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关于电影63:《一 一》

2021-07-15 14:49 作者:热咖呀  | 我要投稿

一加一等于二吗?

 

先说一下电影名,说实话,无论是看电影之前还是看完之后,我都没有为电影名找到一个合理的解释,也就是说我并没有完全看懂这部作品。但我并不会因为这点去感到懊恼,因为电影很棒,但我没有通过这块镜子看到电影中的自己。

 

电影的故事并没有那么简单地从一个人的故事出发,可以将其理解为它选取的是一家四口人的生活故事,不同的年龄为不同的事而担忧、困惑,焦虑,并且因为人们之间的相互联系,故事的主线似乎被分了三条在不太可能相交的道路上前行,但必要的时候,它们总能在彼此的赛道上相互对望。

 

这部电影有种特殊的魔力(这点也能称之为是导演组自己的电影艺术理解),它描写的故事明明那么普通,但故事中的人物内心总是那样的复杂,在时间的推波助澜中,人与人之间的相互联系将生活中的巧合一次又一次塑造出来,使得观众会在不经意之间特别注意某个人的故事,但马上,导演又将故事拉向另一条主线,似乎在逼迫着你将注意力平均分给每一个人物,甚是有趣。电影中的细节思考很多,如果你看完整部电影都会有感觉,比如说整个电影以婚礼开始,最终以丧礼结束,其中韵味不言而喻,其它的部分还是让大家一一探索并思考吧。

 

因为电影的主线不止一条,每个人身上的特点都足够耀眼,所以关于电影剧情方面不做多的叙述,毕竟太多,理不完,可当你看完就都懂了。而且在人物方面,无论是父亲还是女儿以及儿子,三个人的细节以及心理都是耐人寻味的,很值得大家细品,同样的,我也不一一介绍(只是因为懒),只是想从小男孩的视角去看待整部电影。

 

洋洋是电影中年龄最小的主要人物,因此对于他而言,他是电影中可塑性最高的角色,他可以拥有儿童所特有的天真以及好奇去看待这个奇怪的世界,但只要导演愿意,洋洋也可以拥有超越他这个年龄特有的成熟去看待一些问题,因此,在洋洋身上能被挖掘的东西实在太多。但为了突出这个人物,必要的隐藏淡化也是迫切的,因此需要父亲和姐姐的多重渲染。洋洋的父亲步入中年,身上肩负着作为儿子的孝道,也扛着身为父亲的家庭重担,虽然稳重的脸上不轻易动容,但内心的激烈斗争一刻也不曾停息。但一点是肯定的,他有对小儿子深沉的父爱,但缺乏真正的理解。姐姐的话刚好进入到青春时期最青涩的阶段,少女的情愫不断酝酿,但缺乏实际与勇气的爱情只如昙花一现一样短暂,来也匆匆去也忙忙,结束是必然的,她对弟弟的理解一样单纯,就同姐姐对弟弟的关爱一样浅显。

 

洋洋的每次出现都能带着不同的性格特点出现。在婚礼上时被一群女生欺负,这或许是绝大部分小男孩都要经历的洗礼吧,哈哈。学校中的故事有些有趣,能够想到把气球和避孕套一起组合,虽然有些不合适,但对于一个小学生来说,这或许也是多少人经历过但因为一些原因并没有坦露过的少年小故事,而且在后面,当洋洋把装满水的气球砸向老师的那一刻,可以认为是一种调皮,也可以理解是一种反抗,整部电影中唯一具备反抗资格的也就是洋洋了。当洋洋开始用相机去拍摄他所理解的世界的时候,我们也不用去想拍的是什么有什么意思,但正如电影中洋洋结尾所说“我要去告诉别人他们不知道的事,给别人看他们看不到的东西,我想,这样一定很好玩”,朴素的一段话就将洋洋的内心世界描述得很清晰,我们也看到了小孩子内心特有的独白单纯,不会轻易因为亲人的离世而感到震撼,取而代之的是更多的好奇。此时的洋洋也成了导演的内心世界,杨德昌导演所想的就是将这世界用自己所理解的艺术手法去把别人看不见或者未曾注意的环节用电影所展示出来,而从整体来看,杨德昌导演做到了他所能做的一切,因此,《一一》这部电影是很优秀且成功的。

 

我对于整部电影的理解确实有限,关于电影名的理解将会一直持续进行,希望某天能遇到一个合适的答案吧。


关于电影63:《一 一》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