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鲛人?麻姑?现在新物种的名字越来越仙气了!

2023-04-05 19:10 作者:Eikawa_hinmaji  | 我要投稿


蝾螈属(Genus Cynops)是一类东亚特有的、栖息环境偏静水的小型蝾螈,其腹部具有红黄橙等鲜艳的警戒色,因此在英语中被称作“Fire belly newt”。蝾螈属先前共有十个已发表的物种,集中分布在三个相互隔离的地理区域。剑尾蝾螈、红腹蝾螈分布于日本列岛;东方蝾螈、福鼎蝾螈、灰蓝蝾螈、福鼎蝾螈散布于华东、华南丘陵地带;蓝尾蝾螈、呈贡蝾螈、滇池蝾螈以及普洱蝾螈分布于云贵高原。这三大地理居群也正好对应着基于形态学研究划分的三个种组:红腹蝾螈种组(C. pyrrhogaster group)、东方蝾螈种组(C. orientalis group)滇池蝾螈种组(C. wolterstorffi group)或称蓝尾蝾螈种组(C. cyanurus group)。

(中国蝾螈属分布及潜在分布范围示意图 黄色为东方蝾螈、绿色为福鼎蝾螈、蓝色为潮汕蝾螈、紫色为灰蓝蝾螈、粉色为蓝尾蝾螈+普洱蝾螈 来源:A New Newt of the Genus Cynops (Caudata: Salamandridae) from Guangdong, China)

由于日本列岛的红腹蝾螈种组与本属其他物种遗传分化较大,是否将本属分为两属——即以红腹蝾螈为模式物种的蝾螈属以及以滇池蝾螈为模式物种的滇螈属(Hypselotriton)成为长期争议的话题。同时,中国居群内部的系统发育关系和部分物种的有效性(尤其是蓝尾蝾螈种组)仍存在许多悬而未决的问题。

红腹蝾螈 图源:见水印
滇池蝾螈标本 Eikawa hinmaji 摄于浙江大学

近日,中山大学的研究者基于采集自广东北部和江西东部的标本发表了二新种,并在文中探讨了蓝尾蝾螈的分类问题。自13年的灰蓝蝾螈发表以来,除去由蓝尾蝾螈普洱、版纳等地种群独立而成的普洱蝾螈外,一直没有新种的讯息,此次“双倍快乐”,怎不让人兴奋难捱。作为蝾螈科发烧友,笔者根据文章提纲挈要,向大家介绍这两种拥有“仙气飘飘”的拉丁名的小蝾螈。

原文链接:d90e7c8e-f062-4bc6-895a-b587bece8293.pdf (ahr-journal.com)

论文截图
  • 新种1:北江蝾螈

    Cynops jiaoren sp. nov. Lyu, Qi and Wang

副模活体照 来源:论文
正模标本照 来源:论文

模式产地:广东省清远市英德市石门台自然保护区

分布:目前仅知的分布区域为粤北石门台自然保护区的模式产地,生活在保存完好的山地常绿阔叶林中的静水沼泽环境中。

鉴别特征:(1)体型较小,成年雄性全长为70.7-70.8 mm,成年雌性全长为77.8-90.3 mm;(2)耳后腺不明显;(3)眼后无橙斑;(4)体表光滑,无喉褶;(5)前肢与后肢贴体,指趾重叠;(6)背、体侧、四肢和尾上侧通常均为深棕色,个别个体在体侧、肢体背面和尾侧面上有不规则的模糊灰蓝色斑块;(7)背脊棱弱而不明显,与背面一样均匀深棕色;腹部底色为深棕色,有不规则的亮橙色斑块。

与近似种区分:

北江蝾螈与分布在粤东地区的灰蓝蝾螈(Cynops glaucus)遗传关系很接近,但其四肢均为深棕色(vs灰蓝蝾螈四肢具亮橙色斑块),尾部均为黑色(vs尾部有不规则黑点)。

灰蓝蝾螈,可见其四肢橙斑 图源:@螈歌
灰蓝蝾螈尾部特写(繁殖季雄性),具黑斑 来源:@螈歌

以背脊棱较弱(vs略隆起),四肢均为深棕色(vs四肢腹面具亮橙色斑块)区分于潮汕蝾螈。

以无喉褶(vs有),腹面底色为深棕色,带不规则的亮橙色斑块(vs腹面底色为橙红色,带黑色斑块)区分于东方蝾螈。

词源:种加词“jiaoren”来自中国民间传说中泣泪成珠的人鱼“鲛人”,干宝的《搜神记》中就有记载:“南海之外有鲛人,水居如鱼,不废织绩。其眼泣则能出珠。”本新种分布于珠江的北部支流北江流域,而珠江因珍珠而得名。

  • 新种2:南城蝾螈

    Cynops maguae sp. nov. Lyu, Qi and Wang

活体照 来源:论文
正模标本照 来源:论文

模式产地:中国江西省抚州市南城县麻姑山

分布:目前仅知分布于江西东部的麻姑山,生活在山地常绿阔叶林的静水环境中。

鉴别特征:(1)体型较小,成年雄性全长为70.9 mm,成年雌性全长为74.6 mm;(2)耳后腺不明显;(3)眼后无橙斑;(4)体表粗糙,无喉褶;(5)前肢和后肢贴体,指趾不相遇;(6)背、体侧、四肢和尾上侧通常均为深棕色;(7)背脊棱弱而不明显,与背面一样呈均匀深棕色;(8)腹面底色为亮橙色,具黑色斑点。

