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本梳理
故事中共有几方势力?
1.军队中勾结腐败政商的腐败军官
2.腐败政商、其操盘手三老、打手特务部队
3.无上帝视角的军人:齐乐山、夜莺、夜莺父亲
4.无上帝视角的普通人:警察、剧组若干
5.普通百姓
故事全貌
1.势力1与势力2勾结,通过三老运作贪污军费。
2.贪污事件被爆出后,势力1与势力2一起封锁记者,但因消息已公开不能直接灭口。
3.由于贪污事件被爆出,势力1+势力2出于自保,要灭口贪污知情者,即三老,同时要合理化其死亡原因。
4.同样由于贪污事件被爆出,势力1与势力2各自害怕自己被对方被献祭,出现裂隙。
5.势力1找到势力3,向他们透露了一部分真相,即三老贪污军费间接导致夜莺父亲死亡,要求势力3除掉三老。当然他们隐瞒了自己是帮凶的事实。
6.法国医生日常残杀势力5,即无背景的女性。注意此事件是日常反复发生的,不存在巧合。
7.三老日常侵害歌女,但应未曾杀害过他们,否则会引起舆论。
8.夜莺与齐乐山开始计划复仇步骤。原计划两人事后一起逃脱。原计划与法国医生无关。
9.夜莺通过势力1的帮助成为花魁 ,接近三老。
10.案发当日齐乐山夜莺屠层。究竟谁动手或是都动手不得而知,也不重要。由于警察围城,齐乐山决定留下吸引警力,帮助夜莺创造时间逃跑。让夜莺逃到国外是为了躲避势力2、以及正常警察的追捕。
11.齐乐山第一要替夜莺顶罪,第二要完成上司的任务,即合理化三老死亡。这两个原因都要求齐乐山要写出一个完美的剧本。齐乐山从被捕时就一直在思考剧本。剧本写死了夜莺,还能骗一骗势力2,属于锦上添花。
12.电影主剧情,齐乐山向剧组输出剧本。
13.势力2的特务分队出场,与齐乐山争夺最后的灭火权,即保证“知道自己是编剧”的人不存在。势力2其实不知道势力1打算如何收场,只是不能忍受解释权在他人手里这件事。事实上齐乐山的剧本会对势力2的口碑严重不利。
14.剧组相信了齐乐山的剧本,拍成电影。执着“真相”的记者,最后也放弃了真相,成全了齐乐山。齐乐山大胜利。
15.势力1与势力3,争夺最后的灭火权,即保证“知道自己是编剧”的人不存在。因为剧组知道齐乐山这个人与军方相关,即使剧组不想透露,也放弃了追查真相,但势力1并不在乎,为绝后患已早早安排沉船。
16.夜莺因为彻底离开中国,阴差阳错暂时安全。但恐怕仍受到势力1监视甚至灭口。
谁是受害者
除了势力1、势力2的幕后掌权者,所有人都是受害者。
价值观
影片无明显价值导向。以下说法都有支撑:
1.若无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问心无愧便可。(剧组自述)
2.难得糊涂,知道的越多死得越快。
3.旧时代吃人,人人都是祥子。等死,死国可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