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3-教育学习过程的正反馈与负反馈
我写文章以来,一直有感于许多人执行能力的缺失。有多缺失呢?
以减肥为例,竟不知道应该怎么吃饭,就连是否吃甜品都要问我,实在令人发指。这是不是她们关心的问题?对,但直接答题不能解决这些问题。
比照教育学习,同样有令人难以回答的诸多问题。

我能答得出来吗?可以,我有一套各科的学习方法和模式,但根本不适用。因为如果有这种的一篇文章或者一本书,就能解决私人的问题,世间就不存在任何烦恼了。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我深知,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提高当事人的思维层次和视野、格局,乃至执行能力,才是问题的出口。但写这种内容,注定是不讨好的,因为很多人不认为这个事情重要,或者根本没有考虑到这个层次。

懂我的人,会欣赏,我也就够了。众口难调,我也没想过火不火之类的事情。我为自己而写,不为他人而写。
出来抛头露面,总是要收到反馈的,既有正反馈,又有负反馈。我通过这两种反馈,来进一步认清自己,并做出相应的调整。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如果将时间精力浪费在辩驳对错,澄清自己,岂不虚度岁月。
我有重要的事情要完成,有重要的人要陪伴,如果因为别人喜欢或不喜欢而停下自己的脚步,甚至转变方向。那,我与扯线木偶何异。我从高中的时候就清楚两个基本道理:
一、没有会踩一只死狗;
二、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这是我对待正反馈和负反馈的方式,也因此增强了我的执行力。不管火不火,我都会继续按自己的想法写下去、做下去。默默耕耘,静待花开;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我认为,不存在所谓新时代的教育学习方式,因为大道至简,核心的东西就那么多。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不是说花样多,花样新,就能赢,而看是否尊重基本规律,一击必中。抓住了核心的东西,再做适配就可以了。
知道的东西多和新,未必厉害。诸葛亮,早就说过一句,“皓首穷经,胸中无半点可用之策”。
而我对自己的判断力,相当有自信。我不用也不想说服别人,说服不了。诸位读者信不信,随意。
在教育学习过程中,大家想必也经常使用正反馈或者负反馈的做法。如果孩子达到了你的标准,就用实物奖励、口头表扬等正反馈;如果孩子令你失望,可能会采用惩罚、谩骂或者增加训练等方式进行负反馈。
赏罚有度,令行禁止,确实是需要的。但是,如何赏,如何罚,一句话如何说,尺度在哪里,却是一门大学问。这里面就体现了执行能力。
很多人想要鼓励孩子学习,半天就出来一句,“你好好学习,考到100分我给你买新玩具”。这也是正反馈的一种,但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效果不会一直很好。
万一孩子学习不好,家长还是正反馈,“你很牛,你很聪明,只是有点粗心大意了,下次会考好的”。这样的方式,就不是很好,属于文过饰非。
会说话特别重要。在家庭教育里,如果家长不会说话,就是空有一身武艺,也教不好孩子。
虽然腹有诗书气自华,但是读再多书不消化,依然还是没文化的人。
我现在哄我爸,就用一句简单的话,“虎父无犬子”。我用来劝他不要为我的事业和前途担心,我能干好自己的事情,他老人家只需要静静看着就好。反而我和他说自己的长远规划和执行方案,未必能让他放心。
他知道自己年轻过,见识过大风大浪,计划赶不上变化,所以额外的担心也是多余的。相信我,就是相信他自己;相信他自己,也就是相信我。
很多家长苦恼孩子教育学习的问题,主要是因为自己没有说服力,没能触动孩子的内心。故说的话,左耳进右耳出,难管难教,只得黔驴技穷。
就像我写的文章,有些人看了会反感,或者一无所获,但肯定也有人能收获灵感,进而启发自己的教育学习实践。大人的想法都已经固定了,所以我不奢求去改变谁,随缘。
我对启发小朋友更有兴趣,孩子越小,潜力越大。我最喜欢的就是空杯类型的学生,这样可以从我这里得到很多东西,我教起来也很愉快。这是一个正反馈。
前天有个学生发了一篇日记给我,三年级孩子写的,特别高兴。

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当然,也有一些负反馈,让我感觉不是那么舒服。以后,我就会避免接收这样的“学生”,以免彼此都不舒服,浪费时间和表情。我需要考虑一些方式,来避免不合适的人靠近,同时调整自己的行事方针。
对我而言,负反馈的作用远大于正反馈。因为它揭示了我的不足和盲点之所在,引发了我身心的不适,就能及时进行调整。所谓居安思危,君子不立危墙之下,就是这个道理。

编辑切换为居中
简单来说,道不同不相为谋,话不投机半句多。
如果家长在和孩子沟通交流的过程中,出现了障碍,如鲠在喉,有口说不出,有心无力,那就要考虑是否同道、投机的问题了。通常孩子弱,家长强,问题都出在家长身上。
但能否反求诸己,而非求诸所谓的“好方法”,就要看个人啦,这别人是帮不了的。就像我常年呼吁大家健康减肥,好好吃饭,好好休息,不要久坐不动,很多人都听不进去。她们只想要能减10斤、能瘦腰瘦腿的“好方法”,讨厌谈基本规律。
好方法,也是有的。要么在营销号的故事里,要么就在痴人的梦里。
我没有好方法,只有笨方法,我的使命在于启发,而不在于说服、帮助。
一个好的沟通过程,是随机应变,见机行事的。家长和孩子,就像即兴演出的演员。没有现行的剧本,却能上演精彩的剧目。
教育学习的过程,有很多细节,值得我们去反复思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