与近似种区分:

南城蝾螈在系统发育上与潮汕蝾螈(C. orphicus)很接近,但可以通过其不明显的背脊棱(vs轻微隆起),前后肢贴体指趾不重叠(vs重叠),四肢腹面呈均一深棕色(vs四肢具亮橙色斑块)来区分。

以皮肤粗糙(vs光滑),没有喉褶(vs 有),前后肢贴体不重叠(vs 重叠)区分于东方蝾螈。

以背、体侧、四肢和尾上侧通常均为深棕色(vs具模糊蓝色斑块),四肢均为深棕色(vs四肢具亮橙色斑块),尾部均为黑色(vs尾部有不规则黑点)区分于灰蓝蝾螈。

以皮肤粗糙(vs光滑),前后肢贴体不重叠(vs重叠),腹面底色亮橙色带有黑色斑点(vs腹面底色深棕色带有不规则的亮橙色斑块)区分于新种北江蝾螈。

词源:种加词“maguae”来自中国民间信仰中的女神”麻姑”,她是长寿之神与女性的保护神。而本种的模式产地也是佛道两教的一大圣地麻姑山正是以她为名。

如图可见两新种的系统发育位置:潮汕蝾螈与南城蝾螈关系接近,与福鼎蝾螈、东方蝾螈处于同一演化支上。而北江蝾螈与灰蓝蝾螈关系较近,二者构成一相对独立的演化支。

基于线粒体ND2基因构建的蝾螈属系统发育树 图源:论文

插播一句:近几年我国以中国神话中的神仙、神兽命名的两栖爬行动物新种真的很多呢,为本就在民间神话中颇具灵异气质的两爬动物抚来一阵阵仙气。也希望这样传说般美丽的名字能成为大众认识它们、消解误会的契机之一吧。

素贞环蛇(Bungarus suzhenae)来源:Multiple lines of evidence reveal a new species of Krait (Squamata, Elapidae, Bungarus) from Southwestern China and Northern Myanmar (pensoft.net)
螭吻颈槽蛇 Rhabdophis chiwen 来源:A New Species of the Genus Rhabdophis Fitzinger, 1843 (Squamata: Colubridae) in Southwestern Sichuan, China
西南眼镜蛇/伏羲眼镜蛇 Naja fuxi 来源:Description of a New Cobra (Naja Laurenti, 1768; Squamata, Elapidae) from China with Designation of a Neotype for Naja atra

文章的最后,作者还探讨了蓝尾蝾螈(Cynops cyanurus)的分类问题。

系统发育分析还揭示了蓝尾蝾螈内部的显著差异。云南的种群和在模式产地已经绝迹的贵州种群聚成具有一定遗传距离的两个支系。两种群间亦有形态差异。形态学与系统发育学的证据均支持贵州和云南的种群应为两个独立的种。由于贵州种群为模式亚种Cynops cyanurus cyanurus,将继承Cynops cyanurus 这一名称。

《中国两栖动物图鉴(野外版)中的蓝尾蝾螈指名亚种照片与描述》

而云南种群的情况更为复杂。Yang (1983), Kou and Xing (1983), and Fei and Ye (1983)先后在根据云南的标本发表了蓝尾蝾螈云南亚种C . cyanurus yunnanensis、呈贡蝾螈C. chenggongensis 和蓝尾蝾螈楚雄亚种C . c . yanurus chuxiongensis 等种与亚种。随后,Zhao等人(1988)认为C . cyanurus chuxiongensis与C . c . yunnanensis为同物异名,Yang(1991)将C . chenggongensis 作为C . cyanurus yunnanensis的同物异名,但均未被广泛接受。

蓝尾蝾螈云南亚种C. cyanurus yunnanensis 的描述基于采集自景东(正模、异模和部分副模)和昆明(另一部分副模)的标本,呈贡蝾螈C. chenggongensis的描述基于采集自呈贡的标本,蓝尾蝾螈楚雄亚种C. cyanurus chuxiongensis的描述基于楚雄的标本。系统发育分析显示昆明和楚雄样本的遗传距离很小,而景东和呈贡的样本目前暂无法获得。因此,尚不清楚C. cyanurus yunnanensis、C . chenggongensis和C . cyanurus chuxiongensis是否属于同一物种。

广义蓝尾蝾螈云南种群 来源:https://cn.depositphotos.com/stock-photos/cyanurus.html

作者建议将先前的蓝尾蝾螈云南种群将其提升为种即C.yunnanensis comb. nov.。此外,Rao(2022)描述了分布于普洱与西双版纳的普洱蝾螈C. puerensis,但该物种在形态上无法与其他广义蓝尾蝾螈C. cyanurus sensu lato的云南居群明显区分,建议作为C. yunnanensis comb. nov.的同物异名。为厘清云贵高原的广义蓝尾蝾螈内部关系,有必要对其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普洱蝾螈 来源:云南2022年新增两栖爬行新物种19种,新纪录种8种!_www.isenlin.cn


鲛人?麻姑?现在新物种的名字越来越仙气了!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