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可以挑选到好喝的挂耳咖啡,指南在此
怎么才能挑到自己喜欢又好喝的咖啡?怎么才能挑到自己喜欢又好喝的挂耳咖啡。

相信你已经成为了黑咖啡的拥趸,挂耳咖啡也是属于现磨黑咖啡行列,所以选了自己喜欢的咖啡,就理论上能选择出自己喜欢的挂耳咖啡。
但在咖啡馆里好多都是写着美式、冷美式,有一些咖啡店还会推出Crema、Long Black这类同样用意式咖啡做基地的咖啡...,当然好一点的咖啡店也还会推出手冲咖啡、或者精品手冲咖啡,冷萃咖啡、冰滴咖啡。可能也会一时两眼懵,不知道怎么选,其实前述的都是咖啡的做法,而没有说到咖啡的本质。咖啡的本质自然是咖啡豆,一款表现优秀的咖啡豆,自然出品就能表现优异。
咖啡好喝与否又完全是个人主观意识的判断,有些人就喜欢花香果酸,有些人就喜欢浓烈焦糖。抛开个人主观判断,今天给大家说下怎么去选择一款好喝的咖啡。下面为大家揭开挂耳咖啡行业的面纱。
判断挂耳咖啡是否可追溯

首要判断条件,一杯好的咖啡,咖啡豆一定是可追溯的,为什么是可追溯?原因其实很浅显,因为不可追溯的咖啡往往都是使用商业豆制作、或者使用压仓库的陈年咖啡豆、亦或者没法确定风味、无法量产、等各种劣质的咖啡豆制作。而如果是可追溯的,那往往是可以追溯到那个庄园,有些大的庄园甚至可以到哪个片区,作为普通消费者,我们有必要去追溯吗?是的有必要,如果你喜欢上了这个咖啡,隔一段时间后再买只要你确定到庄园/处理法,那基本不会有偏差,当然因为当地的降雨原因,去年批次和今年批次会有些许的差异,不过这些差异在普通消费者里几乎可以忽略。所以,你买挂耳咖啡需要关注制作的咖啡豆是否可追溯国家、产区、庄园、处理法等信息。
判断挂耳咖啡是否新鲜

判断咖啡是否新鲜就三个维度,首先是还没有烘焙前的咖啡生豆是不是当年当季的。这个维度直接决定咖啡本身质地是否足够优秀。不是当年当季的咖啡生豆有可能会因为倒了几次手,每次中间环节的仓储条件都不同,所以几乎无法判断这些咖啡是否会发霉变质。哪怕仓储条件已经非常好了,但咖啡生豆本身自己就因为自身存在有机物的原因,会再发酵。所以风味无法保证;其次一个是挂耳咖啡咖啡豆的烘焙时间,这个和一说的咖啡生豆判断一样重要,咖啡烘焙时间也是选择咖啡熟豆时的重要的判断依据,咖啡烘焙好后,倒出锅的那个瞬间,咖啡就开始释放气体,同时咖啡豆内部发生各种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例如酯类、醇类、芳香类物质融合、结合等等,所以需要根据你选择挂耳咖啡时最合适的咖啡豆烘焙时间,马上喝选择用养好的咖啡豆,过一段时间喝选刚烘焙的咖啡豆;最后判断的是挂耳咖啡从几时制作的,因为咖啡豆一旦磨成咖啡粉,表面积增加、表面细孔增多,释放的芬芳物质会随着细孔增多而加剧释放速度。如果过早制成挂耳咖啡,导致的后果就是风味消散过快,导致你冲泡咖啡的时候已经不新鲜,没风味。
判断挂耳咖啡的包装

这个可能只有细节控才会关注到的点,如果你已经喝过了不少于3款挂耳咖啡,那你拿在手上的挂耳咖啡的包装是否非常薄,事实上市面的挂耳咖啡包装厚度只有两种规格,4-8丝(厚度的规格)、12丝,为什么是这两种规格可能只有包装行业的朋友才会了解。但有一个基础判断就是厚度足够的情况下,更能保证密封性。这个对于挂耳咖啡这类本身具备吸附能力的东西来说,至关重要。同理的也有初中物理知识活性炭,也有生活小妙招,咖啡粉除味道。除了隔绝味道进入咖啡外,挂耳咖啡的包装还有个重点,制造“养豆”的环境。上文有提到关于养豆,实际上制作成挂耳咖啡后的咖啡粉也同样需要养豆,而包装内的空气(氧气、氮气等)就是对于咖啡粉非常良好的养豆空间。市面上也有很多打着“氮气”填充的,而我们也了解到,氮气实际上只是让咖啡豆里面的脂类物质延长保质期,而对咖啡本身的风味没有任何的贡献。
总体而言挂耳咖啡的选择至少要判断上述的三个点。也根据上述三个判断。推荐几家喝过的挂耳咖啡
Budayoung咖啡的挂耳咖啡

抛开个人喜好的角度,Budayoung咖啡的挂耳,在包装上就清楚地具体的标记国家、产区、庄园处理法、等级信息;新鲜的维度虽然无从考究,都是先下单再制作,料想也是商家为了保证新鲜度的原因才这样做。拿在手上的包装就基本是吊打所有挂耳咖啡的包装。虽然不知道具体厚度,但比12丝应该要厚。
妖都咖啡的挂耳咖啡

推荐的原因完全就是因为这家的挂耳咖啡是预约定制的。而且还要等3天,虽然不是Budayoung那种即拍即有,但预约定制说明就是有订单再制作。而且整体的包装质感更像是纸张。虽然不确定密封性和气体填充,不过料想用这类包装的也不会差。
Geecoffee的挂耳咖啡
深圳本土咖啡,这家的包装是采用便携易拉的包装方式,每一包都是可追溯的,也会和前面两家说的一样标记清楚各种产地信息,可惜的是我拿到的挂耳咖啡是提前预制的,距离下单日有3天。虽然也一样好喝,表现的风味感也一样有。
同理,选择挂耳咖啡和咖啡豆也是一样的判断依据和判断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