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0 遵守社会规则 单元考点总结
关键词一:规则
1. 规则,即关于“怎么做的约定”。例如,道德、法律、纪律。
2. 为什么需要规则。
原因有二。
一,维护秩序靠规则 ,具体而言,规则明确秩序的内容,规则保障秩序的实现 。
二, 规则与自由不可分。一方面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另一个方面规则是享有自由的保障。
3. 既然规则如此重要,我们该怎么做呢?
一、自觉遵守规则。包括自律和他律。
二、努力维护规则。即对于他人违反规则的行为不能视而不见,也要注意劝导的方法
三、积极改进规则。在规则改进中积极建言献策。
关键词二:道德——尊重他人
道德要求有许多,教材选取了尊重、礼和诚信这三个主题。
1.尊重。尊重即尊敬和重视。它是一个人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
2. 为什么要尊重他人?
①每个人都是有尊严的个体,都希望得到他人和社会的尊重。
②尊重使社会生活和谐融洽。
3.如何做到尊重呢?
一共有四点(关平换欣)
积极关注、重视他人
平等对待他人
学会换位思考
4. 学会欣赏他人
可以记做:关平换心。
关键词二:道德——以礼待人
1. 礼是什么?
礼体现尊重、谦让与人为善等良好品质。 主要表现:语言文明、仪表端庄、举止文明 。
2. 为什么要讲礼仪呢?
①文明有礼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
②文明有礼促进社会和谐。
③文明有礼体现国家形象。
3. 怎样做文明有礼的人?
①要态度谦和、用语文明。
②要仪表整洁、举止端庄。
③要在社会生活中不断学习、观察、思考和践行。
关键词二:道德——诚信
1. 诚信,即诚实守信,它既是传统美德,也是一项民法原则。
2. 为什么要诚信?
①诚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
②诚信是企业的无形资产。
③诚信促进社会文明、国家兴旺。
3. 怎样做到诚信?
树立诚信意识。 (日常生活基本要求)
运用诚信智慧。 (面对复杂情况)
珍惜个人诚信记录。 (随着社会信用体系的健全,这对我们的影响将越来越大)
关键词三:法律
1.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我们行为的底线
违法行为,指的是出于过错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

违法和犯罪的关系。违法行为不一定是犯罪,但犯罪行为一定是违法行为。
犯罪的含义:指的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犯罪的特征及其地位:
严重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
刑事违法性是犯罪的法律标准。
应受刑罚处罚性是必然后果。
P11
我们为什么要了解违法犯罪呢?
原因有二
其一,犯罪是我们成长道路上最凶险的陷阱,而很多犯罪又是从违纪、一般违法逐步发展而来的。
因此,
我们要预防犯罪,加强自我防范。就要做到
1.杜绝不良行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规定的)
2.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
3.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防患于未然。
其二,我们都会遇到法律问题或权益受到侵害的时候。这时候我们要能够运用法律手段解决问题,维护合法权益。比如通过法律服务机构来维权,或到国家机关寻求法律救济,比如向法院起诉。
有勇有谋,应对违法犯罪,是全体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通过这个单元的学习,希望同学们能够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努力成为一名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忠实推崇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