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陕西庞崖马陵两遗址的出土文物

2021-10-23 12:04 作者:考古快递  | 我要投稿

陕西庞崖马陵两遗址的出土文物

《考古》 1984年01期 临潼县博物馆

1980年8月,陕西省文物事业管理局在渭南地区开展了文物普査试点工作。临潼队由巩启明、卫迪誉、洪巧玲、赵康民四位同志组成。对分布在全县范围内的十九处仰韶、龙山文化遗址和其它文化性质的古遗址、古墓葬等,作了比较深入地了解,并征集、釆集了一些文物和标本。这里仅就庞崖、马陵两个遗址的收获简报于下:

一、庞崖遗址

庞崖遗址,位于临潼县东12.5公里的纸李公社庞崖村南,骊山北麓。戏水自南而北,出山后即折转向西北流入渭水。遗址正好座落在戏水转折处的北岸(图一)。

遗址现存面积约三万多平方米,文化层暴露很不明显,但出土文物比较丰富,庞崖村群众家中几乎都有。据社员讲,这些文物都是1979年,在戏水岸边平整土地时挖出来的,出土处还有很多人骨架。无疑此处是庞崖先民的公共墓地。群众献出完整的陶嚣二T-一件,石斧一件,贝一件。

1.尖底瓶7件。

I式4件。标本028,泥质红陶,杯形口,最大腹在耳部。腹上饰竖细绳纹、斜绳纹。口径6、高37.2厘米(图二,1)。

II式3件。标本026,泥质红陶,壶罐形口,最大腹在耳上,腹饰斜细绳纹。口径6、高36厘米(图二,2)。

2.钵1件。标本030,泥质红陶。口微内欽,圜底。制作较粗糙。口径28、高17厘米(图二,4)。

3.红顶碗2件。泥质红陶,表面光滑,制作精细,大小各一,敞口,口沿下有宽红带一周,凹底。标本031,口径22.5、底径8.5、高14厘米(图二,5)。

4.碗1件。标本。32,泥质红陶,陶质较粗糙。圜底,底部作麻面。口径18.8、高10厘米(图二,6)。

5.盂5件。

I式2件。均彩陶,大小各一,口内飲,鼓腹,平底。标本034,口沿至腹部彩绘六个空白三角形'其中两三角形间绘竖线两条,隔一个三角形的另三个三角形间各绘竖线一条,口径16、底径10、高14厘米(图二,8);标本035,通体彩绘四组八个'相互套合的黑三角形,三角形间隔一斜线,口径9、底径10、高6.4厘米(图二,9)。

II式3件。約泥质红陶,陶质细腻。颈下作喇叭形,平底。标本036,方唇直口,口径6.5、底径6.7、高7.9厘米(图二,3)。标本037,方唇,敞口,口径8.7、底径12.7、高9.6厘米(图二,11)。

6.罐5件。

弦纹罐1件。标本039,泥质红陶,方唇,敞口,鼓腹,腹上饰弦纹,下饰附加堆纹一周。口径15、底径7.8、高12厘米(图二,10)。

夹砂陶罐4件。均敞口,大腹在肩下。标本040,口径16.5、底径10、高21厘米(图二,7)。标本042,口径11、底径6.2、高16厘米(图二,13)。标本043,口径12.4、底径7、高13.5厘米(图二,12)。

7.石斧 1件。 标本044,石质青灰,刃较锋利。长18、宽7.5、厚4.5厘米(图二,14)。

8.海贝 一枚。

二、马陵遗址

马陵遗址位于县北10公里的北田镇东北、马陵村西北隅的高地上,南距渭河不到5公里(图一)。现存面积约七万平方米。灰土堆积厚度达5—10米左右。群众常年取土垫圈,不断有文物出土。普査中征集、采集残整陶器十七件。

1.钵1件。标本001,泥质红陶,圆唇,直口,圜底,底部稍残。口径26.4、高13厘米(图三,1)。

2.壶1件。标本002,泥质红陶,表面光滑。颈以上残,肩上残口附近钻有两个对称的小圆孔。底径6、残高17厘米(图三,10)

3.弦纹罐1件。标本003,泥质红陶,方唇,直口、鼓腹在下,腹上饰粗弦纹,弦纹系用骨锥划出,紧接金纹饰附加堆纹一周。口径9.6、底径7、高8.5厘米(图三、6)。

4.葫芦瓶5件。

I式1件。标本0。7,泥质红陶,歛口,口作花苞形,稍残。底径1。、残高21.5厘米(图三,2)。

II式1件。标本008,夹砂红陶,壶罐形口,内歛,口稍残,口径3、底径11、高21.5厘米(图三,3)。

III式3件。均泥质红陶。标本005,小飲口,双鼓腹,上下两段长短基本相当。口径2、底径6、高15.5厘米(图三,4)。

5.夹砂红陶罐8件。

I式1件。标本015,敞口,方唇,束颈。口15、底径9.7、高16.6厘米(图三,9)。

II式5件。方唇,敞口,领斜直。标本013,口径12.5、底径7、高13.5厘米(图三,ll)。

III式2件。标本016,圆唇,敞口,领微外鼓。口径14.4、底径9.9、高16.7厘米(图三,12)。

6.石斧2件。

I式1件。标本018,长10、宽9.3、厚3厘米。黑色石质,磨制(图三,7)。

II式1件。标本019,长条形,上段残。残长10、宽7、厚3厘米。黑色石质,磨制(图三,8)。

另有残瓶口一件,泥质红陶,葫芦形口,微外敞。口径6.7、残高16.7厘米,标本0.17(图三,5)。采集标本还有陶刮削器,残陶铁,残骨笄,宽沿和双唇瓶口,弧线彩陶盆残片等。

三、结语

综观出土的器物和标本,可以看出两遗址都属仰韶文化的遗存。对比之下,庞崖遗址内涵比较单纯,马陵遗址内涵较丰富。

庞崖遗址出土的器物其造型、纹饰、彩绘都明显地有着半坡类型早期的特征6就器形而言:如圜底钵、碗,壶罐形口和杯形口尖底瓶,蒜头细颈壶,喇叭形和欽口弧腹平底盂,弦纹罐,大腹在上的夹砂陶罐等,都是这个时期的典型器物,还有“红顶碗"也是半坡、姜寨等遗址的同期地层中常见的;就纹饰而言:细绳纹、弦纹等都是这期器物纹饰的特点;就彩绘而言:两件彩绘泥质红陶盂,都是以三角形组成多方连续图案,这种三角形的彩绘也是半坡早期、姜寨一期地层出土器物上常见的。因此,可以肯定庞崖遗址是属于仰韶文化半坡早期类型的新石嚣时代遗址。

马陵遗址出土的器物,从其造型、纹饰、彩绘等方面看,包含了仰韶文化的四个类型。半坡类型:典型器物有圜底钵、弦纹罐,蒜头细颈壶等;史家类型:典型嚣物有各种类型的葫芦瓶,和大腹在下的夹砂陶罐等;庙底沟类型:典型的器物标本有双唇尖底瓶残口和弧线圆点彩绘盆残片等;半坡晚期类型:典型嚣物标本有平口尖底瓶残口,带鸡冠耳把手的夹砂陶罐(当然庙底沟类型也有),喇叭状碗残片,以及宽平沿盆的残片等。

两遗址提供的实物资料是可贵的。尤其是马陵遗址,它基本上包括了仰韶文化的四个类型,通过对它的科学发掘,对于探诗这一时期的文化性质,各个阶段间的相互关系和发展,都会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陕西庞崖马陵两遗址的出土文物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