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样的资产阶级——明星

文/菠萝吹雪
一副面具
八月初,某位吴姓明星因为迷奸未成年人进入了公众的视野,人们都在惊叹于,表面光鲜亮丽的明星看不出来有任何问题,但是他的生活却如此的不检点,为什么与其表面的形象完全不同?
其实,你所能看见的那一部分,真人秀、影视作品、广告,这些称为“工作”,而他们私底下另一个模样,这些称为“生活”,所见的是“明星”这个形象的真实形象,但却不一定是明星扮演者的真实形象。
某些人对于明星的狂热崇拜就是因为其无法把“明星”这个形象与它的扮演者分开,比如过去苏联有关部门试图将演员与其扮演角色分离开来,但是失败了,不少的人依然通过明星在表层的角色,依然误以为明星这个形象与其扮演者无异。现今某些狂热的粉丝同理,即使明知他的偶像道德败坏违法乱纪,了解扮演者到底是多么糟糕,却依然因为这个“明星”形象而保持着狂热的崇拜。在下面我还会继续说明。
现在的明星除了要演戏唱歌跳舞等等的劳动成果,明星的扮演者与背后的资本还在一起打造一个名为“明星”的物化对象。
所以说“明星”本质是什么?只是一个傀儡,扮演者与明星这个工作与他自己的生活高度隔绝开来,以免破坏“明星”的完美形象,也避免自己的名誉扫地。
例如在去年全网讨伐的明星肖战,不可否认的是他曾经扮演了许多受欢迎的角色,例如在《陈情令》中扮演魏无羡他也因此出名,然而呢?我们剥开他扮演的这个角色,有人说,肖战曾经在网络上发表了为数不少的物化、歧视女性的微博,虽然现已无从考证,但是如果这些是真的我们不难看出虽然明星的表面是完美无缺的,但是只要剥开他虚伪的外衣,那个披着外衣的可能是截然不同的形象,而扮演者的生活就像这样被曝光后,则会迎来人民群众的口诛笔伐,哈哈,也就真的名誉扫地,难免被人耻笑。
“明星”是具有异化本质的,令“明星”的扮演者时刻保持警惕,上面已经说过了,一切在公众视野内的,都是“工作”,然后将“工作”与“生活”彻底分开,若其“生活”上出现问题被媒体或各种渠道曝光,“工作”就会将扮演者的“生活”完全覆盖掉,也就是说明星的扮演者也会遭到异化,并且也会感受到异化的痛苦。
划分
首先让我说明下,老一辈的人民艺术家和临时演员、群众演员,这些很好区分,都是无产阶级,我相信这点我们可以达成共识。直接拥有自己公司且对外雇工的,或者在其他公司拥有股份的,这些可以直接确定是资产阶级。
特殊的地方
明星在现代早已不是一个职业、一个形象那么简单,它还可以作为一个获取生产资料的手段与方法。其扮演者也可以通过这个身份来获取生产资料,再开一段,在下面我将会继续说明。
“明星”是产品与获取生产资料的手段
作为文化结构单一、文化资源匮乏、文化创作教条化的副产品,“明星”只不过是资本包装起来的一个形象,一个被生产出来的产品。以养成节目出身,在《奔跑吧》当过MC的蔡徐坤为例,他的练习时长只有两年半(那个梗是真的),所以,明星只是一个产品。
笔者在上文已经提到,虽然明星遭受了无数异化,但是“明星”这个形象无法脱离其扮演者单独存在,也就是说,扮演者通过控制“明星”形象,保持着对明星产业生产资料的占有,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扮演者通过他所控制的生产资料,来保证对后续的劳动结果的占有。众所周知,明星已经成为了一条产业链,无数的劳动者在这条产业链上(如群演等等)。所以明星靠着他所占有的生产资料,无耻的占有这条产业链上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剥削劳动者,从被演艺公司剥削的艺人,上升成为资产阶级。或者有些明星直接创办自己的公司,对外雇工,真真正正的成为了传统意义上的资产阶级。例如,因为明星具有非常强的广告效应和名人效应,在这个时代里,明星能激发人们的消费欲望,甚至提高人的生产效率,引人注目和扩大影响,某些明星可以依靠“明星”的广告效应来涉及其他行业,例如陈赫和郑恺名下都有火锅店,韩国综艺节目《Running Man》的主持人HAHA拥有自己的烤肉店(不过u1s1,《Running Man》确实要比《奔跑吧》好看(。・ω・。)ノ♡),他们都依靠自己的“明星”身份成为了真正的资产阶级。
因此,“明星”还是一个可以被生产出来的获取生产资料的途径。
明星富有的根本原因不是因为什么“哥哥/姐姐的努力”或者是“粉丝的支持”,而是通过剥削文化产业链上其他的劳动者。大家可以看到现在反对流量明星已经不仅仅是打倒其中的某个,而是希望对整个娱乐圈进行整治,整治娱乐圈风气。对于我们来说,反对娱乐圈不良风气不应该仅仅是清除道德败坏的艺人,而是应当在文化创作上自由发挥、不断创新、不断多元、走向群众、依靠群众、走向现实。同时寻求真正的变革,远离这些快餐奶头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