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胜迹」2023新年快乐,武威大马文化传媒的小姐姐推荐你来武威文庙打卡拍照

武威大马文化传媒 NO.0058 - 西北胜迹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一首《凉州词》道尽了姑臧凉州深厚的文化底蕴。2023年春节,大马文化强烈推荐您来凉州(今武威市)。
凉州以其金行,土地寒凉故曰“凉州”。圣人之道无所不包,有文事者,必有武备。凉州士风壮猛,庶众便习兵事,武威这个地方文武双全。凉州武庙和凉州文庙(武威文庙)一文一武,让唐诗《凉州词》中的将士又多了一份儒将的气质。
今年过年来凉州文庙(武威文庙)吧,一起感受“西北学宫之冠”的年味。

凉州文庙始建于西晋永康二年(公元301年),是凉州刺史张轨下令修建的。现在的文庙是明清时期的建筑遗存,嘉庆五年(1800年庚申)岁次庚申六月中浣立《泮池水利碑记》记载:“五凉为人才薮,建修文庙,即立泮池;有泮池,即有泮池之水;水取之金渠,沟从城南,逦迤入池。”
「五凉为人才薮」说的是五凉时期(前凉,后凉,北凉,南凉,西凉)武威这个地方人文荟萃;「泮池」既为「泮宫」典故“思乐泮水”就出于此;「金渠」水源来自凉州城南天梯山金塔河;「逦迤入池」指凉州文庙的泮池是有源头的活水,连绵不绝,寓意凉州城内【学风盛,活水来】。
武威文庙最让游客目不转睛的地方,就是桂籍殿的精美匾额。匾额共有44块,从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的“化峻天枢”匾,到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的“文教开宗”匾,时间跨度超过240年。这些匾额见证了凉州儒风繁盛的历史史实,是姑臧城的文脉所在。
身穿汉服打卡武威文庙桂籍殿,红色的汉服与牌匾交相呼应。拍照非常nice。下面就一起来看看武威大马文化传媒小姐姐的美照吧~
今年过年,我在武威文庙等你~









阅读更多:
「西北地理」古诗词中常出现的“凉州”是哪?凉州特指的就是西北首府武威郡
「西北胜族」岳飞的后裔岳钟琪是清朝时期的凉州府人,被誉为“三朝武臣巨擘”

编辑后记:
武威,即武威郡,古称雍州、凉州、雄州、雍凉、盖藏、姑臧、翅城、赤乌、龙城、神鸟、西凉、屠各、独孤、休著各、酋涂、浮图、休屠、大凉、西州、武定、武兴、凉城、莲花城(狼山城)、七级城、不夜城、盖鸟城、阴山城、卧龙城、凤鸟城、展翅城、雍城、侠都、凉都。《后汉书·光武帝记》注释:“武威郡,故城在今凉州姑臧县西北,故凉城是也”。
武威郡西汉时始置,隶属凉州刺史部,治所姑臧(今武威市凉州区)。西汉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汉武帝刘彻为显示大汉帝国的武功军威,在原匈奴休屠国领地置武威郡,武威由此得名。后历代王朝都曾把武威设置为西北的文化、军事、政治中心。汉武帝刘彻先设雍州,后改凉州,因此武威又被称之为“雍凉之都”。
凉州(武威)是古代中原与西域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并一度成为我国北方的佛教中心。著名的凉州词(凉州曲)(凉州令)、西凉乐、西凉伎都曾在这里形成和发展,对保存我国古代传统文化、传播西域文化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历史上,武威曾是凉州刺史部、雍州牧、雍州刺史、雍凉都督府、凉州牧、凉州刺史、凉州大中正、北魏凉州镇、北魏姑臧镇、河西节度、凉州总管府、凉州都督府、西凉府、甘肃提督、凉州总兵、凉州镇守使、凉州府、甘肃巡抚、甘凉道、甘肃总兵、正一品凉州将军府的政府驻地。
武威是雍凉文化的发源地,因此武威又被誉为“雍凉之都”。武威地势平坦,有着河右之地最大的堆积平原,自古就是控制三大高原(蒙古高原、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和西域的中心城市,汉代时期凉州就有着“国家番卫,天下要冲”的称号。
东晋时期,北有姑臧,南有建康,姑臧是华夏两大中心之一。北魏时期,姑臧是北魏的两大经济中心之一。隋唐时期,凉州是唐朝三大经济中心之一。《凉州箴(雍州箴)》中说:“每在季王,常失厥绪。上帝不宁,命汉作凉。”
*声明:本文为武威大马文化编辑部2023新年特辑的原创文章,所用图片皆由武威大马文化实景拍摄/制作。*本文如有错误遗漏,还请各位方家批评指正。武威大马文化,立足凉州、瞭望全国、纵览国际,将为您提供审慎科学的凉州文化IP咨询(凉州IP)。我们期望通过宣传推广,梳理唐诗《凉州词》背后的文化脉络,建立一个以武威为核心的「凉州学」学术体系。*「西北胜迹」「西北胜族」「五凉文化」「奇闻趣事」「西北地理」「西北美食」「武威大马文化说三国」「西北历史」系列文章,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