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载和哲学的社会背景
张载生活的时代正当北宋初期社会激荡、内忧外患之中:对内自唐以来经济上“均田制”的破坏以及“不抑兼并”政策的实施,土地兼并愈演愈烈,大量农民失地,衣食无着,财富分配不均,内部矛盾愈演愈烈,日益形成严重的社会问题;对外民族矛盾不断加剧,在北方它要与辽(契丹族),以后又要与金(女真族)作战,而宋初统治者采取的是抑武重文的基本政策,对辽、夏采取被动防御的方针,边疆也不断出现危机。为了解决社会矛盾,统治者进行了改革,肇始于庆历年间的范仲淹改革,到王安石几经起伏的变法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一些矛盾,但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又引发了新的社会动荡。本来喜欢军事的张载在年轻时曾拜见范仲淹,要投笔从戎,在范仲淹的劝导下立志“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当时在文化上,汉魏以来佛教文化的广泛传播对以儒学为主体的本土文化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但三教合一成为思想发展的趋势。宋初文化政策与唐代不同的一个很值得注意的倾向就是虽然也主张儒、释、道并存,但重在兴儒。在这样的情况下,张载就自觉地担当起反佛、道,兴儒学的历史使命,构建新的儒学思想体系。“和”中学就是张载面对当时的社会问题和文化问题进行的精思力行的结果,是张载思想体系中非常独特的一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