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基础与解法全集(涵盖所有)|长期更新|从零开始拯救所有学渣!

更新进度 P1物质的分类————P7离子共存
使用指南:上图下字一部分,
中间大写大标题,靠左大写小标题
物质的分类



单质加上稀有气体(新教材)

氧化物的定义:氧元素与另一种化学元素组成的二元化合物
酸性氧化物:能与碱反应生成一种盐及水
碱性氧化物:能与酸反应生成一种盐及水
两性氧化物:能分别与酸和碱反应生成一种盐及水
分散系与分散质

(1)概念:把一种(或多种)物质以粒子形式分散到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形成的混合物
如:葡萄糖水溶液
可叫:葡萄糖溶解到水中形成溶液(初中)
或 葡萄糖被水给分散形成溶液(高中)
(2)分散系中被分散成粒子的物质叫分散质,另一种物质叫分散剂
(3)分散质粒子直径
溶液(0~1nm) 如:硫酸铜水溶液
胶体(1~100nm) 如:氢氧化铁胶体
浊液(>100nm) 如:石灰乳悬浊液

浊液性质实例:石灰乳、泥沙的浊液

制备原理:
FeCl₃+3H₂O=Δ=Fe(OH)₃(胶体)+3HCl
注意:
(1)不能用自来水代替蒸馏水,自来水中的离子会使胶体聚沉
(2)当溶液呈红褐色则停止加热,否则加热过度则会使胶体沉淀
(3)边加边振荡烧杯,但不能用玻璃棒搅拌,否则胶体会沉淀
胶体的性质:

丁达尔效应 (判断溶液和胶体)
电泳 (工厂静电除尘)

聚沉 方法:加热、加入电解质、加入与胶体粒子带相反电荷的胶体
渗析 (净化、精制胶体、血液透析)

离子反应

电解质与非电解质定义:
1.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
2.非电解质:在水溶液里以及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够导电的化合物
3.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相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是化合物。
单质、混合物既不属于电解质,又不属于非电解质

溶于水能导电的化合物不一定是电解质

电解质不一定能导电
是否为电解质与溶解度没有必然关系


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

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完全电离的电解质


离子方程式:

1.概念: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反应的式子
2.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
写 HCl+NaOH=NaCl+H₂O
拆 H﹢+Cl﹣+Na﹢+OH﹣=Na﹢+Cl﹣+H₂O
删 H﹢+OH﹣=H₂O
查 HNO₃+KOH=KNO₃+H₂O

1.强酸、强碱、易溶盐写成离子形式
2.单质、氧化物(如CuO)、气体、难溶物(如CaCO₃)、弱电解质(弱酸、弱碱、水)一律写化学式

离子共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