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央视批判“娘化”现象,明星劝诫小鲜肉,伪娘风让人忧

2022-10-20 09:44 作者:整点娱乐  | 我要投稿

经常看综艺节目的人一定很了解这几年的小鲜肉,毕竟现在的中国娱乐圈已经沦为小鲜肉的天下,他们不仅描眉画眼,戴耳钉、涂口红、做美甲,把自己打扮得肤白貌美,这也让他们拥有极高的人气。随随便便发一条动态就能上热搜,这已经变成一种很可怕的现象,已经出现在了青少年的身上,而且娘化现象越来越严重。小鲜肉一词本身无辜,谁还没有年轻的时候,但是小鲜肉们如果以一种娘炮的姿态出现在公众视野,通过各种卖萌耍贱、凹造型来博得眼球就显得不合时宜,曾经就有男艺人左其铂因为戴着耳钉,路人嘲讽他不男不女,之后就在网上引起了一大波风波。但是追究其根本原因,其实是近些年中国男艺人逐渐娘化的问题。


现在小鲜肉的问题不仅在我们国家盛行,在我们的邻国日本和韩国也十分常见。这些长相俊俏、肤白貌美的男生们将女孩子迷得神魂颠倒,曾经在2018年的开学第一课。课中找到了王鹤棣、官鸿、梁靖康、吴泽熙等人,但是到了第二天,便有不少学生家长开始质疑,节目上了四个娘炮,又唱又跳,能不能找具有阳刚之气小伙子?少年娘则国娘,再次掀起娘化讨论。之后,主流报道也对这种情况进行了点评,强烈批判了当下流行的娘炮风,之后还呼吁青少年要阳光,积极向上。对于娘化的争议,还是来源于娱乐圈中的鲜肉文化从早期还留下的东方神起的XO,再到如今的各种选秀团体,他们妆容精致,肤白貌美,虽然看起来如弱柳扶风,却不妨碍成为一种流行趋势。而现在的年轻女孩儿也沉迷于这种男色中,但是经常看欧美电影或者电视剧的话,你就会发现欧美的男明星绝对不是这个样子的,而全部盛行的是道恩强森、杰森斯坦森、小罗伯特唐尼等等的硬汉类型,基本上小鲜肉都上不了台面的,相比之下就让人不禁痛心。


在之前的中国娱乐圈,并不是这样的港片盛行的时候,那时候以李连杰,成龙,甄子丹,李小龙等硬汉级别为男主,而现在的娱乐圈却是肤白貌美的小鲜肉为主,那么当初小鲜肉文化是怎么出现的呢?这其实还要从二战说起,当年日本宁死不投降,于是美国便向日本发射了两颗“小男孩”这个让日本放弃了抵抗之后,美国为了控制日本,让日本的心归顺到美国人身上。一个外交官乔治凯南说,要想控制人,就要从文化上影响文化,舆论上控制住了,就会让日本人的心重新回到美国人的身上。于是在日本便开始用媒体造势,通过用舆论宣传的方式来对他们进行宣传,剥削整个日本的斗志和血性。于是便找了一个亲美的日本人喜多川,在美国的帮助下,多穿创办工作室和培养明星,之后便找了很多。十分俊美的男孩儿,于是在1995年的时候,因为木村拓哉拍摄了一个口红的广告,销量暴增,这样幕后制作者看到了商机,于是便开始借鉴照搬,娱乐文化也随之都变成了这类的


之后这样的赚钱方式被邻居韩国看到,也搬运了过来,之后便有了韩国的SM公司,还创造出了很多的小鲜肉,最后各种各样的小鲜肉层出不穷,甚至归国四子也是从韩国出道的,娱乐圈的娘炮现象也都是因为韩流文化的。如今严重影响了中国青年的审美标准,他们真能作为你心中的偶像?要知道,少年强则国强,祖国需要的是有阳刚之气的中国年轻人。男孩子越来越娘,如果人数越来越多,会把一个国家年轻的血性都消磨掉。有一期中国好声音谢霆锋直言不讳,我有点厌倦现在流行的韩风,男生该找回男生该有的荷尔蒙。现在的小鲜肉一批再批,他们如今依旧占据娱乐的头条,仍旧拿着天价的片酬。依旧有很多的粉丝追捧,而那些被演烂的剧甚至还说演技进步了。现在的资本为了捧红自己的摇钱树,在没有人告诉他们价值观,在没有人教他们做人,甚至连按时到拍摄地点,都是敬业的演员去吃苦耐劳不是应该的吗?无论你收没收,无论你给人家打了多少折,你收钱了吗?人家买的就是你这个时间,你凭什么迟到早退呢?结果准时变成一种美德了。


我觉得我很诧异,如今新生代艺人的两化现象已经发展成了段像,这不仅仅是女性审美变化这么简单,他们的粉丝大多是年轻人,如果任由其恶性循环下去,审美必将出现一边倒的态势,那样才是。最可怕的冯小刚也曾怒斥年轻演员太娘了,


我想说的是,虽然说审美是一个人的自由,但是凡事要有个度,一个民族更不能失去血性。看看那些俄罗斯和美国,奉行的就是硬汉文化儿。我大中国传承5000多年,也应该一直以阳刚之气为主流,如今小鲜肉妆容精致,雌雄莫辨,弱不禁风,只知道追求所谓的精致,却渐渐忘了一个真正的男人就应该顶天立地。

小编认为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强则国强,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如果当一类人逐渐失去了血性和谈骨气,担当家国责任,性别上的审美不能千篇一律的满屏都是迎合市场的娘化审美,而是应该帮助年轻人树立正确价值观与审美认知。对于娘化现象,你怎么看呢?是否有和我一样的想法呢?欢迎下方评论。


央视批判“娘化”现象,明星劝诫小鲜肉,伪娘风让人忧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