般生死之交。可惜他是皇帝,不可能容忍皇权受到威胁,所以安排一系列的事情,既解决了问题,也解决了有问题的人。
从情感来看,个人最喜欢的还是展昭和小狸的爱情,没有那么都多牵绊,也不用整天猜来猜去,一言不合情感解答。就像校园时的恋爱,自由自在,因为他们不用去面对像公孙策和包拯那些背在身上的责任和复杂的问题,完全是率性而为。但是这样的感情是没有好结果的,以至于小狸的师公去世之后,她不得不去成长,去独立处理师公留下的遗训。包拯的感情是最可惜的,他和小蛮都是棋子,他们的爱只能存在于天芒找到之前。而他对若水的感情则更像是一种知音的感觉,互相启发,互相欣赏。里面值得说的应该是公孙策和小风筝之间的感情,他们同样满腹经纶,但是各有苦衷,前期小风筝对于自己病情的忧虑,公孙策态度的飘忽都极大的降低了她对于自己和公孙策之间感情的信心。而后期公孙策对于社稷百姓和儿女私情之间的抉择同样也降低了他对于感情的信心,很可贵的一点是他们虽然没有信心,可是那份真挚的感情是牢不可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