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军火器志:突击手枪

1941年,身处前线的德军士兵们手中出现了一款略显奇怪的武器,他们被告知,这种长得像加了枪榴弹的手枪的武器能够为他们提供比突击炮更灵活,比枪械更强力的支援,这种多用途武器就是今天的主角——Sturmpistole(突击手枪)或Kampfpistole(战斗手枪)。
突击手枪的前身是瓦尔特公司1928年起推出的Leuchtpistole系列信号枪,最初的型号采用撅把式装填设计,重1.3公斤。而改进型号将枪上的部分零件替换成了更轻的金属冲压件,将全重降到了780克。随着重量的下降,瓦尔特公司的设计人员们也开始尝试为信号枪开发更多用途。Leuchtpistole信号枪在设计之初并未考虑过发射信号弹以外的弹药,故其采用了滑膛设计,工程师们设计了一种23mm口径的内嵌式枪管,该枪管带有五根膛线,可以直接插入信号枪的内膛,将其改造为Kampfpistole。战斗手枪版本的侧面会有一个白色的“Z”字符号,以和未经改装的Leuchtpistole区分。Leuchtpistole34和Leuchtpistole42都有被改装为战斗手枪的例子。

最初版本的战斗手枪发射的是弹长125mm的Sprenggranate Leuchtpistole(信号手枪爆破弹),该款弹药的装药量只有35克,过于低下的威力催生了所谓的Wurfkörper,这是战斗手枪发射的主力反人员弹药。Wurfkörper共有两种型号,使用木柄手榴弹战斗部的Wurfkörper 358 LP和使用卵形手榴弹战斗部的Wurfkörper 361 LP。这两者都由战斗部和用于插入枪管的弹尾组成,前者因为较大的战斗部重量带来的短射程而不太受欢迎。后者在将木制弹尾改成细钢管弹尾,解决了飞行过程中的稳定性问题后,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从1941年定型到1942年停产,共有约26万发Wurfkörper 361 LP被生产出来。该型弹药重325克,长224毫米,出膛速度为40米/秒,有效射程约85米。后期生产型号改用了塑料弹尾,全弹长度在缩短到218mm的同时,有效射程达到了100米。

而用于该型武器的第一种反坦克弹药发展自Wurfkörper 362 LP,这是一种专为直瞄射击开发的破片弹药,具有72米/秒的出膛速度,出膛后靠四片金属尾翼保持飞行过程中的稳定,有效射程达到了惊人的180米。但它的战斗部装药只有12克。随后,它被发展为Wurfkörper 362 LP/HL(HL指Hohlladung——空心装药)。

WK 362LP/HL的弹头重量增加至了180克,出膛速度降低到了60米/秒,有效射程也降低到了300米。新的空心装药弹头能击穿50mm厚的装甲,但它的缺点是精度过差,在弹道末端的横向误差可能达到4米之多,这一误差即使是对于坦克大小的目标来说也过大了。这款弹药并不受部队欢迎。

游戏中的突击手枪发射的是Panzerwurfkörper 42 LP,它拥有一个带有60克聚能装药的弹头,能在75米外击穿80mm厚的装甲。更远的射程需要更多的发射药,而更多发射药产生了更强的后座力,因此,发射这种弹药的战斗手枪加装了折叠枪托,改装后的战斗手枪被称为突击手枪。后期生产的突击手枪枪管长180mm,展开枪托后全枪长585mm,重2.45公斤。突击手枪唯一有记录的战果发生在1944年3月的东线。

除了以上提到的弹药之外,突击手枪也可以发射组合式信号弹——这种信号弹内含三颗红色和三颗绿色的信号弹,可以通过组合来传达不同的信息。经过简易改装后,突击手枪也可以发射传单,进行宣传任务。
在发射突击手枪时,首先要将一发铝壳或者铜壳空包弹塞入后膛,然后将榴弹弹尾从枪口装入,关闭后膛后便可开火。德军手册指出,考虑到弹片风险,发射反人员弹药时,突击手枪的最小射程为46米。
目前尚不清楚有多少支信号枪接受了改装。除了瓦尔特公司的改进外,SS还发展了另一版本的突击手枪,发射他们自己开发的Gewehrpanzergranate弹药,但SS版突击手枪从未进入列装。
突击手枪的战斗效能众说纷纭,有人认为该型武器为步兵提供了轻便灵活的精确支援火力,也有人认为这种武器繁杂的弹药型号和相比专用武器低下的精度和威力让它成为了鸡肋。但是在整个二次大战期间,突击手枪被轴心阵营广泛使用,甚至到了战后,人们仍能在巴解组织和第三世界国家武装手中看到它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