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硬笔行书的笔画、结构难点
行书中行笔加快,用笔灵活,节奏感强,所以笔画往往带有附钩,附钩的方向不同,意义也不相同,但因为这种自然书写带出的附钩,极大地丰富了行书的笔画形态。这既是行书的魅力,也是学习行书时的难点。最好能对各种笔画、偏旁在行书中常见写法都能做到心中有数,如此,书写时方能运用自如。

以捺画为例,楷书中常见的写法主要有三种,分别是平捺、斜捺和反捺,而在行书中,变化更加丰富。
1.斜捺:轻起笔后向右下行笔,行笔渐重,力求舒缓,至捺脚处稍按,向右出锋收笔。

典型例字:


2.平捺:起笔时稍按,向右行一小部分后转向右下行笔,行笔较平,至捺脚处稍按出锋,有一波三折之意。

典型例字:


3.反捺:笔锋从左上轻起笔后向右下行笔,由轻到重,微凸,收笔时稍按向右下出锋。

典型例字:


4.上钩捺:收笔时向左上出钩,常用于字底。

典型例字:


5.下钩捺:收笔时向左下出钩,有顾下之意,又收敛了字的横向取势。

典型例字:


6.横捺:形似短横,收笔和起笔处都有一个小弯,收笔出短锋,厚重之中含灵动。

典型例字:


除了基本笔画、偏旁部首多变的写法,汉字的结构也是一个绕不过去的坎。
古往今来,历代书法家、理论家就汉字的结构不断地进行研究和探讨。唐有欧阳询结体三十六法,清有黄自元结体九十二法,等等。这些理论大都从不同的角度去阐释汉字怎样结体才是美的,但很多只是技法的罗列,对于其理由,阐述得还不够清楚。
其实很多字的结构规律就藏在这个字里,并没有多么复杂的技法,都是很自然、很普通的东西。只不过我们需要转换一下思维去发现它。
范例一:置
在书写上下结构的字时,处理不好上下部分的宽窄关系,往往容易导致整个字显得很呆板或者不协调。

1.四字头有四个竖画横向排列,两个横画纵向排列,横向排列的笔画多。因此,四字头要横向放,书写时稍宽。
2.下面的“直”的第一横要窄,因为上面的四字头已经较宽了,所以“直”的首横要收,书写时稍短。
3.“直”字中间的框要横向收,纵向放,因为有四个横画纵向排列,纵向排列的笔画多,书写稍窄、较长。
4.最后一横处在字底,要稍稍长一点,承载整个字。
范例二:相
在书写左右结构的字时,左右两部分的长短关系,也是决定着整个字是否协调统一。

因为左边木字旁中的竖画是纵向伸展的笔画,而右边的“目”上下都是横,是横向伸展的笔画,纵向伸展的笔画当然要比横向伸展的笔画长一些。所以,“相”字左长右短。
PS:需注意区分上面表述中,“横向排列”与“横向伸展”的不同。
就像《易经》里讲的“一阴一阳谓之道”,老子在《道德经》中讲的“道法自然”。
书法的结体一定是有矛盾、有冲突的,而且对这些矛盾、冲突的处理一定是符合自然的,这样的结体才是美的。
范例二:相
在书写左右结构的字时,左右两部分的长短关系,也是决定着整个字是否协调统一。
因为左边木字旁中的竖画是纵向伸展的笔画,而右边的“目”上下都是横,是横向伸展的笔画,纵向伸展的笔画当然要比横向伸展的笔画长一些。所以,“相”字左长右短。
PS:需注意区分上面表述中,“横向排列”与“横向伸展”的不同。
就像《易经》里讲的“一阴一阳谓之道”,老子在《道德经》中讲的“道法自然”。
书法的结体一定是有矛盾、有冲突的,而且对这些矛盾、冲突的处理一定是符合自然的,这样的结体才是美的。

关于硬笔行书不可不读的解密教程
书圣王羲之54代孙,王正良先生30年心血力作
作为书圣后人,中国硬笔书法事业的重要组织和推动者,硬笔行书的领军人物,王正良老师总结了自身30多年的学书经验,编著了这本《王正良解密硬笔行书》。
从这里,你将学习到基础笔画、偏旁部首在行书中的丰富变化。名家帮你总结归纳,再结合对应的例字讲解,各种变化一点就通。
从这里,你将收获汉字结体的秘密。全新的角度讲解结体的规律,通俗易懂,一目了然。
从这里,你将深刻感受到行书创作的魅力。
全书72个视频,录有王正良老师60多篇作品的创作全过程,配合近百幅书法作品欣赏,直击行书创作。
观摩大家书写创作,有时胜过自己埋头苦练好几年。
本书虽小,却似一座富饶的矿山
繁忙时,随手采撷,入手皆是宝贝
闲暇时,层层深挖,一层一个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