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51%的散户亏损!《经济日报》:让居民买股票基金也能赚钱!
阅读文章前,劳烦您点击一下“关注”,以便您更好的参与分享和讨论,非常感谢您的支持!

文|热评Soul
事件
就在这几天,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恢复和扩大消费的措施》,提出20条具体政策举措,希望能释放消费潜力。各大媒体纷纷转载并报道国家新出台的这个政策。

《经济日报》也发文《促消费 资本市场大有可为》力挺国家政策。文中指出:“做大消费蛋糕,需要让老百姓的“钱袋子”鼓起来,包括想方设法提高居民财产性收入,让居民通过股票、基金等渠道也能赚到钱,从而化消费意愿为消费能力。”
经济日报是什么来头呢?想让散户不成为韭菜,在股市赚钱可不是一般人可以敢说的。经济日报是国务院举办、中宣部领导和管理的以经济报道为主的综合性报纸。1984年,邓小平同志为经济日报题写了报名。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是中国最大最权威的财经媒体集团,是社会各界寻求经济合作、获取经济信息的首选媒体,是外国政府和各相关机构研究中国经济的主要媒体,信誉卓著。经济日报名头这么大,可以说,《经济日报》这么说话我们也就不觉得奇怪了!一发声就成了热点新闻。

在股市赚钱有多难
央视财经频道曾经披露一个针对2022年股民投资情况的调查结果,调查样本选取了76.46万股民参与,其中有92.51%的散户处于亏损,仅4.34%的股民实现盈利,其余不赚不亏。也就是说股民几乎都在亏钱。2022年标准股票基金平均下跌20.76,混合偏股型基金下跌21.84%。也就是说投资股票的基金也都亏钱了。
这个调查是在警醒老百姓,要守好手里的钱袋子!其实但凡进入股市的老百姓,都希望能在股市里面获得财富,但往往是失望而归。
图:炒股十年与炒房十年(炒股十年的人像是乞丐,炒房十年的人一长串钥匙)
上图一张漫画看似是对中国股民的嘲讽,实际上是对中国股市的嘲讽。一个炒股十年的职业股民是什么情况呢?下面分享一下。
这位股民,有十多年炒股历史,辞职做职业股民。早期因为专业、谨慎,也赚了不少钱。尤其在2012年-2015年之间,更是爆赚。每天都是在酒店里,跟朋友吃饭喝酒。座驾是奔驰G500。股灾之后,奔驰车卖掉了,房子卖掉了,吃饭都困难。他不但从亲友之间借钱炒股,还采用杠杆炒股。前期赚的钱全部亏进去还不够,上亿身家成为穷光蛋。因为牛市带来的兴奋,让他有点儿忘乎所以,也忘记了杠杆潜在的伤害。

可见股市不是说你能进就能进,能跑就能跑的了的!赚了一次钱并不代表可以永远赚下去。
几种赚钱的心理是不可取的,尤其是在股市,如果有这几种心理赶紧远离股市:
1、渴望赚快钱、赚大钱。股票交易很难赚快钱、赚大钱的,有赚快钱、大钱想法的人往往适得其反,亏得快、亏得多。股票交易适合慢慢赚,适合用大钱赚小钱。

2、跟风从众。有消息说某只股利好时,不论消息是真是假,是否可靠,在股民之中一旦传开,那么他们也会跟风进场,消息准确时这些人可以从中获利,但若消息偏差过大,这类人也是大有损失。
3、赌徒、投机者。带着赌徒心理进股票市场,几乎投入了全部身家,只求大赚,没有想过亏了之后这个家庭怎么办,让自己陷入了财务陷阱。

结语——投资需谨慎
国家政策是好的,官方媒体也是为了更好地宣传国家政策。但要知道人生事无常,股市有风险,不要看人家赚了多少,要看多少人是赚钱的,多少人是亏钱的。
投资买股票、买基金犯错不可怕,最重要的是不能连续犯错,要及时止损。所谓止损,就是当行情不好,价格下跌到一定的幅度后,就要果断“割肉”出场,以避免形成更大的亏损。从表面上看,你好像亏了钱,实际上你保存了实力。从某种意义上说,止损就等于再生。
喜欢就点赞、关注吧!