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致青春:四个月考研985的心路历程(三)

2023-02-23 21:02 作者:论文灌溉者  | 我要投稿


    我成功了。当我正准备打游戏的时候,看到电脑提示研招网微信公众号有一条未读消息。立刻刷新早已等候多时的查询页面:“拟录取”。

    今天是2021.4.1,哇,原来初试已经是三个多月前的事了,但当时站在寒风中等待的样子依然刻在我的脑海中。复试是在前天举行的。实话说,为复试准备的不多,但也不少。可真的没用上多少东西:核验身份后,进行自我介绍,再是英语口试。英语问题听得十分清楚(好像考前也没担心过这个),可回答的实在不尽人意,令人尴尬。说得短,结巴,好在主题是契合的。第一道题答得实在太快,于是就又出了一道。之后是二选一的专业题,竟然抽到了学姐提到过的“定性与定量研究方法”。人紧张的时候是最傻的时候,就算准备过,回答也惨不忍睹,多说无益。

    现在想来,老师评分无非是依据知识点、流利度、深度、是否有主见等等,怪我考试前没有能把握重点。尴尬的专业题后,老师们轮流向我提问:一位老师的问题实在太友好,问我为什么跨考,有什么感兴趣或是疑惑的地方,以后是否有计划进行这方面的研究等等;另一位女老师接过话茬提问定性定量研究的问题,我选错了回答方向,好在老师帮着圆回来了,紧接着又探讨了模型和经济学中研究问题的方法;最后吴老师提问:公共政策是一门应用学问,请问你对什么政策感兴趣?我懵了,害怕后面再深挖就完了——也怪我没想到这种问题——我想了半天,打了波太极,就说我对什么都了解,对农业政策比较熟悉这样子。

    我明明知道自己想选择吴老师的方向——住房保障与社会政策——却好死不死说什么农业政策。倒不是自己不喜欢农业政策,只是这个领域内实在不适合生存和发展。吴老师只说:“好的,你的复试时间已经结束,祝我们在秋季相见。”

    退出直播间,我心有余悸,为在英语和专业问题上犯下的错误而尴尬。回到宿舍后,越想越觉得最后一个问题实在欠妥。可事已至此,该干什么就干什么吧。我也知道,刷下我的几率不大。

    所以在查到结果时,我的感受是惊喜、尘埃落定、有点像在做梦、懵懵的……然后给家人们打电话。

    我突然有些羡慕毛老师,那个喜欢鼓励同学们考名校研究生的老师。他总是给大家讲励志的故事——山东行政学院考北大初试第一、这个同学那个名校等等。总是“报喜不报忧”,连提到调剂都是说“调剂都能调到985(兰州大学)多厉害,比咱学校强多了。”

    我做不到这样,对于自己的成功上岸,我会将其形容为“幸运的”而不是“厉害的”。我总是能深刻地共情到那些考研失败的同学,我了解他们的压力、落榜的绝望、无法承受的窒息感。我毫不怀疑,自己差一点也陷入其中。去年就和我联系要考海大的高中同学,准备了一年多,也碰巧赶上了一级学科降分,却复试失败,又被要求参加调剂复试,最终落榜。这让我感到挺难过的。我帮她查到了结果,思索了一分钟,打了电话过去,听到了沙哑的声音和故作镇定的回应。

    这些事情是无能为力的,我们生存在一个现实中存在着裂缝、理想中存在着不公、幻想中残存着美好的世界。

    记得上港口课的时候,老师讲到了国际港、枢纽港和普通港口等。老师说:“不是每个港口都必须把成为枢纽港作为自己的目标……就像班上的同学,难道每个人都得是第一吗?那些学习好的有出路,学习差的就没有出路吗?”我常常思索两个问题:学习差的出路在哪;以及怎么逃脱这种困境。后来渐渐明白,困境就是困境,能逃脱的就不叫困境了。

    每次生活或学习中的考验,都让我更加明白,人和人是有差别的。不管三七二十一就要考研的人,多半没有满意的结果;深思熟虑的人,也不是足够努力就能完全达到某个目标。每个事情都好像一个函数,里面有各种自变量,条件到了,因变量就到了;条件有一个不到,结果可能就没有达成。

    几家欢喜几家忧呀。

    我羡慕毛老师,正是源于这样的现实情境。人多路窄,失败的人就多,成功人就少。若是做与失败者共情的人,那么就要承受更多的痛苦,而负面的情绪就会造成不好的外部性。可我不能将自己与失败的人割裂开来,我体验过他们体验过的,感同身受,会让我觉得自己应该有义务去帮助别人。

    对于自己的学术道路,更应该有这样的责任感。这样的成功对我来说值得幸运,值得继续为之努力,不能辜负这样的幸运——即使在很多人看来微不足道。

 

2021.4.1

四区


致青春:四个月考研985的心路历程(三)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