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填报时,“大城市211”or“小城市985”,你怎么选择?
我们很多考生家长在高考报考时,会忽略一个关键的问题,那就是高校地理位置的影响。事实上,很多学生、家长在择校时就是看自己的分数大概能上哪些学校,然后挑那些最接近的报,因为这样可以“不浪费分数”。
那么,高校的地理位置为什么需要我们特别考虑,一所地处偏远的传统985和一所发达地区的普通211,我们到底该如何抉择?如果您觉得小职说的有道理,点赞收藏这篇文章。
偏远名校分数下降已成事实,我们先看一个例子,2018年哈工大在河北省的理科提档线为663分,北邮在河北省的理科投档线竟高达667分,比哈工大还高了4分。
看到这个数据让人十分惊讶,纵然有着河北考生喜欢考离家近的北京这个因素,其他也有不少省份哈工大分数还是比北邮高,但总体来看,北邮的提档线确实已经和哈工大相当接近了。
但看学校实力呢?说句直接的,两校根本就不在一个档次。
那北邮何德何能与哈工大抢学生,只有一个答案,一个在北京,一个在哈尔滨。
还是那句话,分数不骗人,学生家长不傻,学校分高说明得到了学生、家长的认可。那么好的地理位置对一所高校到底有哪些优势?
所有的优势汇总起来其实就是一句话:在本地找工作方便

每个学校都有各自的影响范围,除了清北复交这种名震全国的,其他普通高校都有自己的“地盘”,比如武汉大学的毕业生来广州找工作,那他一定拼不过本地中山大学的毕业生;再比如东北企业肯定认可吉大的学生,但要去四川找工作的话,吉大毕业生肯定拼不过川大的学生,这就是高校的“势力范围”:出了本地,可能别的地方企业就不太认可你;
我们读大学,说白了就是为了找个好工作。好工作哪里有?
答:经济发达的好城市工资明显更高。
那如何在好城市找到工作?
答:去好城市当地读大学。
读书与就业是不可分割的,就业上的优势就是地理位置给我们带来的最大红利。
另外还有一点更深刻的社会问题,就是国内的阶级固化正在逐步加重,意思就是,以后有钱的会一直有钱,穷的会一直穷。
那么我们该放弃名校,选择好地区的一般院校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